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中的心理调控方法
2020-09-10邢雨萌
邢雨萌
摘要: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心理活动的变化而受到影响和支配。心理是脑的机能,而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控制着人的一切活动,演奏中涉及到的活动,亦都是大脑神经系统活动的必然产物,每一次的表演过程都考验着演奏者的临场发挥能力,在演奏的过程中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突发状况,演奏者都不能进行过大的调整和变动,以确保演奏曲目的完整性。为了减少失误的发生,有必要在演奏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进行表演的时候调节自己的状态,掌握适当的心理调控方法,并将其作为演奏实践的关键任务,落实到日常的练习中,这样才能在演奏的时候,发挥优良,更好地向听众展示音乐作品。
关键词:扬琴演奏;心理调控;艺术实践
一、引言
在音乐表演艺术实践的舞台上,许多演奏者出现过于紧张而导致的差错。例如在扬琴演奏中因注意力过于集中于手指击弦的动作上,而使得乐感和表现力不足;还有过于表现自己,加上紧张,使得肢体动作幅度过大,刻意且夸张,影响手上技术的发挥,出现错音、甚至是造成演奏的突然中断、脑袋一片空白的等等现象。这都是由于演奏者在演奏前没有充分准备,和演奏时没有明确的心理建设,而导致的失误。熟练的演奏技巧和良好的心理建设,能够最直接的提高扬琴演奏水平。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演奏前的充分练习和准备
艾根·海里格尔在《禅与运弓》一书中强调“无目的的必要性”。通过“无目的”暗示自己,意识才会发挥作用,注意力才会更好的集中到当前的演奏中或是一些动作指令中。许多演奏家尝试效仿并练习“顺其自然法”,上台时确实收到一些效果。这种通过“无目的”达到专心的目的,也许可以作为一种尝试,但它绝对不是对每一个学琴者通用的,日常的充分练习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解决技术难点
首先要在音乐表演实践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这其中包括基本功的多次、反复巩固练习,解决技术上的难点,有了技术的支撑,演奏者才能自如的运竹,更好地诠释演奏者内心对于作品的感知和其所想要表达的音乐内涵,也旨在让表演者在演奏过程中更加的自信,不会因为练习不足而自責或是心虚,从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影响正常发挥。
a .分散注意力的练习收效甚微:练习技术难点和学习新曲子意味着习惯的培养。跟着乐思走是一种习惯,专心或分心地练习也是一种习惯。一些学生在琴房练琴的时候,边看与乐曲无关的娱乐视频,边做练习,来打发多次重复一段音符的枯燥感,然而到了第二天的练习,又是毫无进展,于是不得不继续枯燥的重复练习,周而复始,陷入一切“努力”都白费的无力感。然而这种努力,只是看上去很努力,花费了时间,花费了精力,却没有更好的集中在自己想要突破的问题上,效果自然是不尽人意的。这种心不在焉的练习,不完全是在浪费时间,这种练习方法,是为了培养练习者可以在演奏时,不必高度集中即可演奏的能力,这对意料之外的环境、不利条件有抵抗作用。这就是演奏者常常提到的,脑袋一片空白,但手好像记得位置,继续演奏的说法。但是这种练习只适用于已经熟悉的曲子,对于新曲子的运用还是谨慎使用。
b .复杂、长久的任务容易使人走神:在学习一个简单的新曲子的时候,练习者更加有自信,也学习的更快,相反遇到了较难突破的部分,练习者就会出现进度缓慢,甚至是停滞不前的状态,更有甚想要放弃,重新选择练习目标。在练习技术难点首先要做到专心的练习,因为技术难点多数时候是超出了演奏者现有能力范围的,难度较高的任务,会在练习的时候很难专注。思想不集中的练习,会对练习效果大打折扣。这个时候,将长久且复杂的任务拆分成小目标一个一个完成,能够缓解沉重任务带来的精神疲劳。如果是50遍的反复练习任务,可以拆分为两个25遍完成的任务,这样,一个任务完成的时间就会被缩短一半,完成后,短暂休息,对于视听觉的疲劳起着一定的缓冲作用。在短暂休息的时间里,意识还停留在音乐的感知中,这种感知是能够脱离乐器而存在的,在这个黄金时期,及时进行总结,有助于提高再次练习的效率。
(二)音乐会、讲座
保持一定时间的练习后,会突然出现进步缓慢,失误较多的瓶颈期,很多一直坚持练琴的练习者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像是减肥,起初我们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运动任务,坚持一段时间会小有成效,可是再过一段时间,又会出现体重没有波动,甚至是反弹的现象,那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已经适应了这种运动量,当体内细胞适应了固定的运动量,不为此感到‘难受’的时候,现有的运动量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了。这时候,就应该换一种方式来接近自己想要的目标。
