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设计 提升数学作业的“幸福指数”

2020-09-10郑惠

天府数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活动化幸福指数多样化

郑惠

摘 要: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要准确把握作业的内在精神,首先要优化作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要优化作业设计内容的生活化,以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再者要优化作业数量的个性化,尊重学生学习差异;最后要优化作业过程的活动化,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作业,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作业设计;多样化;生活化;个性化;活动化

精心设计数学作业,使之优化,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理解概念,又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周密和严谨,还可以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更有趣,从而更有效。然而近年来,我发现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做作业了,追溯根源,是因为教师过分强调作业设计中的认知功能,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忽略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业形式单调乏味,使学生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作业模式中,这种缺少情趣、缺乏创新的作业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学生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优化作业资源,减轻学生数学作业的负担,以提升小学生数学作业的幸福指数呢?我开始了自己的尝试之旅。

一、作业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源泉。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如果教师布置数学作业从单一的形式中走出来,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与游戏、故事等形式巧妙结合,让重复呆板的作业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看到作业的内容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無负担”。

1、以“玩”激趣,设计游戏作业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快乐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游戏型作业更能体现作业的有效性。如在学完《10的组成》这节课后,我让学生先各自拿出1-9的数字卡片,再同桌合作,要求一个同学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另一个同学马上拿出能和这张卡片上的数组成10的数字卡片,并同时说出“几和几能组成10”。在这游戏中,学生轻松自然地巩固了哪两个数可以组成10这一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情感,还可以将这个游戏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参与,这样的课外作业在“玩中做”、在“做中玩”,学生能不感兴趣吗?

2、以“记”激趣,编写数学日记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数学学习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能将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并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他们自己对每天数学课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包括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真实想法,使他们的课外作业更富有个性色彩和人情味。例如班上的吴紫妍同学就结合自己买东西的经历写下了这样一篇日记:

今天中午,妈妈给了我一张10元的钱去买些白糖和酱油。我买了之后,售货员找给我6元3角。回家的路上我算了算:1千克酱油1元6角,2千克就是3元2角,再加上买白糖的1元5角,一共花了4元7角,10元-4元7角=5元3角,应该找回5元3角,阿姨多找我1元。我马上回去找阿姨还她1元钱,阿姨直夸我“诚实,是个好学生!”啊!我会用数学啦,数学的作用好大!

这篇数学小日记字里行间透露着小作者稚嫩的气息,没有一丝矫揉造作,她能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可见,“数学日记”不仅能使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生活化,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生活最贴近于实际,贴近生活就贴近实际。我们在数学作业设计上,应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自己身边的情境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平常的作业设计中,我力求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设计关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相关作业。

如在授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新课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我设计了这样一道贴近生活的情境作业:“开心小超市”价目表:橡皮擦每个0.5元、笔记本每本3.8元、铅笔每支0.7元、三角板每块1.6元、彩色笔每盒16.5元……你能提出一个与价目表内容有关的用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从学生上交的作业中,不难看出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用20元买哪两种商品正好用完?”“买一盒彩色笔和一本笔记本,付给营业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买2盒彩色笔,带32元够吗?”等等,全班同学能根据题目要求饶有兴趣地列式、计算,这一过程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实际运用。这样的作业设计,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在“买”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生活内容与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效转化。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许多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巧妙地设计成数学作业,拓宽学习空间,达到活泼、生动、有效的教学目的。

三、作业数量个性化,尊重学生学习差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为此,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展现个性,我在作业设计上增加了作业的选择性和层次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易程度及数量各不相同的题目,分为“练一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适合班级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跳一跳”——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综合题;“冲一冲”——综合运用知识的提高性作业。这样设计,让每一层次的作业都建立在相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例如,教学完“圆的面积”这节课后,我设计了如下作业:

“练一练”习题:

1、仙屿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圃,它的半径是8米,这块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仙屿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圃,它的直径是16米,这块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仙屿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圃,它的周长是18.84米,这块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跳一跳”习题:

1、一根绳子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3.14分米的正方形,如果改围成一个圆形,圆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选定一棵树干,通过测量计算它的横截面积。

“冲一冲”习题:

一根绳子长31.4米,用它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大,还是围成的圆面积大?计算一下,比比看。

这样,通过以上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学困生能运用圆的面积公式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中等生在学困生的基础上多了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优等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又多了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分层的作业,就是同一层次的题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或者向家长、老师咨询完成等等。这样,让每一个学生在作业中都拥有一片自由的“空间”,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作业,而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四、作业过程活动化,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苏霍姆里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实践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思考与合作为主的作业,让学生在活動的过程中感悟出数学的真谛,逐渐养成自主探究、亲自尝试、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因此,学生的数学作业应活动化、实践化,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自主完善知识建构。

例如,我在教学“正比例应用题”这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项课外实践作业:用竹竿、卷尺,你能知道我校的旗杆有多高吗?在小组讨论出操作方法后,我带领学生到校园按方案先量出竹竿的高及竹竿影子的长,再量出旗杆影子的长,很快就能算出旗杆的高度。在活动中,学生灵活运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创新,拓宽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体会到探索的乐趣,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诚然,布置数学作业是一门艺术,教师若想真正掌握这门艺术,就必须把握作业设计的内在精神,大胆改革,通过改变作业形式、联系生活实际、作业数量个性化、注重作业过程活动化等方法,优化设计,提升小学生数学作业的“幸福指数”,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活动化幸福指数多样化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
基于幸福指数的公路勘探设计研究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构建活动化的低年级语文课堂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活动化”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