情境教学在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应用
2020-09-10陆坤凤
摘要:低年级学生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开始进入正式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前,学生在幼儿园学习知识,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因此,对于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良好的情境显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创设合理的情境,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学科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情境;数学本质;有趣
低年级数学课堂对老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取决于他对数学的首次印象。因此,作为低学段的数学老师,应该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数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趣的情境
低年龄段的儿童,在课堂上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在遇到数学问题时,须借助直观和具体形象,才能进行数学逻辑思维的推理和解决具体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应积极营造贴合学生思维的情境。
下面是创设了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情境教学案例。
(一)认识1元以内人民币的教学过程
这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情境导入时,融合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下面是一位老师创设的情境过程。
师: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背景音乐。(出示图片:秋天到了,小羊们在帮村长摘苹果)村长很开心,决定要奖励小羊们。小羊们想要:玩具,青草,好看的衣服等等。村长听了那么多礼物,心想:我要跑到玩具店买玩具,跑到衣服店买衣服,跑到....这也太麻烦了!
师:小朋友们,谁帮村长出个主意,奖励什么,他就省力了?
师:对啦!有了钱就可以满足每只小羊的愿望了。谁知道,我们中国人平时用的钱叫什么?(全班齐说: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
一年级小朋友在看到熟悉的动画片情境,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个情境的导入能够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认真地对待本节课。
接下来老师们带领学生认识1元,1角,1分及人民币的单位。在讲授1元=10角时,教师顺势引入之前的情境:美羊羊和懒羊羊都得到了一个红包。懒羊羊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我有好多张钱,我发财了!此时美羊羊却哭了起来:呜呜呜呜,我只有一张钱。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安慰她好吗?(电脑出示:美羊羊的红包里只有1元)懒羊羊呢?(电脑出示:1张1角)一起数数:1角、2角、3角……10角。你觉得村长的奖励公平吗?
由之前的故事情境再次引发学生思考,整节课非常流畅。在下面的环节,以同样的故事,不同的人物沸羊羊和暖羊羊,向学生介绍了1元=2个5角。在教学环节最后,设置了小羊们合伙开的商店,角色扮演羊村里的小羊,进行义卖。
这堂课以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为情境,并将它串联在教学重难点上,按层次逐步开展,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同理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怎样选择情境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一)认识线段情境导入
接下来看下面这个案例《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一年级时,在几何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怎样比较物体的长短,了解了一部分常见的图形,如:长方体,长方形等,对生活中的线有所了解。这些内容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但二年级学生在对数学抽象的概念,很难做到完整的总结和归纳。因此,本节课情境创设如下。
在教学开始,播放喜羊羊的音乐,以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导入。青青草原上村长和小羊们在玩耍,忽然灰太狼悄悄的过来了,把美羊羊抓走了。同学们你们想救出美羊羊吗?借此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同情心。如果想要救出美羊羊,需要闯关,关卡即为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有以下四个:1、猜谜语引出毛线;2、归纳出线段的特点;3、学会画线段;4、练习。
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是喜羊羊作为一个游戏的指引者,告诉我们该进行到哪个教学环节。其中在教学线段的特点时,利用道具一根毛线,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线段的特点。最后,经过同学们的努力,美羊羊成功被救出来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已完成。
(二)合理选择符合数学本质的情境
接下来,我们看另外一个《认识线段》的案例。
在感知线段的特点时,是这样设置的。
师:快看,这有一个点,我要变魔术了,看好了,开始,停。课件演示点动成线,依次从同一位置出发,展示三个例子,它们均是从相同的位置出发,点动成三条长短不同的线段。对比这三个线,你能发现线段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自然说出许许多多的点组成了一条直直的线,得出线段是直的特点,并且看出三条线的长短不同。教师追问学生,从哪里得出来的结论,学生自然想到:比较的是三条线的“两头”,而这个“两头”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由此,综合得出线段有两大特点: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第二个认识线段的例子利用点动成线的小魔术,动画效果丰富而有趣,轻松的帮助学生理解归纳出线段的特点。抓住了线段的本质,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
由此可见,情境的创设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固然重要,但也要合理选择,教师需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才能设计出学生真正需要的数学情境。
三、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趣情境的导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课堂上紧张的氛围,更快的帮助学生适应教师的节奏,引发学生更深的思考。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而不是让情境只是成为背景,仅仅只是在上课开始,激发了学生的一些兴趣。当学生的兴趣由此而来时,之后的授课却与情境无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打压。
本文介绍的认识人民币案例,恰当的将情境贯穿课堂,帮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数学知识的思考与情感态度的培养。对任何一个老师来说,仔细研读教材,挖掘事物的本质,数学教师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利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世界。一个脱离数学本质的游戏情境,可能只是让课堂气氛看起来活泼,学生应学习到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的培养应是每一位教师重视的。
一个好的情境(特别是低年级段的孩子)对数学课堂是锦上添花,这个情境也一定要结合数学知识的本质,串联在整节课上,让这个情境发挥最大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情境中,经历动手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孙健,于华静.《“线段、射线、直线”教学实录与评析》,《小学数学教育》2020(3):30-33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二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137-140.
[3]陈祥彬.《“图形与几何”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小学数学教育》2020(3):39-42
[4]《小学数学备课手册二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160-163.
作者简介:
陆坤凤(1993—),女,汉,安徽淮北,二级教师,硕士,合肥市东风小学,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