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对农广播发展路径探析
2020-09-10谈秀彩
摘要: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近年来的发展成效为蓝本,从提高政治站位,堅守舆论阵地;创新引领,推动深度融合;打造品牌,增强广播影响力等方面入手,探索媒体融合背景下对农广播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对农广播;媒体融合;路径;品牌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6-0255-02
在当前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科技日新月异,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给媒体融合带来了新机遇。作为传统媒体的对农广播如何紧跟潮流,乘势而上,实现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是对农广播从业者亟须思考和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家用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使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手机客户端、各平台的直播、长短视频等可以即时传播信息,作为传统媒体的对农广播传播优势不再明显。另一方面,随着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农广播的受众群体自身也在发生着内在变化。
媒体融合应顺应时代潮流,对农广播既要坚守阵地,又要充分发挥传统广播媒体的优势,加快推进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随着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速推进,对农广播依然有广泛的受众和一定的市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不断推进对农广播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守舆论阵地
党媒姓党,对农广播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做好“三农”工作的同时,依然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任务。
一是守正初心,勇担使命。对农广播既要做宣传服务“三农”的专家,又要有政治家办台、办报、办网的头脑,提高政治站位,坚守舆论阵地。宣传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让党的创新理念和惠农好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并在群众心里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二是把牢政治方向,加强舆论引导。对农广播要实现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在内容上应注重导向性、时效性、感召力,不能单纯追求技术标准,不能因为追求呈现方式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而弱化新闻性。对发布的信息要认真核实来源,保证准确性,对网上转发的内容、第三方提供的新闻线索和活动推广方案要严把政治关与导向关。
二、创新引领,推动深度融合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背景下,对农广播的受众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对农广播的受众已经由过去传统农业中一家一户的农民,转变成了多元化的受众。他们可以是拥有较高文化水平的规模化种植、养殖大户或家庭农场主,他们需要的是科学种田、养殖技术和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行情信息;也可以是居住在城市的大众,他们追求的是健康、新鲜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与此同时,对农广播受众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科技的突飞猛进,智能手机的普及和5G时代的到来,随着家用车的普及,车载广播也为对农广播开辟受众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农广播在推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要搭建好全媒体矩阵平台,推动全媒体传播,提升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要对农广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促进“两个效益”的双赢。
一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节目的单一线性传播已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对农广播要充分运用新媒体资源,多手段、多渠道传播内容。例如,安徽农村广播已经基本实现节目播出内容的可视化,借助平台直播可回听、回看。受众还可以和主持人和专家在线交流,实现实时的点对点、面对面,甚至“手把手”的教授和指导。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上,则多用卡通、动漫、短视频等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内容。
二是搭建平台,由“参与”转为“融入”。对农广播的媒体融合之路不是简单地参与新媒体,而是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安徽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积极打造对农广播的VR(虚拟现实)直播,在海豚听听和微信公众号上也开通了可视化节目直播。同时,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同步推送节目播出内容,初步搭建了安徽农村广播新媒体矩阵平台。不仅对内容精耕细作,还充分发挥了新媒体传播的特点,进一步增强了农广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了让农村百姓能够及时掌握疫情防控动态,做好防控工作,安徽农村广播开设特别节目《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农广陪你在身边》,及时播报疫情最新动态、科学防治知识。同时,对网络流传的疫情谣言、伪知识进行辟谣并宣传,在微信、微博公众号同步推送相关内容,多用卡通、动漫、短视频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安徽各地为抗击疫情采取的有力措施、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日记等进行整理制作播报,得到了广大受众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效果。
