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腰痛针灸调理浅析
2020-09-10吴炳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0)11-106-01
一.腰痛又称“腰脊痛”,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症
中医认为腰痛分为:1.寒湿腰痛,2.湿热腰痛,3.淤血腰痛,4.肾虚腰痛分为:①腎阴虚腰痛、②肾阳虚腰痛。
二.腰痛西医认为腰部的肌肉,韧带和关节发送损失或病变均可导致腰痛。
腰椎病变及部分内脏病变及腰部肌肉韧带和关节发生损伤或病变均可引起腰痛。由于脊椎外周肌肉群是带动骨节运动的力量源,又是增强骨关节稳定的重要元素,其体位关系易受外力作用和自我环境的影响,因此腰部软组织易受牵拉,积压而损伤,退变。腰部姿势不当或长期过度用力,可导致腰部软组织慢性劳损;外力可以起脊椎的关节周围韧带撕裂,关节损伤,椎间盘脱出或突出;年老腰椎退变常可发生腰椎增生。这些都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
三.病因病机,病因主要与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和劳欲过度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风寒水湿之邪,浸渍经络,经络之气阻滞;或长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或腰部闪挫撞击伤未全恢复,经筋经脉受损,淤血阻络。上述因素可导致腰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精血亏虚,或房劳过度,损伐“肾气”,“腰为肾之府”,腰部脉络始于温煦,濡养,可产生腰痛。腰部从静脉循行上看,主要归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和肾经所主,故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是腰痛的主要病因病机。
四.中医辨证,腰痛病变的辨证要点:
1.疼痛在腰脊中部的为督脉病症,疼痛在腰肌两侧的为足太阳膀胱经病症。
2.寒湿腰痛:腰有受寒史,气候变化,阴雨冷天,腰痛加重,腰部冷疼,着重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连臀腿为寒湿腰痛。
3.湿热腰痛:腰部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活动后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的为湿热腰痛。
4.淤血腰痛:腰有劳损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症状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刺痛感,痛点固定,舌质暗紫,并有红点瘀斑,脉涩的为淤血腰痛。
5.肾阴虚腰痛: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五心烦热,咽干口燥,面色潮红,舌红苔少,为肾阴虚腰痛。
6.肾阳虚腰痛: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局部发热,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者减轻,常反复发作,小腹拘紧,面色晄白,肢冷畏寒,舌质淡,为肾阳虚腰痛。
五.腰痛针灸调理主要思路和穴位:
1.主要调理思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热祛湿,滋补肾阴肾阳。正以《皇帝内经》中所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中医基础理论中说“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通者不痛,痛者不通”,及局部阿是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
2.腰痛针灸调理主穴、配穴:
①寒湿腰痛涉及经脉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阴脾经。
a.湿寒腰痛针灸调理主穴:攒竹,至阴,印堂,委中。
b.配穴:腰阳关,公孙透太白,局部阿是穴。
②湿热腰痛涉及经脉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
a.湿热腰痛针灸调理主穴:攒竹,至阴,大椎,大肠俞,委中。
b.配穴:公孙透太白,局部阿是穴。
③淤血腰痛涉及经脉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
a.淤血腰痛针灸调理主穴:攒竹,至阴,血海,委中。
b.配穴:隔俞,局部阿是穴。
④肾阴虚腰痛涉及经脉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a.肾阴虚腰痛针灸调理主穴:攒竹,至阴,太溪,委中。
b.配穴:俞府,涌泉,肾俞,局部阿是穴。
⑤肾阳虚腰痛涉及经脉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督脉。
a.肾阳虚腰痛针灸调理主穴:攒竹,至阴,命门,腰阳关。
b.配穴:俞府,涌泉,印堂,长强,局部阿是穴。
六.针具选择和进针深度及行针手法。
1.针具选择:毫针0.30*40mm
2.进针深度:0.5寸—0.8寸
3.留针时间和行针手法:①留针30-55分钟,②15分钟行针一次,以提插、捻转、补泻等手法为主。
4.其他按针灸常规办法要求操作。
七.典型案例:
2019年3月8日,针灸调理一位腰痛男患者,34岁,主诉腰觉刺痛,腰曾有陈伤史,近3天加夜班,腰痛加重。
见证:腰两侧触之有僵硬感,刺痛感,痛点固定,劳累,晨起久坐症状加重,舌质暗紫,并有红点瘀斑。
辨证为淤血腰痛,针灸调理的主要思路及主穴:
1.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太阴脾经及局部阿是穴为主。
2.针灸调理主穴为:攒竹,至阴,血海。配穴:大包,隐白,隔俞,印堂和局部阿是穴。
3.针具:0.30*40mm,进针深度0.5—0.8寸,留针30-55分钟,行针手法:以提插捻转为主,2天针灸调理一次,经5次针灸调理完成后,患者自诉腰痛症状已好八九成。
作者简介:吴炳(1958.03)男,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汉,本科,髙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中医针灸颈肩腰腿痛。
作者单位
深圳吴氏祖传疑难杂症理疗工作室 51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