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0-09-10王永华王依彩初慧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5期
关键词:护理对策

王永华 王依彩 初慧

【摘要】目的:分析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的原因,并探讨合理的护理对策,以尽可能减少献血反应发生。方法:对流动采血车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街头采血期间发生的241例献血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献血反应类型及产生原因。结果:241例发生献血反应的患者,症状标准主要以心动过速伴血压升高、晕针或晕血反应为主;发生献血反应的人员,因情绪紧张所致54例,占22.41%;饮食不当所致52例,占21.58%;睡眠不当所致48例,占19.92%;操作不当所致40例,占16.59%;环境干扰所致47例,占19.50%。结论:加大对献血者的知识宣教,提高操作者自身技能及改善献血环境,可有效避免献血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5-0-02

为了保证临床救治的顺利进行及推进无偿献血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各献血站积极推广流动采血车献血活动[1]。流动采血车可摆脱献血站地域的限制,满足了血流采集的需求,使得献血人群数量进一步扩大,但是因流动采血车空间小、设施简单,同时为满足血流采集需求,献血车还常常停留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这些地方人员流动大,空气质量差,受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也非常高。本研究中,分析了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值得推进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5月流动采血车街头无偿献血者中出现献血反应的241例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140例,占58.09%,女性101例,占41.91%;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51岁,平均年龄(36.5±2.2)岁。

1.2献血方式 流动采血车针对每名无偿献血者,均严格参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进行体检、询问及快速诊断,确定血样合格后采取标准操作采血,献血量在200~400mL。献血反应观察为从献血者献血开始到献血结束后15min,通过密切观察发现反应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用表格对出现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献血时间、反应进行统计,之后录入到Excle表格中进行汇总分析。

2 结果

2.1献血反应 出现献血反应的241例无偿献血人员,症状表现如下:151例(62.66%)表现为心动过速伴血压升高,心率达到108~125次/min,主诉出现头昏、不适症状;90例(37.34%)出现晕针或晕血反应,其中65例轻度反应,表现为面色苍白,出现恶心呕吐及冷汗;25例重度,这些人员除了出现轻度反应外,还出现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及意识障碍。

2.2献血反应原因分析 对241例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首要原因为情绪紧张,其次为饮食不当,各原因发生例数及占比见表1。

3 讨论

3.1流动献血车献血反应原因 献血反应指的是机体受诸多反应因素的作用,使得神经—体液因子调节失调和出现迷走神经兴奋,继而引起广泛外周小血管扩张,以致组织有效的循环血流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研究通过对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原因主要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①情绪紧张。无偿献血的人群绝大多数是初次献血的人群,且多以青年群体为主,此类群体受缺乏献血知识,个人素质差及对献血存在恐惧心理,尤其是在看到其他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时,经常会使得心理负担加重,进而引起连锁反应[2]。②饮食不当。献血者在献血的前一天或者献血当天饮食不佳,在献血的时候就极容易出现低血糖这一反应。③睡眠不足。近期存在失眠或献血前一晚睡眠不足的群体,在献血的时候精神状况往往不佳,极容易出现心慌、冷汗、头晕甚至昏迷等不适反应。④操作不当。在献血的时候,若采血人员的操作技能不熟练,穿刺缓慢或动作粗劣,可导致献血者出现担忧及恐惧情绪,如此常常会使得献血者在穿刺的时候感觉剧烈疼痛,这样容易引起献血反应[3]。⑤环境干扰。流动采血车在采血的时候,若周围的环境嘈杂、闷热及通风条件差,这使得献血者极容易出现烦躁的情绪,这样就容易出现献血反应。

3.2预防献血反应对策 献血反应的发生对献血的顺利进行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预防,具体干预策略如下:第一,大力宣传《献血法》,主要是可充分借助电视、网络、广播及宣传画等向广大群体普及献血相关知识,如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献血反应及献血作用等。在采血前需要做好健康询问、体格检查工作,避免存在疾病、过度疲劳以及睡眠不足的人员参加献血,这样一方面是保证患者自身健康,另一方面也保证采血质量[4]。第二,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流动采血车应尽可能停驻在环境优美、清洁及宽阔的地方,在周围及附近路口安置指示标识,引导路人无偿献血;献血车的车声及车内均要每天进行清洁,调节车内温度适宜,控制献血车上人员数量适宜,避免拥挤引起献血者出现烦躁的情绪;在献血车内科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献血者保持愉悦的心情,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有效避免献血反应发生。第三,提高采血者的操作技能。所有的采血人员均需掌握熟练的技术,在采血过程要严格做到无菌操作,在接待每一名献血人员的时候,均可使用“你好”这一问候语,在献血完成后使用“谢谢”这一用語。采血前主动的做好心理护理,询问献血者是否有晕血晕针反应,如有此类反应这可事先采取科学的引导方法来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采血的时候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多次穿刺引起恐惧情绪,且采血后指导献血者用棉签按压采血部位,并让献血者在采血完成后休息几分钟,避免采血后突然起身引起眩晕反应。第四,针对已经发生献血反应的人员,需要工作人员保持沉着,不能着急,因为一旦自己着急献血者也会跟着紧张[5]。同时采血人员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应急措施包括即刻终止采血或者平卧,喝温热的糖水,一般经以上处理后反应均可消失,而针对出现昏厥的人员则可考虑回输血液,预防反应进一加剧。对出现恶心呕吐反应的人员可将头部偏向一侧,抽搐者可用纱布包括舌板以免咬舌。第五,已经献血完的人员,儿科提供一杯热牛奶或糖水,休息30min方可离去,同时交代献血者在完成献血后1d应避免重体力劳作,注意补充营养,进食优质蛋白质,在献血后3d不能用水清洗采血针眼部位,避免感染发生。

4 结论

流动献血车在献血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常常会使得献血人员出现献血反应。对此采血方需要加大对献血知识的普及,努力改善献血环境,提高采血人员的操作技能,实现献血者有备而来,满意而去的效果,进而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雪年. 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预防[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5, 35(02): 289-290. .

[2] 欧晓芳. 单采血小板发生献血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4(18): 105-105.

[3] 周萍. 采血车上献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心理护理[J]. 现代养生, 2018, 26(10): 89-90.

[4] 洪淑芳, 李晨晓. 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 现代实用医学, 2019, 36(2): 78-78.

[5] 顾文琴, 常学兰.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作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4): 51-52.

猜你喜欢

护理对策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蝶翼针穿刺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探究
心内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与护理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