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陌生人说话》第二季及其主持人研究

2020-09-10李雅琦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

摘要:在泛娱乐化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做深度访谈的节目已然不多,腾讯新闻出品的《和陌生人说话》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一个。这档节目超出了受众的期待视野,突破性地进行了适屏创新,并将关注点放在普罗大众身上,极具人文关怀。本文结合《和陌生人说话》第二季的实例,解读节目的创新和内涵,并对主持人陈晓楠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和陌生人说话》;陈晓楠;网络谈话节目;适屏创新;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6-0081-03

从2017年第一季播出至2019年第二季结束,《和陌生人说话》全网播放量突破4亿,两季在豆瓣上分获9.3和9.5的高分,并多次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榜,成为了一档既有点击率又有美誉度的访谈节目。在如今高度碎片化、娱乐化的时代,这档节目坚持“慢下来”和“深下去”,以与众不同的姿态走进受众视野,其节目内涵与创新性尝试都对之后访谈类节目的制作具有借鉴意义,陈晓楠的访谈风格也可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主持人学习的样本。

一、节目创新尝试

(一)由传统电视节目转向网络原创内容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50亿,较2018年底增长1.26亿,占网民整体的94.1%。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网络视频应用的用户规模、使用时长均有较大幅度提升。”[1]网络视频相比传统媒体,广告较少,随时随地都可观看,更符合当下时代人们对视听信息的接收方式。网络节目的交互性更强,受众能直接参与弹幕互动或者留下实时评论,制作方能及时根据受众反馈改进更新,对比制作耗时长、成本大、审核烦琐且多为单向传播的电视节目优势显著。在传统媒体竞争场域逐步饱和、电视主持人群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腾讯新闻聘请到了原凤凰卫视主持人陈晓楠作为腾讯网的副总编辑和首席主持人,深度耕耘原创内容,实现了从传统电视节目主持人到网络媒体主持人的蜕变,由陈晓楠策划制作的《和陌生人说话》也是由她曾主持的传统电视节目《冷暖人生》发展而来,实现了从传统电视节目到网络原创内容的转变。

(二)内容大于形式

网络节目制作繁荣发展之时,各大门户视频网站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为争得高流量高收益、快速吸引受众形成用户黏性,网络视频平台在节目制作中大多将成本投入到丰富节目形式、邀请明星引流、炒作话题热度上,使得现下网络上不乏画面精致、明星加盟、高度娱乐的节目,却缺少真正深耕内容、内涵深刻的节目产出。《和陌生人说话》一反人们对爆款节目的认知,在这个用多元形式争夺眼球的时代反其道而行之,将形式简单化,对内容进行精耕细作。

没有明星,没有巨资投入,没有铺天盖地的通稿宣传,录制场景也将简约贯彻到底——一个黑灰色幕布作为背景,两把靠椅,两盏打光灯。这种极简的形式可以为访谈对象和节目受众营造心理场。心理场的概念由心理学家勒温在1936年提出。他认为,个人活动于其中的空间是一个心理场。心理场并不完全等同于物理场,包括个人和其感知到的他人和客体环境[2]。对受访者来说,没有过多场面装饰的干扰,其目光能全然集中到主持人身上,获取信息更加高效,讲述时也心无旁骛。而对观众来说,在视觉画面中只能看到受访者,就像是和受访者在面对面对话一般,在提高其对访谈内容的专注度的同时也会增强代入感。在建立心理场之后,节目着眼于普通人不普通的故事,聚焦“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人生话题,访谈内容像是在层层拨开外皮,追寻人性的本质,在充满理解和尊重的氛围中产生共情。

做节目讲究“静水流深”,互联网时代下人们接收的信息量巨大,形式繁复、泛娱乐化的节目也许会在观看时为受众所津津乐道,但真正能在其印象中留有一席之地的仍然是内容为王的节目。

