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观视域下中国关于全球经济治理问题的战略分析
2020-09-10艾瑶
艾瑶
摘要:义利观是对义与利二者关系的把握,其本质上是一种价值选择问题。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对二者的关系都做出过自己的回应。正确义利观的提出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对外交往与国际关系及其所需要的伦理价值观科学把握和深刻思考的产物,对于建构新型国际关系伦理,提出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具有十分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义利观的内涵分析入手,进一步梳理了正确义利观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并对中国关于全球经济治理问题的战略进行分析,希望对有关研究者提供有益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义利观,正确义利观,开放型经济
一、义利观的内涵分析
小到个人自己、大到国际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要面对义与利的选择问题。义利观代表着一个社会或者个人的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范畴内,义包涵了宽泛的道德概念,主要是用来维护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伦理。禾与刀组成了利字,代表了劳动的过程,也就是代表了生产力。到了春秋时期,利被用作货财之利,变得与义的概念相对立,被赋予了更多的伦理含义。后来,利逐渐地指代与人相关的物质利益,以及社会概念中的功利意义。在宏观层面来看,义和利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含义;但从更深层次的哲学含义上讲,义和利又有着一定的对立统一性。义在伦理道德层面,规范了人与人之间行为关系,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规范。而利在物质层面起到类似的作用,通过经济关系,调节着人与人之间,人与国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物质利益,为个人和国家的生存发展起到必要的保障作用。
具体到中西方来看,在义和利的价值取向方面,是有根本区别的。自先秦以来,中华文明的主流价值观一直在强调重义轻利。而从近代资本主义以来,西方文明表现出了鲜明的重利性。在西方文明世界中,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及其背后强调的理论价值,显然对社会的影响更加深刻。文艺复兴吹响了鼓吹个人利益的号角,强调以个人利益打破封建神学的约束。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强调个人利益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这样的思潮延续到后世,也产生了相当的负面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个性解放,保护私有财产,强调个人自由,追求世俗幸福等说法,在一定情况下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形成极端利己主义的借口。欲望被塑造成为驱动西方社会发展的动力,追求利益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国家层面追求利益,表现在国际关系中,成为国家利益至上主义、过分强调本国利益而忽视人类共同利益的理由,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出现了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相比之下,中华文明中由儒家思想主导,自先秦到现代的长久历史中,儒家思想几经发展,其核心含义始终如一,即强调重义轻利、义在利先、见义勇为、舍小家为大家等等。这些思想观念仍然是我国民众的主流价值观念及行为自觉。表现在国际关系上,则是强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国际新秩序、奉行正确义利观等等。
二、树立正确义利观指导思想
正确义利观从精神实质上来看,科学概括和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和社会主义义利观,是中国道德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对中华民族优秀伦理价值观的全面总结与扬弃,和对人类义利思想合理因素的科学吸收与借鉴。它在精神上具有义利统一与义利并重的伦理特质,在实质上具有互利互惠与和谐共生的价值基质,代表了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国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规范自己,以及如何对待别人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文化。
正确义利观是建构新型国际关系伦理和全球伦理价值观的基础。不可否认,当前国际关系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利轻义的问题,个别国家一味强调本国和盟国的利益,搞小圈子而忽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利益,这成为国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的源头,同时也影响了国际经济的发展。要让国际社会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为国际经济秩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形成互利共赢的有益局面,离不开正确义利观的指导、规范和引领。正确义利观以和平发展为世界大义,以合作共赢为世界大利,并主张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维护和平发展的世界大义,促成合作共赢的世界大利。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确义利观的表述精确而凝练,但同时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向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对建构新型国际关系伦理和全球伦理的主张和观点,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弘扬公平正义、增强感召力和吸引力的一面鲜明旗帜。这也表明了中国“决不走殖民者的掠夺老路,决不效仿资本家的唯利是图作法,也不会像有的国家只是为实现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是愿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三、中国关于全球经济治理问题的战略分析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开放型经济活动中,商品、要素与服务等可以较自由地跨地区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践行正确义利观就要做好开放型世界经济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新体制。
(一)维护世贸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遵循维护世贸组织的规则,这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之一就是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指出:“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积极履职尽责,圆满完成世界贸易组织所要求各项工作,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可以说,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国际贸易的谈判机制由国际经济关系决定,世贸组织的谈判机制也必将因应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世贸组织已经形成了一套谈判机制来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谈判。对于WTO而言,一套经过反复实践所形成的谈判机制的作用在于:形成一个各方认可的谈判规则和组织架构,有助于降低国际贸易谈判的交易成本。如果机制变得过于庞杂或由于情势变化而不能随之进行调整,也会导致交易成本的上升。我国多次表达了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倡导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立场,与多数成员发出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共同声音。
(二)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众所周知,搞单边主义不符合市场规律,也不符合国际规则。保护主义亦是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了本国国家利益的行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使其得到该国认为其应有的惩罚。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是对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挑战,与世贸组织基本原则背道而驰。中国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防止这种行为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冲击和衰退性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如果任由贸易破坏者者横行,不仅会助长逆全球化,不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而且也会逐渐丧失国际贸易竞争活力。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些国家所谓的“贸易逆差”、“贸易吃亏论”,很大程度上根源于该国经济社会的结构性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妥善处理取决于该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而不是限制其他國家经济结构的升级。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有利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三)坚持正确义利观,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
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积极运筹对外关系、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无疑成为我国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内容。建设自由贸易区网络是新时期我国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我们提出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党的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提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推进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积极推进国际创新合作。”这些文件和意见反映了在构建自由贸易区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来为新时代推进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提供了基本遵循。
从指导原则来看,树立正确义利观,就是要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考虑各发展主体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可能存在的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公约数,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从战略布局上来看,自由贸易区网络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一方面要从深入发展周边经贸关系、构建周边自由贸易区出发,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商共建自由贸易区,首先形成“一带一路”大市场。另一方面,要争取同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和一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金砖国家大市场以及新兴经济体大市场,逐步形成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
参考文献:
[1]李向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义利观[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09):4-14+156.
[2]李海成.正确义利观新外交思想与中国外交新实践[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3]郑洪晓.树立和践行正确义利观的当代诠释[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0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