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

2020-09-10马尚儀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3期
关键词:合作社治理结构运行机制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源自乡土,内嵌于农村社区,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及主要载体。论文重点从农民专业合作社文献数据来源、数量特征分析出发,对其质性规定、治理结构、运行机制、经营管理层次等方面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合作社;运行机制;治理结构;融资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07年实施以来,有力地推动了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呈井喷式增长,截至2018年底,在工商部门登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17.3万家,入社农户超过1亿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51.1%。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产业不断拓宽,合作内容不断拓展。

1.农民合作社的概念规定层次

多数学者认为,合作原则是合作社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合作社的原则,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解读。一部分学者认为合作社的本质是互助性的经济组织。黄祖辉、邵科(2009)提出合作社的本质是自我服务和民主控制,即满足组织的发展和社员利益的实现以及实行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原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社的这种本质规定性正在发生漂移。高建中、孟全省(2009)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联合起来与市场相对垄断主体进行博弈的一种自救行为,是工农大众与其他弱势群体对抗市场、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2.农民合作社的治理结构层次

合理有效的治理结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黄祖辉、徐旭初(2006)从能力和关系的角度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从能力层面而言,实际掌握剩余控制权和权变控制权的少数所有者应该是那些在既定组织环境下,所拥有的资源、知识禀赋等能力最具有环境合用性的人;从关系层面而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育成长和内部治理过程,都带有某些传统社会关系的特征,同时也呈现出一种亲缘关系和市场规则相交织的新的农村社会关系。陈俊梁(2010)提出,那些由政府为追求政绩成立的合作社,并没有真正建立合作社的治理结构;缺乏法人治理机构的“家族化合作社”是不稳固的,随时存在解体的风险;合作社发展层次低、内部权责不明确、农户利益受损等都影响了合作社效能的发挥。夏春萍、何嘉欣(2012)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存在较大缺陷,主要表现在:合作社内部监督机构缺失,部分合作社没有设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理事会职能形同虚设,“能人控制”和“内部人控制”情况严重;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有效的激励机制及财务监督机制等。

3.农民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层次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关键纽带,科学健康的运行机制对其良好发展尤为重要。王建明(2007)认为在股权结构方面,由于成员的异质性,少数核心成员掌握资本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关键生产要素,进而拥有相对较多的产权;在控制权方面,由于成员的异质性与合作社的产权结构密切相关,少数核心成员在取得合作社经营权的同时也获得了主要的剩余控制权;从利益分配方式来看,较为普遍的是按照股份分红,而不是按交易量(额)进行返利。黄胜忠、徐旭初(2009)在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剖析了合作社运行机制的三个基本特点,即:农民主体、多元主导;面向市场、服务社员;强调效率,体现公平。

4.农民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层次

4.1绩效

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合作社的绩效是判断其发展运营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黄胜忠(2008)等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与其治理机制密切相关,治理良好的合作社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都相对较强,社员的满意度也较高。黄晓俐(2009)提出内江市的合作社绩效水平整体不高,过度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组织发展效益。大多数合作社规模偏小,经济实力较差,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能够辐射带动的农户力度也有限,再加上内部制度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合作社整体效益不高。李道和、陈江华(2014)提出,要提高合作社的绩效水平,须从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和提升负责人水平三方面努力。

4.2生态效益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应充分发挥其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桥梁与纽带功能。张磊、罗远信等(2010)认为,四川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生态学原理,达到了经济上的高效、低耗、可持续,生态上的协调、和谐、宜居的平衡,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康平良(2012)提出,华坪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目标,实现生产和市场的有效对接,进而达到农民增效、增收的效果。张渊媛、徐旭初等(2014)认为,生态文明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条具有巨大潜力的理想途径。

4.3融资

充足的资金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也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吴玉宇(2011)对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分析,认为合作社较低的收益率和较弱的抗风险能力所造成的自身信用不足是导致其融资困难的直接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前的农村金融制度不能完全适应不断发展壮大的合作社对金融的需求。赵凯(2011)提出,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李璞玉(2013)认为社员本身资本积累较少、可供投入到合作社的资金不足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合作社利润空间狭小和轻积累重分配的制度、政府扶持面有限等问题都是造成合作社融资困境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欧永生.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助力乡村振兴[N].中国城乡金融报,2020

[2]吕珂,张彬,侯倩倩,王佳江,赵泽民,徐世艳.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J/OL].农业科技管理:1-5

[3]贺家平.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动力助力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J].中国农民合社,2019(12):9-11.

作者简介:

马尚儀(1993-),回族,本科,男,北京人,助理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合作社治理结构运行机制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完善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烟农专业合作社用工管理探析
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院校治理的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