(三)适屏——从竖屏到遮幅横屏

信息时代的网络节目数量庞大且更新极快,受众每日要接收来自不同渠道的各种信息,因此对单个信息的遗忘性较强。一档优质的网络节目要想经过时间的考验仍然历久弥新,需要在迎合市场需要的同时根据受众需求不断突破与创新,形成独特的记忆点。《和陌生人说话》两季以来有别于其他节目的一大特点就是适屏创新,适屏创新不仅是视觉上的改变,也体现了节目叙事模式、审美理念、用户心理需求等各方面的变化。

过去人们通常从电视中获取节目和信息,因此大多节目的屏幕会习惯性地设置成适应电视屏幕的比例。但进入互联网时代,在网络视频兴起的当下,屏幕比例是否应随播放平台和视频内容进行突破和创新成为了节目制作方需要思考的问题。《和陌生人說话》第一季就为适应当下移动端传播模式将屏幕调整为9∶16的竖屏比例,以此来优化手机移动用户的视听体验。但是这种画面比例显然不适用于电脑端的用户,且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如画面内容有限、VCR难以充分展现人物故事、受访者的肢体动作若幅度稍大会不慎出画。于是第二季在总结第一季成果的基础上,对屏幕比例设定进行了创新尝试——遮幅横屏。遮幅横屏即电影画面一般采取的屏幕比例,在电视横屏的基础上上下遮幅,呈现出电影质感,戏剧性更强,给受众带来更加深入的纪实感。“横屏表达虽然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不大,但画面元素更加丰富,用户可关注点更多,画面承载更多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3]遮幅横屏留白较多,使受众在开放性的视野中留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呼应节目意义层面的留白——以平等审视的态度,呈现事件,不加评判,留给受众自己去思考判断。

《和陌生人说话》的适屏创新是基于对用户体验的不断优化,这种创新在更多情况下带来的不是替代性变革,而是多元选择的提供,为节目制作时的拍摄手法及画面呈现带来更多可能。

二、节目内涵解析

(一)话题选择与关注点

横向对比其他访谈节目如《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非常静距离》《可凡倾听》等,都选择文娱明星或行业精英作为访谈对象,关注不平凡的人背后的成长故事,属于自上而下的访谈。而《和陌生人说话》是把普罗大众的生命意义一层又一层地剥开,展示给每一个人看。如陈晓楠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不是只有登上顶端的人,才有资格讲述自己的故事。”访谈对象中有在社会上充满争议的人,也有一些边缘人。第一季时她采访了出狱后跻身直播网红的“大力哥”、现实版“滚蛋吧肿瘤君”的换肺女孩、给死刑犯写遗书的中年男子、有杀马特教父之称的90后男孩罗福兴等十多位有自己独特故事的普通人。到了第二季,话题选择更加尖锐——比特币、PUA(Pick-up Artist,即搭讪艺术家,泛指很会吸引异性、让异性着迷的人和其相关行为)、换子疑云、校园暴力、老年人性爱……每一期的主题都震彻人心。

《和陌生人说话》在话题选择和关注点上摒弃了对社会名流的仰望,也脱离了宏大的历史叙事,只观照生命的本真价值,使得受众在面对这些普通人的故事时,也在面对自己的生活。

(二)理解与包容

“生活还是剧本,现实还是魔幻,离奇还是理解,陌生人还是自己。人间戏永不散场。”这是第二季节目中的一段开场,也奠定了节目的总体基调: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俯视,只有理解与包容,充满人文关怀。

与同类访谈节目带着偏见看世界相反,《和陌生人说话》用平视的视角看人生,给予访谈对象充分的尊重。打破阶层、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等社会学意义的限制,不贴标签,不预设立场。面对本身很有话题度的边缘人物,节目也不会猎奇求异,而是给予他们陈述和表达自己的权利,使他们拥有一个平等发声的平台。比如第二期节目《猎艳者》请来了PUA的实施者林晨(化名),关注的是PUA这个敏感话题。PUA原本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概念,直到2019年一名大学生对同校女生实施了PUA策略且进行了“情感虐待”,最终导致女孩自杀,PUA才正式走进公众视野。这期节目于2018年9月播出,在事发一年前就关注了PUA群体。面对极度污名化的PUA及被贴上“渣男”标签的林晨,陈晓楠并未直接进行道德批判,而是尝试着挖掘他真实的状态与想法,引导受众接受相对中立的信息并完成独立思考。

