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2017-01-12刘婷陈娇娇
刘婷++陈娇娇
摘要:在我国加快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湖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正处于贸易规模稳步扩大,贸易伙伴趋于多元化,一般贸易方式占主导地位,贸易商品结构逐步优化,使用外资额持续增长,对外投资稳步发展的现状。但也存在外贸依存度偏低,贸易规模仍旧偏小,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较少,使用外资质量与对外投资水平不高等问题。自贸区建设对湖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以下机遇:湖南省善用区位特点对接不同自贸区开辟了发展新路径,为产业结构优化拓展了发展新空间,为吸引外资提供了发展新契机,同时也带来挑战。为了加快湖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打造区位综合优势,拓宽开放渠道,承接产业转移和优化产业结构同步,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深化“引进来”内涵,加快“走出去”步伐,构建对外贸易平台,完善开放经济环境。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开放型经济;湖南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11-0093-03
[作者简介]刘婷(1980-),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陈娇娇(1993-),女,汉族,福建三明人,本科,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2015年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经济开放进程中的壁垒风险防控研究”(项目编号:15K07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2014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对接上海自贸区 构建中部开放经济新高地的湖南策略研究”成果(湘外经院科字[2015]3号)。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 2014年确认了上海自贸区扩区方案,并新增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搭建了自贸区的“雁行”格局。2016年9月,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自贸区建设的稳步、持续推进,既与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协同发展,又与国内经济体制演进与经济全球化体制的新变化相兼容,在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在此背景下,受资源要素、区位因素、经济基础以及机制政策等多方条件约束的湖南省,相比东部沿海地区已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因势利导地利用和应对自贸区建设的效应和影响,对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湖南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贸易规模稳步扩大
湖南省贸易规模由2006年的735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2937亿美元,虽在2009年和2015年有所下滑,但总体稳中有升。其中,出口规模由2006年的509亿美元上升至2015年的1918亿美元,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湖南省出口额从2008年的841亿美元减少至549亿美元,同比下降3472%,此后又迅速回升,2012年攀升至1260亿美元,2014年更一度突破200亿美元;进口规模则由2006年的226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019亿美元,除2015年略有下降外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从贸易差额来看,2009年贸易顺差一度收窄,但2011年后又持续扩大,2015年超过90亿美元。
(二)贸易伙伴趋于多元化,一般贸易方式占主导地位
香港和美国是湖南省的传统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虽有所下降,但依旧位列前三位。此外,与韩国、澳大利亚的双边贸易因得到了快速增长,对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呈现贸易逆差。就贸易方式而言,湖南省以一般贸易为主,但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加工贸易以进料加工为主。
(三)贸易商品结构逐步优化
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猪肉、茶叶、烟花爆竹、陶瓷等湖南省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产品仍占据一席之地,但总体比重有所下降;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在2015年贸易总额略降之时仍逆势增长206%;此外,箱包鞋类和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持续增长,但2015年略有下降。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和资源类产品仍是主要进口大类产品,机电产品进口额逐年增长,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增长迅速,机械设备和仪器仪表进口先升后降;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资源类产品进口量增价跌,以铁矿砂为例,2015年进口量达到2338万吨,进口额仅为1333亿美元,相比2014年贸易量和贸易额分别增长153%和下降302%。
(四)使用外资额持续增长
2015年湖南省新批外资项目562个,合同外资1182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1564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8802%;第二产业仍是湖南使用外资主导产业,占比近七成,以制造业项目突出;亚洲国家和地区依旧是湖南省使用外资重要来源地,此外大洋洲、欧洲和北美洲对湖南省投资增长迅速。湖南省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以外商独资方式为主,中外合作企业合同外资增幅明显。
(五)对外投资平稳发展
2015年湖南省实际对外直接投资额1479亿美元,同比上升559%。截至2015年底,湖南省累计共核准境外企业1177家,实际对外投资额7553亿美元,对外经济合作分布在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亚太地区是湖南省企业“走出去”首选目的地;民营企业是湖南省“走出去”主体,数量和投资金额均超九成;投资行业以制造业、矿业开发、农业以及对外贸易等行业为主,分布较广,但集中度不高。对外合作有所突破,2015年湖南省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共新签合同额5914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完成营业额5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3115亿美元,同比增长208%。对外承包工程主体以中央在湘企业及国有企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亚非拉地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贸依存度偏低,贸易规模仍旧偏小
2015年,全国外贸依存度为3628%,贸易规模居首的广东省更是高达9376%,中部六省平均依存度为1127%,而湖南省以628%排在中部六省的末位。2015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在中部六省位列第5位,全国排名第19位。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分别占全国的074%、084%和061%,与广东省相比差距巨大;相比同属中部的省份河南,湖南省贸易规模也不及其一半,分别为河南省的3966%、4452%和3310%。
(二)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较少
湖南省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进口的资源类产品,都占据贸易总额的一定比重;机电产品贸易规模扩大,尤其是设备零部件出口的增加,反映了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深化,但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传统优势行业现代化程度仍待进一步提升。
(三)使用外资质量与对外投资水平不高
