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和谐历史课堂的创设

2020-09-10李万荣

高考·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创设人才

摘 要: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针对出现的社会问题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要建设和谐的社会需要建设和谐的校园,要建设和谐的校园需要和谐的课堂。本文从对传统的历史课堂的不和谐入手,创造性的提出了几点关于和谐课堂创设的措施。

关键字:灌输;传统;兴趣;平等;质疑;情感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教育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是当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课题。

一、和谐的含义

什么是和谐?和谐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

和谐(harmony)原属美学范畴,指事物或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现实本身的合乎规律的过程是艺术中的和谐的本源。

和谐课堂应以人的自身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当前历史课堂的现状。

1、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和谐。

中学生建立在一定知识积累、经验的基础之上,具有强烈的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有满足自我成功的心理需求。而当前的历史教学方法过时,手段过于单一,教学方式死板。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但无法满足学生自身获得知识成就感,而且压抑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的思维,使历史成为学生心目中枯燥无味的学科。

2、基础教育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和谐。

当前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当前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衡量人才的一个主要标准是其创新能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教育工作会议上说:“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可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3、师生关系的不和谐。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双方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师生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传统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停滞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授”、“受”关系上,师生间往往缺乏双向的情感交流和平等的合作沟通。这种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严重地削弱了教育效益。

三、创设和谐历史课堂的措施。

1、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古希腊哲学家帕拉图有这样的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兴趣不是天生的,这需要广大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去培养。要培养兴趣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历史知识的人文化。

许多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但对历史课是排斥的。其原因在于学生对于大多数历史课的体验是枯燥的。枯燥的历史知识与学生追求新鲜的认知特点是不相符合的,这就需要教师把与历史有关的故事、文学、戏剧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历史知识形象化。

文物是史实的实证,历史图片是史实某一瞬间的再现。前者以如山之铁证,后者以具体形象,给学生形成历史观念,历史概念提供丰富的可靠的想象根据和判斷根据。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2、培养能力、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

教育是立国的根本。教育的成败关系民族的振兴。现在是学生,以后就是民族的脊梁。现有的教育制度遭到太多人的诟病,基础教育大多围绕高考指挥棒转,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很明显,这与民族复兴的大计相违背的。作为当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两难的境地,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大多数教师嘴里喊的是素质教育,而应试教育抓的扎扎实实。其实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并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关键是教师自己首先要创新,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主动权给学生。

3、营造平等、民主、质疑的学习氛围。

就历史学习而言,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胡适先生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课堂应该是唇枪舌剑、百家争鸣的课堂。而如今的历史课堂却是死气沉沉,老师就教材讲教材、就观点论观点。视学生的奇思异想为洪水猛兽,一味的扼杀、打压。现在虽是新课改,但仍然是换汤不换药。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建立和谐的历史课堂,老师必须从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入手。

4、心中有情,以情激情。

传统的课堂是僵化的、枯燥的,极大的扼杀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也不能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真正的人才。在当前新课改的巨大契机下,广大的历史教师应彻底的摈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和谐的历史课堂。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国家培养真正的人才,为民族的振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陶行知著.《陶行知教育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刘建华《培养学生兴趣,形成和谐的历史教学──实施教育的契机》

作者简介:李万荣(1978.8--),男,汉族,江苏扬州人,教师,中学一级,主要从事高中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创设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创设未来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