三是充分发挥对农广播自身的优势,做好受众服务。广播是服务性的媒体,广播能做到一对一的服务,且服务到极致[1]。随着对农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如今受众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直播间电话、短信平台进行沟通,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以及直播平台留言等方式,直接和主持人、专家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沟通,帮助自己实现科学种植、养殖。同时,农村广播新媒体平台可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时发布农资产品的供需信息。在复工复产期间,安徽农村广播充分发挥自身的平台优势,利用直播平台微赞,邀请农技专家和主持人一起奔赴全省各地,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农民开拓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助农增收。
四是用好大数据,增强受众黏性。传播是媒体的功能,而媒体的本质是连接[2]。在媒体融合时代,对农广播必须更加注重受众的互动和参与,提高受众的忠诚度,增强受众的黏性。对农广播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行业性特征,所以对农广播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受众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受众有针对性地制作、生产节目,突出节目的服务功能。同时,要增强与受众的交流互动,做好服务,增强受众黏性,培养一批忠诚的粉丝。
三、打造品牌,增强广播影响力
在融媒體时代,无论内外环境如何变化,对农广播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脱离受众的一切事物都是无本之源、无根之木,所以打造品牌,不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方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一是打造品牌。这里的品牌包括两个方面,即主持人形象品牌和节目品牌。
在打造主持人形象品牌方面,对农广播要努力挖掘主持人资源。在融媒体时代,通过新媒体的例题呈现,对农广播的节目主持人已经不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而是呈现在节目海报上、活跃于长短视频内、显示在平台直播中的鲜活人物。因此,对农广播的节目主持人要适应角色的转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不断增强直播过程中的画面感和亲和力,形成立体丰富的主持人品牌形象。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安徽农村广播已经培养出了一批业务精湛的专家型主持人,他们被受众所熟知,也具有较高的粉丝吸纳能力。
在打造节目品牌方面,对农广播节目生产要贴近“三农”,服务“三农”。这就要求主持人要有较丰富的“三农”知识储备和较高的职业素养,节目要适应农事农时,接地气,有权威性。安徽农村广播《金色田园》节目是一档老牌安徽名优栏目,该节目邀请一线农技人员、农民“土专家”等适时指导农户科学种田,传授养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从而助农增产增收。在做好常态化节目的同时,节目在“两微一端”开通直播,及时权威发布最新“三农”政策信息和农产品供求市场行情信息,每周不定期开展平台直播活动,在线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养殖,帮助农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安徽省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扶贫公益节目《奔跑吧!第一书记》,邀请安徽各地一线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做客直播间,讲述扶贫一线故事,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向受众再现了脱贫攻坚一线一个个真实感人的事例,和受众说变化、谈感受。部分嘉宾甚至还上了农村广播直播平台,为当地的农特色产品代言,拓宽销售渠道,该档节目已经成为安徽广电的一个品牌。
二是丰富线下活动,推动全媒体传播。对农广播在做好服务受众、服务市场的同时,要着力打造活动团队,把品牌效益融入线下活动,努力发现新的增长点。2019年,安徽农村广播先后开展了“我在农家吃年饭”“转水湾乡村自驾游”“金融扶贫助力第一书记”“放心农资下乡”“小主播 房车之旅”、“第一书记座谈会”“955看合肥农交会”“手拉手,我们一起走——第一书记帮扶村儿童成长计划”等近百场活动,不仅提升了农村广播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也显著增强了受众黏性。
四、结语
对农广播要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要把握好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理清发展思路,充分运用好“互联网+”思维,同时也要坚守阵地,充分发挥好传统媒体自身的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搭建好矩阵平台,借力发力,努力发现新的增长点。
安徽农村广播开播15年来,紧紧围绕“宣传服务三农,收听就有收获”这一服务宗旨,用线上节目宣传服务“三农”,用线下活动带动受众认识农村、了解农村、来到农村,用全媒体传播增强农村广播的传播力、影响力。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同时也彰显了媒体的使命担当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周新文.基于媒体融合背景下音乐广播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广播,2020(01):62-64.
[2] 王枢,徐建新.论传统媒体的平台化转型[J].新闻爱好者,2019(07):53-57.
作者简介:谈秀彩(1983—),男,安徽滁州人,研究生,硕士,主任编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