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诊断分析
2020-09-10程辉
【摘要】目的:对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诊断中的特异性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我院筛选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将其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实验目的及要求,先后给予58例患者单一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和颈部血管超声诊断,最后将二者联合起来对患者进行诊断,对联合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漏诊率和误诊率等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将单一颈部血管诊断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联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无论是在灵敏度还是特异度方面,联合检测数据结果明显要高,相应的在漏诊率和误诊率方面要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中,为了提高诊断精确性,获得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可以使用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方法。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超声;缺血性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5-0-02
在临床心脑血管病症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十分普遍,其不仅发病基数大,比例高,而且具有严重的生命威胁,容易对患者造成致残致亡的风险。因此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1]。治疗的及时要求早期诊断的可靠,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临床中用于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手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临床中进行诊断的手段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两种,诊断水平较高,但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性,联合应用两种诊断方法,以进一步研究联合诊断的价值。基于上述研究分析,本文于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筛选患者58例,对其进行诊断实验,以探讨两种超声诊断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的应用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筛选出5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经病理诊断全部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58例患者中,有男姓患者32人,女性患者26人;年龄从33岁到84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8.78±7.36)岁;按照诊断标准分级,实验患者中有10例级别为重度,有15例为中度,有23例为轻度。实验中所有患者均对实验内容知晓,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实施。
1.2方法 实验开始后,对58例患者先进行单一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选用仪器型号为vi-vidE9的多普勒超声仪器,探头为LA332,3.0MHz~11.0MHz为调节探头频率范围。开始检测后要求患者采用平卧姿势,对患者的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以及椎动脉等进行全面的探头扫描[2]。接下来采用单一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SONARA/tek为仪器型号,SN11-5944为探头,2.0MHz为调节后的探头频率。患者采用侧卧位姿势,从颅脑枕窗、颞窗经过,对患者两侧的大脑中动脉、椎动脉以及前后动脉情况进行探查[3]。最后结合前述两组诊断检查方式,按照颈动脉超声先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后的顺序进行。
1.3评价指标 对本文中三种不同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记录正确,由此两两计算比较特异度和灵敏度,并推算出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所涉及的资料及数据均运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百分数用符号%表示,卡方检验例数和百分数;t检验计量资料及其它指标。用P值判断实验中两组数据的差异状况,如果经对比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则P<0.05。
2 结果
2.1联合诊断与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对比 无论是在灵敏度还是特异度方面,联合检测数据结果明显要高,相应的在漏诊率和误诊率方面要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2.2联合诊断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比 无论是在灵敏度还是特异度方面,联合检测数据结果明显要高,相应的在漏诊率和误诊率方面要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当前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有超过2亿的老年人,再加上社会生活习惯的日益改变,客观上造成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人群基数大大增多。所谓脑血管病症,主要是指因为椎动脉和颈动脉这类脑补补血通路阻塞,变得狭窄造成脑补血液供给不足,从而导致脑组织死亡的一种情况[4]。脑血管病症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再加上该病并发症较多,因而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当,很有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会造成患者的死亡。鉴于这种情况,需要临床中提高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水平,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诊断[5]。
颈部血管超声诊断是一种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的诊断方式,其采用无创的方法,将颈部动脉IMT作为观察反映患者身体动脉粥样硬化的渠道,借助对观察到的斑块回声、结构的了解,评价分析血管当前的结构、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确定当前动脉粥样硬化的宽窄程度[6-7],但是在特异性以及灵敏度方面并不存准确性有待提高。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能够利用超声波穿透自然孔道以及比较厚的颅骨的能力,获取颅底部动脉的多普勒回声信号,依据此进行疾病的诊断。此种方法较为简单,但是对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随着近些年来超声影像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提供了有益的工具和手段。但是正如上述所言,目前普遍采用的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诊断方式单独进行使用,其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单一检测方式的使用需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对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素质要求较高,对患者病情发展无法做到有效控制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提高检测的水平,临床实践中将两种检测手段联合起来进行应用,通过互补的方式来实现检测精准程度的提高。以此来为治疗提供依据,帮助医务人员找到适合的治疗方案,避免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对患者产生严重的生存质量干扰,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8]。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中,为了提高诊断精确性,获得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可以使用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苏圣仪. 缺血性脑卒中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J]. 中外医疗, 2018, 37(08): 186-188.
[2] 刘伟, 杨惠咏, 薛海英, 等.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部血管超声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 27(02): 585-587.
[3] 马少燕, 张芳, 吴旭娟.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03(01): 242-243.
[4] 姜丽娜, 严志汉.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运用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 33(19): 99-100.
[5] 李秀芹. 颈部血管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9, 20(04): 394-395.
[6] 邱贵军.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15): 164-165.
[7] 黃月, 王晓燕, 黄勇智.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9, 19(33): 311-312.
[8] 张岩. 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31(01): 120-122.
作者简介:程辉(1981.07-),汉族,男,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头颈部血管,小儿急腹症及妇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