在欣赏演奏家演奏的同时,改变了自己固有的理解音乐的模式,听听优秀演奏家对于相同乐曲的表达有什么不同,相关的技术难点是如何处理,都会给日后的练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平时参加一些具有学术性质的讲座和大师班,优秀的艺术家直接向学生讲授演奏经验,技术的运用,对学生提高专业知识的认知,有着极其显著的成效。
(三)充足的准备工作
1.检查好自己演出中所需要的用品是否齐全,准备备用琴竹,以免演奏中出现琴竹断裂等意外现象使得演出被迫中断,特殊曲子需要用到的双音琴竹、拨片、指套,都要提前备好、记录在纸上,免得演出当天因为紧张而忘记准备。充足的准备工作能为演奏者带来“强心剂”的作用。
2.准备好合适的服装,以便于在演奏过程中的舒适,防止表演中受穿着限制而导致发挥受阻的尴尬。
3.如果条件允许,提前进入赛场、舞台上熟悉环境,适应场地内的空间音响效果,减轻因为陌生感而产生的不安、焦虑的情绪。
4.演奏前的小练:心理学家的观察证明,由恐慌引起的生理变化(心跳、胃部压迫感)在等待的状态下要比正在演奏时更容易被主体感知。所以演奏前的无实物练习,有助于复习曲谱,也可以分散一部分的压力。
(四)合理的锻炼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想要身心更好的投入乐曲中,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是关键。合理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放松,因为长时间高度集中练琴而带来的疲劳。同时,好的体力,会更好的支撑演奏时,由于紧张不安而分散出去的力量。有时身体上的病痛会直接影响演奏者在紧张状态下的正常发挥,舞台上的演奏对于演奏者的专注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另外,心理学家表明: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抗击打能力,和应变能力是大大超过一个有生理病痛的人。
三、演奏时
(一)专注于作品,积极暗示:
临场发挥中,一直保持全神贯注的状态,努力排除外界环境对自身的干扰,将表演与作品‘合二为一’投入到作品中,达到一种‘忘我’的最佳状态,可以将自责,惧怕出错等不良情绪分离出去。在出现失误时,用平常心对待,切勿过于自责,如果是在比赛中切勿求胜心切,暗示自己保持稳定的发挥,要认识到舞台的表演一定是会与琴房中的练习不同,不能过于严苛的要求自己超水平发挥。
(二)利用气口:
演奏的乐曲中,会有一些换气的符号,提醒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用换气的方式,向听众传达暂别某一乐段,进入新的乐段的意思。不光是乐曲情绪上的转变,也是给演奏者一个短暂调整的机会,善于利用气口,解决演奏中因为意外而需要做出处理的状况——例如更换琴竹等,以保证演奏的正常进行。
(三)合适的肢体动作:
过于刻意和夸张的肢体动作,除了在视觉上不够美观以外,还容易给紧张状态下的演奏者带来更多的负担。同时,又不可死板地夹紧双手,进行毫无美感地机械演奏。登上舞台后,只要将平日反复练习的动作,正常发挥出来即可。如果在日常的练习中未能将演奏动作牢固化,通常会因为刻意的夸张动作受到消极影响,出现大脑空白和‘手眼不符’(眼睛看的音和弹奏出的音不相同)的狀况。相反,具有高度稳定性的、已经成熟了的动作,会利用观众在场的气氛,特别是在感受到观众沉迷在音乐中给予认同的微笑或者点头的‘小动作’时,对演奏者产生很大的鼓舞作用。
四、结语
本文仅为笔者在音乐艺术实践演奏过程中提出的一点个人体会,具体的实践过程因人而异,意在使演奏者各有所长的情况下求得更多的共识,共同进步和学习。掌握了合适的心理调控方法,才能将自己平时的努力正常发挥出来,甚至更具有艺术欣赏性;只有对于作品深入理解与挖掘,才能更准确的表达作曲家想要通过作品,为听众带来的艺术,这样所呈现出来的作品,是有内涵的,能流入到每个人心里的艺术。
参考文献:
[1]马瑞阳.钢琴演奏心理调控技能研究[J].北方音乐,2020(08):57+59.
[2]李琛,陈静.钢琴表演中紧张心理的调控研究[J].黄河之声,2020(04):50.
[3]薛潇.浅谈钢琴演奏中的“呼吸”技巧[J].山西青年,2017(01):279.
[4]李菁.气息在扬琴演奏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9(08):60.
[5]顾馨.有效的钢琴练习方法觅要[J].音乐探索,2009(0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