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临床分析

2020-09-10李红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64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选择,纳入参照組与试验组(n=32)。参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均得到改善,但是试验组患者的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6.88%,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84.38%,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心衰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例不良反应,参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6例不良反应,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在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的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心脏

[中图分类号]R259.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5-00-02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性心衰的临床治疗已经有统一标准,但是针对于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规临床以西药控制的方式为主,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长时间西药治疗的方式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类药物副作用,且疾病易于复发,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1]。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血匮乏性症状,对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功能产生影响。中医治疗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以舒筋活血、扩脉行气为主。为了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文章将在本院就诊的64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的结果论述,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64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选择,纳入参照组与试验组(n=32)。参照组男女占比是17: 15,年龄范围44~76岁,均龄值是(63.03±4.52)岁。病程时间2~18年,均长时间(6.16±2.25)年。试验组男女占比是17: 15,年龄范围44~77岁,均龄值是(63.11±4.45)岁。病程时间2~18年,均长时间(6.23±2.19)年。两组基线数据对比无显著差距,可以纳入两组观察比较(P>0.05)。

1.2方法 为患者实施原发性疾病的治疗,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治疗,心痛定10~20mg治疗,6~8h使用1次。巯甲丙脯酸25mg/次,6h使用1次,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改为心痛定10mg,3次/d。病情危重的患者,酌情使用利尿剂及血管扩张药物。冠心病患者扩冠治疗,心得安10~20mg/次,6~8h使用1次。病程较为严重的患者,增加利尿剂治疗,口服心痛定10mg,3次/d。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镇静安眠、限制食盐摄入量,吸氧治疗。使用10%葡萄糖500mL融入普通胰岛素8单位、10%氯化钾10mL,25%硫酸镁10mL,静脉滴注治疗,滴速是101~20滴/min,1次/d。7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中药治疗,使用自拟方药补气降逆化瘀汤加减治疗,组方为黄芪50g,瓜蒌、党参、生龙骨、生牡蛎及川芎各20g,柴胡、檀香、赤芍及苏子各15g,半夏、薤白、沉香各10g。水煎服,2次/d,150mL/次,早晚口服。胸痛严重的患者,增加延胡索、丹参治疗;胸闷症状严重的患者,增加石菖蒲、枳实治疗;心悸重者加远志、紫石英、白芍。持续治疗14d。

1.3评价标准 使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进行检测,主要包含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脏指数。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表示患者心衰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E/A>1,相比治疗前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提升10%;好转表示患者心衰症状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相比治疗前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提升5%;无效表示患者心衰症状未见改善或者加重(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2]。记录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SSPS 20.0为数据整理工具,t检验计量性数据,计数材料χ2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均得到改善,但是试验组患者的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6.88%,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84.38%,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心衰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例不良反应,参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6例不良反应,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P<0.05),详见表4。

3 讨论

舒张功能障碍指的是患者在休息或者运动时,心室腔在正常充盈压下,容纳正常舒张末血液容量的能力降低[2]。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特点为,患者左室在收缩末期松弛功能损伤,对其左室心脏血液供应能力产生影响[3]。在心肌间质成分上升的情况下,比如纤维化、间质水肿等出现异常反应,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左室充盈状态[4]。在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加重的情况下,则会影响患者的心排血量,致使患者出现肺水肿、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5]。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患者多为老年人,在患者年龄因素的影响下,其身体功能状态UI受到不同程度影响[6]。特别是老年人多合并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也会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

常规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在合理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血压、血脂水平的基础上,使用巯甲丙脯酸、心痛定等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使用利尿剂及血管扩张药物治疗。但是西药治疗期间,患者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且可能会出现各类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中医学中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属于“心悸”、“喘证”、“胸痹”等范畴。患者发病的原因在于宗气虚、肺气逆。患者脏腑功能受到影响,脏器亏损,呼吸受阻。气血供应不足,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血脉瘀滞不通,进而“不通则痛”[7]。宗气下陷,致使患者心脏搏动无力则心悸。心血淤阻的状态下,患者身体内血不养心,血脉状态受到严重影响。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患者的气血状态、脏腑功能等予以调节,避免患者身体内不良状态的反复循环。自拟方药补气降逆化瘀汤中,黄芪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脏腑状态,党参则能够促进患者的血液流动[8]。辅以柴胡、生龙骨等中药材,可增强患者的机体状态,提升患者的身体免疫能力。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中西医联合用药方式下,药物作用效果及见效时间更佳,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快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在保證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的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黔云, 郭文清, 段艳蕊. 伊伐布雷定片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 17(20): 107-109.

[2] 徐邦杰, 符德玉, 姚磊, 等. 活血潜阳祛痰方干预高血压前临床心衰阶段的临床研究[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3(04): 28-33.

[3] 祝英杰, 王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22(01): 64-67.

[4] 鄂立平, 姚计文, 李海燕. 益气温阳利水方治疗老年阳气亏虚型慢性充血性心衰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 2018, 29(19): 2714-2717.

[5] 徐馨. 活血降脂汤治疗气虚血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26): 53-54.

[6] 柏冬, 岳广欣, 王瑞海, 等. 基于Meta分析文献的5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使用特点[J]. 中国中药杂志, 2018, 43(20): 4152-4162.

[7] 任睿, 雷燕. 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性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21): 133-134.

[8] 赵安乾. 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有效性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41): 146+153.

作者简介:李红(1982-),男,汉族,新疆乌苏人,研究生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诊内科、急危重症、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诊疗。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
心脏
关于心脏
巴洛龙有八个心脏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了解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