湖南省使用外资质量不高,存在重复建设问题,外资来源结构有待优化,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项目有限,大型项目较少,2015年实际到位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仅4项。虽然湖南省“走出去”步伐加快,但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市场,劳务输出技术含量偏低,技术型人才输出有限。
三、自贸区建设对湖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对湖南省而言,受到上海自贸区和广东自贸区的影响更为突出。
(一)机遇
1为湖南省善用区位特点对接不同自贸区开辟了发展新路径
湖南省囿于地理位置所限,虽不像江浙等长三角地区受到上海自贸区的直接正面联动效应,也不受广东自贸区涵盖的珠三角地区所辖。但北临长江,直接参与长江开放经济带建设,南接广东,融入泛珠地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拥有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特点,处于多个自贸区交叉辐射区域,有利于湖南省借助东伸南扩发展开放型经济开辟新途径。
2为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拓展了发展新空间
湖南省可利用自贸区及其周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技术资本外溢的机遇,拓展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烟花爆竹等传统产业发展空间,借助梯度转移实现产业动态升级,避免即使产业结构优化但仍处于分工底层、陷入比较利益陷阱的困境。湖南省开放型经济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有限。现代服务业是我国自贸区改革的重点,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利用自贸区建设的外溢效应和示范效应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创造新的优势产业和要素资源。
3为湖南省吸引外资提供了发展新契机
通过自贸区产业调整的资本外溢和自贸区平台拓宽引资渠道能有效加强湖南省的引资能力。一方面注重吸收和引进附加值高、技术先进、配套优良、环境友好的项目,由传统制造环节、加工环节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高技术研发能力、资本积累能力和销售水平,提高全产业链竞争水平;另一方面引导资本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善湖南省经济发展结构。此外,通过借助自贸区平台,拓宽湖南省在进出口贸易、引进外资、对外投资等多渠道,增强要素汲取能力,促进先进要素的聚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要素组合的跨越式变革和合理布局。
(二)挑战
首先,自贸区赋予区内企业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等优惠政策,使自贸区成为高端产业和要素资源的聚集地,“虹吸效应”在短时间内会导致湖南省的高端人才、高端企业以及企业中的高端部门流出,不利于湖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竞争力提升。
其次,四大自贸区实行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对湖南省吸引外资能力产生一定冲击。
第三,湖南省在内的内陆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面临着区位优势不明显、物流通道不畅等先天不足,与自贸区相比,湖南省的进出口通关率较低,本地综合保税区的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第四,继上海自贸区成立、扩区以及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的成立,示范效应在全国形成了申报自贸区的热潮。与其他地区相比,湖南省在地理位置、经济基础方面并无优势,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同属中部的湖北省已被批准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而湖南省申报自贸区的工作还处于准备阶段。
四、促进湖南省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打造区位综合优势,拓宽开放渠道
湖南省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特点,密切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联系,争取更大、更强的自贸区辐射效应。首先,通过加快对接上海自贸区和广东自贸区,加强与传统的港澳日韩等亚洲地区贸易联系,拓宽湖南省比较优势产品出口的途径,拓展国际市场;此外,利用航空、公路、水路和铁路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力争成为华东华南地区产业西迁北上、西部资源东输南下以及东西和南北贸易交流的枢纽,降低物流成本。
(二)承接产业转移和优化产业结构同步,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湖南省应积极利用中国经济最发达两个地区自贸区建设带来的要素流出,发展本土工业、服务业体系,承接相关产业,并利用产业转移机会和自贸区平台机遇,完成对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引进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一方面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注重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反梯度产业转移,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加工制造业中的技术环节,加快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并加快对湖南省传统优势产业的现代化改造,提高农产品加工和资源类产品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应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包括跨境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动漫制作和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辐射相关产业并带动湖南省的产业结构升级。藉由产业发展优势创造新的出口优势,提高湖南省产业国际竞争力,扩大贸易规模和优化贸易结构。
(三)深化“引进来”内涵,加快“走出去”步伐
湖南省应完善要素自由有序流动机制,加快外资政策和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定,完善“引进来”体制;创新使用外资内容,扩大引资规模同时注重引资行业多元化、引资地区多元化、引资方式多元化,丰富“引进来”形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信息网络、人才培养、工业园区等建设,改善“引进来”环境。通过自贸区平台以及借鉴和学习自贸区建设经验,深化“引进来”内涵,实现引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相辅相成。在“走出去”问题上,改革对外投资审批机制,提高审批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和鼓励企业灵活选择新设和并购等方式“走出去”,根据资源获取型、市场获取型、技术获取型等不同目的及自身状况审慎选择投资目的地,熟悉东道国环境,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四)构建对外贸易平台,完善开放经济环境
湖南省可借鉴自贸区经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管理绩效,构建和国际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系;完善与自贸区所在地政府联系对接,通过政府联系、部门联系、条线对接等综合立体对接机制与对应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自贸区在模式管理、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动态,为深层次对接乃至未来自贸区申报和建设提供借鉴。此外应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改善人才待遇,减少高素质人才外流;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转化速度,加强湖南省科技创新。通过构建高效创新的对外贸易平台,完善开放经济环境,促进湖南省开放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汉民我国四大自贸区的共性分析、战略定位和政策建议[J]国际商务研究,2015(4):36-46
[2]张幼文自贸区试验与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J]学术月刊,2014,46(1):11-19
[3]张二震构建江苏开放型经济新体制[J]群众,2014(10):12-13
[4]薛天菲开放型经济特征及发展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4(8):42-44
(责任编辑:张彤彤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