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

2020-09-10操超超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28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操超超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成为每位教师探究的重点内容,教师从改变传统课堂入手,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在轻松氛围下自由、快乐地学习知识。在有些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谈天说地,学生却在下面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讲,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数学兴趣,无法投入到数学探究中。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以高效课堂为目标,采取有效策略吸引学生注意,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287

引言

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是他们必修的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以支撑他们消化吸收全部数学知识,再加上部分教师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死板,很大一部分中学学生认为数学学科枯燥无聊,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倘若学生的这一认知依旧根深蒂固,那么课堂效率就会始终滞留在瓶颈。所以,初中数学教师理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竭尽所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

数学这一学科往往是很多学生的难关,学科内容繁杂,知识点枯燥,很多学生厌烦数学这一心理状态很多是从中学阶段开始的,老师构建高效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掌握效果,避免课后学生再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其次,课堂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解题思路及解题步骤的理解,构建数学已学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锻炼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对于高效课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老师要创新课堂教学,大大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断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

数学教师由于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背离了教学目标。教师讲,学生记笔记,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样的教学形式无法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时间一长,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大大降低。这极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师生缺乏有效沟通

虽然现代教育体系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若想实现高效率的思维引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保有绝对的权威性,这显然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背道而驰。因此,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师生关系可能会走向两种极端:一种是学生对于教师过分依赖,不习惯于自主思考问题。一种是学生对教师过分畏惧,师生之间压抑的关系致使学生不能及时提出心中的疑惑,导致学生丧失补全知识漏洞的良好机会,终究会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课堂教学形式化

部分教师还存在教学形式化的现象。他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视信息技术应用的美观度,如PPT的展示,重效果轻内容,直接导致教学内容与技术应用过程的脱节,没有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用。另外,教师对部分知识点的讲解不深入,导致学生学习的一知半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一)构建教学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元化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参与度。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展示出生动形象的数学资源,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加入初中生喜爱的教学话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篮球比赛的场景,出示比赛规则:投进一球计两份,投球失误计一分,初一二班在篮球赛中总计20分。他们投进几球、失误几球,教师以此来构建教学情境。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x列方程,思考其中的数量关系,用x表示赢球次数,y表示失误次数,得出2x+y=20的方程式,使其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师可再播放篮球比赛的视频,问学生一位球员在一次比赛中共计35分,求他投进了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主动设投进两分球的次数为x,投进三分球的次数为y,得出2x+3y=35的方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即用一个未知数代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代数的形式。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高涨。

(二)合作竞争,引导共同探究

数学学科非常考验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将能力培养结合到实际课堂中来,可以把学生分组,班级内以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使其潜移默化地产生竞争意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合作过程中加强主动学习意识。教师可以根据中学数学课本内容,选择灵活度较大的知识点,在课堂中增加游戏环节,让学生被活动所吸引,凭借兴趣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分配给每个小组两个原形,让小组进行探索实验,发现圆与圆间的多样位置关系,由专门同学进行记录,最后各组派代表发言,老师总结。通过这种模式,在让学生们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中学生数学能力,检测了其数学相应能力的强弱,这也有利于教师在之后针对性教学,突破弱点。

(三)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不仅对学生掌握数学思想,领悟数学知识有重要促进作用,更对整个自然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虽然很庞大,但是知识层次涉及较浅,因此初中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在这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发散思维。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鼓励学生按照严谨的逻辑顺序思考问题,保证清晰的解题思路。其次,教师要锻炼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杜绝采用题海战术,而尝试使用举一反三的习题讲解方法,鼓励学生深入挖掘习题信息。最后,教师不能忽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应适当引入一题多解理念,避免学生在长期练习中丧失思维活性,产生惰性。唯有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会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四)构建和谐关系,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具有引导作用,能保证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组织和管理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有效构建高效课堂。例如在《生活中的不等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牛奶袋上的营养成分表,让学生说说表中≥、≤的含义,再举几个生活中有关不等式的例子。接着出示几个例题,让学生将不等号填入其中,加深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发挥自身的引导指导作用,纠正学生的数学问题,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结束语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步渗透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助力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胡伟丽.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研究[D].鄭州大学,2019.

[2]张朝涛.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有效培养策略[C]..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33-335.

[3]刘有亮.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82.

[4]周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探究[J].林区教学,2018(12):83-84.

[5]高丽.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888-889.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1”微群阅读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