林晨的家庭很不好,父母靠摆地摊供他上大学,为此他一直没有好的机会,找女朋友也困难重重。因为追不到女朋友,林晨开始学习PUA。讽刺的是,做真实的自己始终找不到女友的他,用PUA的技巧百试百灵。面对现实的一次次打击,他彻底陷入了PUA的套路,失去了对爱的感知。节目就是用这样一个平等、倾听、尊重的呈现方式,使受众在离奇的事件中学会理解,在看陌生人的同时看到自己。用笔者在论坛上看到的一句话作为总结:“节目找到我们人类灵魂的共通之处,从而真正而温和地消除偏见”。

(三)“慢下来”和“深下去”

《和陌生人说话》两季节目最大的不同,就是更加“慢下来”和“深下去”。第一季时,节目为适应手机端的移动性以及碎片化传播的媒介特点,采用竖屏模式,并将节目时长剪辑到15分钟左右,节目结束后有不少受众反馈希望制作方能继续挖掘深度内容以及对受访者进行后续跟踪报道。比如第一季第十二期节目《他和小偷一起慢慢变老》,讲述的是一位业余抓小偷18年的公交公司科员冯黎明的故事,他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警察,无奈从警校毕业后因为报考公安队伍已超龄,未实现自己的警察梦。节目进行到这里,弹幕中有不少观众好奇节目播出之后冯黎明今后的生活是否有所不同,有没有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产生了对后续故事的了解需求。因此第二季进一步深化访谈内容,且将每期节目的时长增加到20~40分钟,同时也根据需要將节目播出后对受访者生活的影响在结尾及时反馈给观众。

第二季中,器官获捐者刘福一句“我是叶沙的肺”引起观众泪目,老年相亲角胡大爷的孤独揭示了“沉默的螺旋效应”下失声的老年群体的寂寞,被校园霸凌和网络暴力的王晶晶的经历让我们反思——“每个人在这把火里头都没添太多的柴,但是事实是受害者的房子已经被烧到了”。在这个注意力经济和碎片化的时代,《和陌生人说话》对“慢”与“深”的追求,为受众开启了一双眼睛,一双懂得关照别人并以此审视内在自我的眼睛。它实现了媒体人和媒体平台对深度内容制作的坚守,承担起打破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固化现象的社会责任。

节目带来的社会影响也是很可观的,通过访谈内容的共情力量,社交媒体上大众开始关注PUA、校园暴力等热点问题,“PUA”“王晶晶遭校园霸凌”等关键词一度霸占微博热搜榜,使社会舆论不断发酵,帮助相关问题得到有力改善,实现了社会效益与播放流量的双赢。由此可见,“慢下来”和“深下去”是《和陌生人说话》带给节目制作者的提醒和启示。

三、主持人分析

(一)理性克制的情感把控

传统媒体出身的陈晓楠在主持行业已经打拼20余年,经验丰富,控场能力极强,在画面中呈现出清醒、智慧的形象。整场访谈中,陈晓楠一直在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主观情感的宣泄,以求给受众呈现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内容故事。比如在《劝生者》这期节目中,作为父亲的胡明强忍泪水哽咽地讲述自己得知儿子自杀后的心痛,同是为人父母的陈晓楠感同身受,从她的呼吸状态能够感受到主持人和嘉宾的共情,但是即使眼睛湿润,她也会尽量不激动流泪,不刻意渲染情感氛围,避免过于感性的输出。

