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2020-09-10张红静
张红静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高贵品质、创新思维的特殊时期。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地理基础知识的讲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培养路径,对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人力观念等四个方面,而想要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教师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和形成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提出的各项要求。本文在结合自身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
一、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和设定与学生之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制定好完善的教学目标后,高中生们就可以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开展之后的学习。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供基础保障。
二、借助生活中的素材,提高高中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借助教具分析复杂的地理现象,能够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对于一些教学条件较差的学校而言,高中实验教具的缺失,大大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发挥。因此,为了能够解决这一现状,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借助生活中的素材,通过制作模具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地理现象。例如:在学习《洋流的运动》这节内容时,首先,教师通过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例如:盆、清水和一片竹叶等事物,让学生理解洋流运动的规律;其次,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同学们,如果将竹叶放入盛有清水的盆中,该如何让竹叶在清水中漂浮起来呢?”
学生1纷纷举手:“用嘴吹就能使竹叶流动;借助一根小木棍推着树叶流动......”这种形式充分的让学生展开了联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2:“可以借助风扇等外力让竹叶在水中漂浮。”当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直接带入主题,让学生对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进行探讨,即“洋流形成的動力主要与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有着直接的关联”。由此可见,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开展提问环节,提高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以让高中生对于中国各个区域的交通线路、地理地形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地理教师主要采用直接讲述的方法,这种方法过于直白,并不能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提问的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创设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储备。例如:在学习《交通线路分布》这节内容时,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读图的技能,对每个城市的交通线路有所了解。首先,教师先让学生开展画一画的方法,以增加每个城市线路的记忆和掌握;其次,在让学生们了解我国不同的地形之后,通过采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对成昆铁路修建的内容和青藏铁路修建的内容进行对比,分别讨论出“修建铁路时会受到那些不良影响的限制”、“哪几条铁路在修建时会受到地理地形的影响”“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有哪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对凌乱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教师的提问找到重点,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最后,在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知识的探讨,并通过开展竞赛的形式,对于回答比较准确、回答较快的学生给予影响的鼓励,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也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供了保障。
四、创设情境,在实践过程中提升高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够缓解高中生紧张的学习压力。因此,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和练习,就需要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自主的思考所学的知识。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已经具备了创新能力所需的条件,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地理运动》这节内容时,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区别,通过让学生深刻感知四季的变化和昼夜的变化,以增加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在将学生分为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四季的变化、昼夜的变化与地球公转和自转之间的关联。由此可见,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挖掘出自身的价值,增加自信心。
五、增加实践环保活动,提高高中生的人地协调观念
随着我国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高中生应该以身作则,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环保活动中,以充分感知人与地球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和节约意识,才能具备保护家园的意识。而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人与自然这些知识点时,大多采用直接讲授的方法,其并不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这就需要高中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活动,例如:“保护我们身边的花草,让他们不在哭泣”主题班会活动;校外环保宣传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的加深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同时这也成为了地理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内容。
总结: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等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也为学生具备创新型人才所学的关键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岱峰.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审思[J].地理教学,2019(01):9-13+33.
[2]李红.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6(05):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