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优化分析

2020-09-10刘大伟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教学优化教学分析初中物理

刘大伟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标给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也相应的拔高了,为了实现教学优化的进行,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能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策略进行调整,实现教学的优化进行。对于初中物理教师而言,物理教学的优化就成为其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优化;教学分析

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习科目,其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其在中考中所占据的重要分数上,还切实体现在其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发展上。在当前,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能在实现知识教学的前提下,优化教学的进行,实现学生能力的有效化发展。为了贯彻这一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调整时,不仅要能优化课堂教学的进行,还要能结合学生的发展来构建实验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可以通过实验的参与获得有效的提升。针对于如何达成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优化,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

一、结合教学实际,优化导入构建

教学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为了达成教学优化的有效开展,教学导入环节的优化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为了达成教学导入的优化,教师就需要能明确当前教学导入环节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笔者研究发现,当前教学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教师对于教学导入设计的忽视,其直接跳过了这一环节的设计,这体现出教师本身对于教学认知的不到位,其并没有认识到教学导入对于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其二是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的不当,很多教师习惯于使用复习导入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导入构建,固然复习导入可以实现基本教学引导的进行,但其对于学生兴趣的调动作用却相对较差,且复习导入的过多使用也使得学生产生了厌烦,其效果也明显下滑。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实现有效教学导入的构建,教师就需要能结合实际情况,实施教学导入的调整。首先,教师要能认识到教学导入所承担的学生注意力集中和学习兴趣激发作用,明确其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整体提升的作用。其次教师也要能对当前可用的教学导入构建方法进行明确,并掌握其具体应用情境。一般而言,如今常用的教学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多媒体导入、故事导入、情景导入、生活化导入等,这些导入方法的实施途径和在不同教学情况下所能发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就要能结合其进行分析,明确其有效使用方法。

例如,在进行“透镜”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化导入的进行实现本课教学导入的有效开展。教师在其中就可以从透镜的现实意义出发,为学生展示放大镜、近视镜、老花镜等,在实现教学展示之后,教师就可以从三种镜片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学生的探究兴趣得以激发后,教师就可以趁势进行后续内容的教学。

二、联系课改要求,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开展教学所使用的方法,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教师对于教学的理解,而为了实现教学优化的进行,教学方法也就成为必须要实施教学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往往会使用理论讲授法,其开展教学的途径就是借助理论讲授法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一一讲述,确保学生能够将知识进行记忆。通过讲授法的实施,学生虽然可以实现对知识的记忆,但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并不能得到保障,学生的能力发展也会受到压制。在当前,新课标强调学生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开展生本教学。为了实现此教学要求,教师就必然要对教学的方法策略进行调整。小组合作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实现了对传统教学课堂的逆转,有效的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学生在其中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的进行,实现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有效理解。而为了确保小组合作教学法可以有效实施,教师就要能认识到其与讲授法的不同,对其基本的教学单位进行有效构建,即教师要能联系教学实际创建有效化的学生小组,在此基础上,再提出教学要求,让学生进行分析探究。

例如,在进行“摩擦力”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对教学的基本模式进行调整,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在其中教师要先能对学生小组进行划分。在这里笔者推荐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导向对学生小组进行划分,确保各个学生小组均有能力完成合作探究。这样一来,在小组构建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对摩擦力的知识进行探究学习。

三、立足学生发展,开展实操实验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有效构成部分,其对于物理教学的开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达成教学优化的进行,實验教学的优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很多教师仍将演示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途径,在这一实验方法的实际应用中,教师是实验的操作者,学生将通过对教师实验操作流程的观察感受实验的具体操作模式,借助教师的讲解说明,实现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在这一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可以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实现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却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学生也不能亲身的参与实验操作。为了改变这一点,贯彻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要求,教师就可以联系新课标的要求开展学生实操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实验操作的参与,达成实验探究的进行。而为了实现学生实操的进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能多研究多分析,提前预测学生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计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切实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带到实验室中开展学生实操实验。在其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规律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影响凸透镜成像的因素与其相应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的能力将在其中得到有效的发展。

综上所述,为实现初中物理教学优化的进行,教师要能结合当前的物理教学实际进行分析,找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导入优化、教学方法与优化、实验教学优化三个途径开展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张绍国.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探究[J].才智,2013(04):39.

[2]赵良洪.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7(14):361.

猜你喜欢

教学优化教学分析初中物理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