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主义议题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特征

2020-09-10盛琬婷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赋权社交媒体女性主义

摘 要:女性主义作为近年来讨论度较高的话题,是女性自我保护意識的觉醒,更是社交媒体赋予这个时代的大众集体发声权利的体现。社交媒体的低准入门槛使得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大众能够轻松地接收和传播信息,也促使社会运动开始向网络化发展,为女性主义的成长提供了空间。

关键词:女性主义;社交媒体;赋权;社会运动;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3-0086-01

一、女性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女性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是一项关于女性争取性别平等、要求改造男权主义社会为自身利益辩护的运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使父权制的家庭结构被逐渐瓦解,许多社会中上层的进步女性联合起来,要求各个领域权利平等,提出“男女生来平等”的口号。[1]20世纪初,女性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但起初只是被狭隘地理解为女性争取男女平等的权利。直到改革开放后,许多学者才开始意识到,女权主义不仅追求男女平等,还力求改造现有的男权主义社会和文化体制。20世纪90年代,众多女性主义流派的思想被介绍到国内,在中国学术界掀起了一阵女性主义理论思潮运动,性别平等开始在各方面引起重视,“男女平等”也被写进基本国策之中。[2]如今,女性主义有了更加丰富的议题,并在社交媒体中被广泛讨论。作为大众参与、平等交流的社会化平台,社交媒体给作为弱权者的普通网民提供了话语空间和斗争场域,也成为女性群体发表意见、争取权利的重要渠道。

二、女性主义议题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表现

(一)社交媒体赋权促使传播主体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社交媒体蓬勃发展,日益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大多数权利集中在男性手中,女性缺乏公开表达诉求的渠道,因此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如今互联网媒介的赋权使大众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表达个人意志,参与公共议题的讨论。它给予每个人发声的机会,使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而不是被少数人或者媒体垄断。这给普通网民提供了一个表达诉求、争取自身权益的场域,也正是这种开放的舆论环境给女性主义议题的讨论提供了空间。

近年来,互联网上关于女性主义的探讨愈来愈多,大众尤其是女性对于性别平等、争取女性权益的诉求愈发频繁。例如,某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请停止用女性的身体,作为宣传的工具》,[3]控诉媒体报道中利用女性工作者被剃光头的画面博人眼球,对这种以女性为牺牲品来宣传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的现象进行批判,迅速获得“10万+”的阅读量,引发了受众的激烈讨论。此外,在支援疫区的物资中,卫生巾作为女性的生活必备品,并没有被列入其中。在一线救援者队伍里,女医生占比超过50%,女护士则超过90%,而女性每月一次生理期,对于这场持久战而言,卫生巾无疑和防护服一样是刚需的存在。这个关乎女性医护人员需求的问题引起民众广泛关注,并很快引发线上募捐的公益行为,很多人主动转发接力,为一线女性工作人员解决卫生用品的缺口问题。同时,微博上也有来自各个群体各种形式的发声,从“意见领袖”到普通网民,他们通过文字、音乐、图像等形式表达诉求,让公众意识到问题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在如此广泛而多元的主体推动下,中国女性被压抑已久的声音迎来了集体诉说的机会,展开前所未有的大讨论。

(二)社交媒体推动社会运动向网络化发展

社会运动通常是指“有组织的一群人,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以求促进或抗拒某种社会变迁的制度外政治行为”。[4]进入Web2.0时代后,社交媒体迅速发展,受众范围之广使其成为一个面向世界的跨国公共领域,不仅给予网络用户以个体形式参与公共讨论的平台,而且还为社会运动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供了理想契机,使社会运动开始向网络化发展。近年来爆发的MeToo(我也是)运动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就可以被看作是一场女性主义社会运动的网络化体现。

2017年10月,美国女星艾丽莎·米兰诺在社交媒体上控诉自己遭到性侵,并表示,如果所有被性骚扰的女性都能发一条“Me too”的动态,那么也许人们就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5]她附上#MeToo#的标签,呼吁所有曾遭受性侵犯的女性说出自己的惨痛经历。这篇推文引发了社会女性的强烈共鸣,在社交媒体上被大量讨论并传播。24小时内,这一标签在Facebook(脸书)上被使用了上千万次,共计8万多人讲述了她们被性骚扰的经历。由此可见,在社交媒体的高速传播下,网络化社会运动的动员效果之强。用户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可以快速到达大量受众那里,在真实且富于煽动性的语言下,网民更容易受到鼓动,进而推进社会运动的开展。社交媒体的存在使大众参与社会运动的门槛大大降低,几乎任何用户都可以参与进来,同时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划分,不管是“意见领袖”还是普通受众,在这场运动中都是以平等的方式接收和传播信息,呈现出一种去中心化的状态。

三、当前女性主义议题传播的不足

首先,社交媒体的低准入门槛在赋予普通民众发声权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的冗余。由于网络媒体的匿名性以及把关人的缺失,大量信息涌入,质量参差不齐,这对受众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提出了要求。当前微博中女性主义氛围浓厚,公开表达对女性平权斗争的支持似乎成了某种“政治正确”行为,甚至由此衍生出对男性群体的仇视现象,这无疑偏离了女性主义议题传播的初衷。作为普通受众,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而相关部门也应在现实生活中加强有关女性主义的教育。

其次,当前互联网还未全面普及,仍然有许多地区和用户无法连接互联网,他们和能够使用互联网的民众之间形成了一条无形的数字鸿沟。[6]例如,轰轰烈烈的MeToo运动,虽然波及范围达85个国家之多,但还是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由于网络资源的缺乏而未能参与其中。鸿沟另一侧的受众尚无发声的机会,他们的诉求仍然等待解决。社会运动的网络化发展会由于数字鸿沟现象的存在,将那些无法连接到互联网却同样面临权利问题的民众隔绝在外。

四、结语

如今,社交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赋权受众发声,使受众能够即时接收和发送信息,到提供探讨社会议题的公共空间,鼓励人们共享意见和观点,推动了社会运动的广泛开展。作为更加自由和开放的平台,社交媒体借助其强大的影响力,改变着当下媒介环境中女性边缘化的现象。女性意识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强化,打破了长久以来男权的禁锢,男女平等的舆论环境逐渐形成,从而使女性能更加积极地行使话语权,主动捍卫自身的权利。可以说,对于女性主义议题的正名和传播,社交媒体功不可没。然而,由于网络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的缺失带来大量不良信息,对网民的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成为必要;另外,在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增加现实中关于女性权利和男女平等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越,张茗瑞.基于微博平台的中国女性主义话语与诉求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25(04):103-108.

[2] 沈奕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70.

[3] 请停止用女性的身体,作为宣传的工具[DB/OL]. Epoch故事小馆(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 sM5HZ3lTRx_BSC5NsnRbMg,2020-02-17.

[4] 陈文胜.社交媒体时代的国外社会运动及其对中国社会治理的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05):175-183.

[5] 陈雨璇,陈艳艳.媒介框架理论下的韩国Me Too运动报道[J].东南传播,2018(10):29-31.

[6] 胡羽佳.从“#MeToo”运动看社交媒体对跨国社会运动的影响[J].科技传播,2018,10(23):47-50.

作者简介:盛琬婷(1996—),女,江苏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

猜你喜欢

赋权社交媒体女性主义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期刊评价中小同客观赋权法权重比较及其思考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赋权理论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教师赋权增能的内涵、问题、策略与走向研究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