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对策研究
2020-09-10董秋伟
董秋伟
摘要:信息化时代到来使得“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若想符合新形势的要求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因此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本文从调动网络资源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资源;就业创业
1.联动网络资源,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必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9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可见政府对民生中“就业”的重视。而促进大学生充分的就业创业,不仅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是牵动着数万家庭的心,如果不能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创业,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以2020年为例,全国高校2020届毕业生874万,比去年全国毕业大学生人数增长约40万,加之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2020年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压力倍增,2020年的春季招聘更是被多家媒体誉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的情况不容乐观。
而新形势下的“互联网+”,指的是在传统行业中融入互联网技术,从而帮助社会得到进步1。目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网络技术的广泛发展,使得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正在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战略手段,因此,我们必须要联动网络资源,以期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2.联动网络资源,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良性举措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博、微信、知乎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与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而在大数据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每个人都是数据的生产者、传播者、使用者,甚至是被分析的对象2。因此,新形势下更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创业。
2.1接受新事物,转变学生传统就业心态
新形势下,“互联网+”的浪潮冲击着各行各业,传统的就业创业思维遭遇挫折,而利用大数据进行就业创业,才是符合时代趋势的就业创业选择。“互联网+”思维的就业指导下,应该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互联网信息的作用,使其不要仍旧拘泥于传统的线下招聘会,更要利用网络资源,从心里乐于接受互联网带来的就业创业的改變,并通过实际行动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实现自己的就业创业,学校更要提早转变心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甄别有效信息,输入利用网络就业创业的积极心态。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需要转变大学生传统的就业心态,只有在线上线下积极互动,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就业创业的主动权。
2.2发挥网络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的网络平台
校企合作是利用网络平台优势、促进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的必然选择,其需要建造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创业的重要平台,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网络平台上寻找相关的企业开展本专业的实习实践,不仅利于及早提升学生的网络接受度,更利于提升毕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建网上可以进行交流合作的校企平台,逐步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心仪的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对于就业创业的积极的探讨,无条件的支持与助力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
2.2.1搭建网络就业实习平台
让学生提前了解实习的状况和信息,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实习行业的理解,帮助其了解到自己究竟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想象中的岗位内容与实际实习的内容是否相符,提前思考与规划自己的就业生涯。因此,学校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通过网络平台建设,联手对低年级和毕业生进行共同培养,在正式工作前便能提高大学生的实践与创造能力。同时利用网络实习平台,必要时,可以对利用网络参加实习的大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督促学生积极进入真实的实习状态。通过借助网络就业实习平台,让学生真正能够提前参与实习,感受就业内容,增强实践能力,为毕业季的顺利就业增强自信心,奠定牢固的基础。
2.2.2创建网络就业服务平台
信息化时代,谁能够掌握大量的信息谁就能够拥有对于就业创业的主动权,当代社会中的信息就是金钱,就是最大的价值,而能否掌握大量有效的就业创业信息关系到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找到工作,信息闭塞的学生是难以找到称心满意的工作的。高校与学生要牢牢抓住这一点,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安全可靠的就业信息平台。利用网络的快速便捷实现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学生与理想企业之间的就业匹配度与亲密度。
2.2.3搭建网络就业交流平台
利用现今的大数据与信息化优势,搭建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以微信、微博、知乎等相关功能为基础,促进企业与学生及大学生自身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做到仅仅需要借助智能手机等最基础的设备,学生就能利用网络平台的了解到最新的、最多的、符合自身需求的相关就业信息,并且能让毕业大学生在遇到就业困难时,可以及时与学校就业管理部门沟通,加强学生与母校之间的信息反馈,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率。
2.3将网络知识贯穿日常教育,增强学生网络思维能力
大学生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进行就业创业,应熟练掌握网络计算机的应用技巧,同时也要熟练使用其所需求的相关的就业创业的软件,增强大学生网络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对于未来的就业与创业产生更多的思考感悟,利用大数据事实进行更好的就业和创业。这就要求学校在日常的教育中时时刻刻要融入网络资源的教学,将相关网络知识贯穿到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在互联网大潮中顺利实现高校的教育内容的转型,帮助毕业季的大学生能够更快融入到数据化时代的“互联网+”的就业创业浪潮之中,助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3.结语
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互联网+”思维,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互连互通、资源共享、共建共治的校企网络云平台,同时大学生也要积极转变心态,提高就业能力,掌握相关就业创业的有效信息,及早去心仪企业实习并体会就业,遇到问题与同学、老师、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与反馈。只有学生、高校、企业三方共同联动网络资源方面进行努力,才能充分助力实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
注释:
[1]曹小溪.“互联网 +”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探究[J].青春岁月,2019(31).
[2]尚亿军,彭自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服务精准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