同时,她会适时切入对方内心深处的痛点,追问细节,敏锐地抓住受访者的感受,并适当进行总结提炼。比如在《换子疑云》中,被拐走20多年的刘金心讲到他重新回到自己真正的家庭后特别敏感,陈晓楠轻柔地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就觉得,好像我来重庆这边,好像我就是来要债的,而不是说我来认亲的那种,就觉得特别不舒服、特别难受。”陈晓楠总结道:“就你心里可能还是会有一点觉得低人一等的感觉。”刘金心说:“对,有。”

(二)倾听者的身份定位

从《冷暖人生》到《和陌生人说话》,陈晓楠被观众称为中国“最具人文精神”的女主播。她在访谈中扮演的角色一直是一位倾听者,充分给予受访者说话的空间。为了使面前的陌生人对她尽可能地袒露心声,她会努力将访谈营造成真实的聊天状态,真诚理解、用心倾听。

在面对面的访谈中,作为倾听者的陈晓楠对待不同的访谈对象和聊天话题会自然地变换不同的语气和状态。比如《菖蒲河老人情》中胡大爷给她形容自己前女友多好看,“长得特别漂亮,比你漂亮多了,拍电影的演员,皮肤还倍儿细腻,小嘴儿,嘴儿比你嘴还小,那手比你还细,脸比你还细”,陈晓楠捂嘴笑着说:“您别老跟我比,我都好自卑了听您说的。”在《生命的摩比斯环》中,她专注地听刘福讲述自己的妻子意外离世,“那个楼梯在地板上面一滑,腾空就摔下来了,一个脚还在楼梯上面,就这样子……”陈晓楠微皱眉心关切地说:“天哪你当时目睹这一幕,就等于眼睁睁看着就在眼前,在你最急的时候都没有这个力气去救她。”她会真诚地倾听,与嘉宾敞开心扉地聊天,对嘉宾的故事感同身受,使对方觉得被关怀和理解,倾听者的身份定位使她得以真正走近这些人的故事和内心世界。

(三)专注认真的匠人精神

虽然节目正片只有20~40分钟,但其实陈晓楠与受访者的沟通长达4个小时。“没办法,我不会做那种只取所需的高效采访。”诚然,在人际交往中,短时间的接触是难以让人对一个陌生人建立信任、打开话匣的,这些很少暴露在镜头前的普通人更是如此。讲好一个好的故事需要层层铺垫、逐渐推进,一档好的节目也需要在有充足素材的情况下剪辑精华。这个时代从不缺少急功近利的人,但能沉下心做一件事的人太少了。陈晓楠以这档节目为蓝本,使千千万万青年主持人明白做节目需尽心尽力,成功没有捷径,这种专注认真的匠人精神使她担得起“首席主持人”这5个字。

四、结语

被采访的“陌生人”,组成了当下的社会群像。陈晓楠联手腾讯新闻出品的《和陌生人说话》这档节目,是由传统电视节目转向网络原创内容的一次尝试;在屏幕比例设定上,也突破性地进行了适屏创新,由电视横屏转为竖屏,再更新为遮幅横屏。同时,这也是一档内容大于形式的谈话节目,它将话题和关注点聚焦在普罗大众身上,用极具人文关怀的访谈形式,给予受访者充分的理解与包容,从而深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陈晓楠作为倾听者,情感把控理性克制,其专注认真的工作态度也诠释了新时代媒体人的匠人精神。《和陌生人说话》的成功启示着媒体平台和媒体人:在碎片化的时代仍然要坚守“慢下来”和“深下去”。

参考文献:

[1]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 OL].中国网信网,http://www.cac.gov.cn/2020-04/ 27/c_1589535470378587.html,2020-04-28.

[2] 张静.完形心理学家勒温和他的“场论”[J].大众心理学,2006(06):46-47.

[3] 杨娜娜.接受美学视域下网络谈话节目的适屏创新——以《和陌生人说话》为例[J].北方传媒研究,2019(06):56-59.

作者简介:李雅琦(1998—),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网络传播,播音主持。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苍凉背后的火光——迟子建散文中的隐喻意象赏析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