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数学思维
2020-09-10钱建表
钱建表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为使学生更好的开展数学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266
小学数学的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逻辑,以此促进学生对复杂多变的数学进行学习。数学作为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在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数学教学的开展具有逻辑性,数学思维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对数学逻辑进行理解,进行提高数学学习质量。数学思维的培养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
一、形成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一)指导具体的学习行为
数学的思维是学生数学学习实践的根本指导准则,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习惯切入角度会影响学生具体的思考、解题、探究过程。例如有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突出,那么他在解题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将抽象的思考过程转化为形象的思考过程,以最适合自己的思考方式开展学习,从而减轻学习上的负担。因此,教师必须要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保证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提供更多可选择的余地,从而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路,优化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
(二)克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局限
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还停留在以模仿为主,虽然在这个阶段模仿解题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但是这种模仿式的学习却并不能为学生长久的学习提供帮助。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因为不注重从模仿中脱离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难以为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帮助。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模仿学习的过程中,加入对其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的、自主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精神。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克服传统小学数学的教学局限,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构建学生科学的、完善的学习体系。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主要方法
(一)创设趣味的教学情景
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兴趣,一旦他们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就会自发地倾注精力和感情,从而最大程度激发自己的学习欲望和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的有效教学应当以提升学生数学兴趣为主要途径,强化学生的内在动力,解决学生的思维动机。特别是小学生在性格上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充满强烈的探求欲,所以教师要把握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构建恰当的数学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形成多种教法综合运用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善于将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工具教学法等趣味性突出的教学方法与枯燥的数学教学相结合,营造适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氛围。另一方面,教师要学生的学、思、行化为一体,借助必要的工具和教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主动实践,在实践的结果中发展新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就能够发展为一个整体化的过程,从而形成系统的、全面的数学学习模式。
(二)创设问题式的教学情境
提问与解答是学生获得认知的主要来源,学生通过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发现自己思维上的漏洞,从而不断优化数学的思考过程。首先,小学的数学问题应当建立在生活化、趣味化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借助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趣味数学故事、模型画面等,为学生设计易于理解、趣味形象的问题。例如在图形教学这一章节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车轮是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屋顶的三角形有什么重要意义等,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延伸到具体的生活中,从而克服数学理论教学的枯燥感和单调感。其次,教师要优化提问的手段与方式。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强,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所以教师要避免“直球式”的提问方式,而是构建一定的提问背景,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感。例如,在教授學生加减法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算一算自己妈妈现在的年纪,自己和妈妈的年龄差是多少。这样一来,单调的计算公式就具有了生活化、趣味化,從而发挥吸引学生投身数学学习的作用。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设计生问生答、生问师答的提问环节,转移课堂主导权,从学生的的视角切入,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的数学思维。
(三)增加实践操作的机会
数学理论的重要来源是数学的实践,就像阿拉伯数字是在实际交易中产生和完善的一样,学生的基本数学认识、数学思维也可以在实践操作中得到形成和发展。不仅如此,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与其他学生合作、运用工具、转化想法的意识与能力,推动手、脑、眼共同发展。因此,教师要把握小学生好玩好动这一主要特点,利用实践操作增加学生的思维来源,丰富学生的学习趣味性。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例如在图形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铅笔或者小棒搭建指定的图形,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形成对不同图形的感性认知。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用工具、多参与数学活动、多进行解题演练,从而提升自身数学思维的完整性与全面性。
(四)抽象与形象思维交替训练
数学的思维是多样的,所以教师必须丰富思维训练的方法,不仅要强化学生已有的形象思维能力,还要浇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生根发芽,推动学生多重数学思维共同发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重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进行讲解,形成学生全面的解题思路。一方面,教师要善于用形象化的方法克服抽象问题的理解难点。小学生理解抽象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要注重抽象问题的形象化转化,让学生更加轻松、简单地进行理解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在形象化的问题中抽离出抽象的思维。抽象思维是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要在小学阶段就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萌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学数学的教学必须落实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高效健康地推进,并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能取得相应的进步。但是,教师依旧要谨记思维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思维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准确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数学练习、试验等实践方式丰富学生的经验,打磨学生的思维,最终形成学生思维推动实践完整,实践促进思维完善的良好学习格局。
参考文献
杨鸿.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