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板块式问题组教学模式
2020-09-10王冬梅
王冬梅
摘要:探究高效课堂、追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师不懈探索的目标,经过实践摸索后笔者研究了板块式问题组教学模式,提炼该模式的特点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解读,以期为其他教育同胞的教学实践提供一点经验和建议。
关键词:板块式问题组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实践
一、板块式问题组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板块式问题组教学模式是将“板块式”备课思路和“问题组”教学法融合到一起形成校本教学模式,具体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加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研究,着眼于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整体建构,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1],根据知识和能力的相近或相似情况划分成不同的板块;然后在板块内精心设置问题串联成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此过程中锻炼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落实数学素养,最终引导学生内化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实现打造自主、愉悦、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板块式问题组教学模式的原则解读
为了实现板块式问题组在数学教学中的总目标,发挥它的最优效果,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困难,教师们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蹲下来”原则
教师作为成年人,不管是思维能力还是逻辑推理能力,本身就比还处于青少年的同学们要强,更何况教师面对这些知识已经几次甚至十几次,已经了然于胸,但是学生不一样,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知识的接受者是学生,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都是挑战,所以“换位”非常重要,教师不能总是站在自己的视角审视教学内容,必须坚持“蹲下来”原则。
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为例,课本上对正弦函数图象上任一点的确定的探究非常简洁,直接给出思考题:在 上任取一个值 ,你能利用正弦函数的定义,确定正弦函数值 ,并画出点 吗?课本如此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点的纵坐标与对应角的正弦值之间的关系,但在任意点情况下思考关系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要求非常高,对笔者面对的学生而言属于“跳一跳够不到”的内容,所以直接应用教材的授课思路是行不通的。为了更好的体会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需要蹲下来,与学生看同样的风景,因此在充分考虑学情的情况下,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组:
问题1:画函数图象我们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追问1:具体有几个步骤呢?
追问2:可以在 上取哪些值来列表找点呢?
问题2:可不可以将画图范围缩小呢?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问题3:在 上我们可以取哪些点呢?
追问1: 画在坐标系上的话画在哪里呢?
追问2: 的横坐标现在能不能确定?
追问3:那纵坐标 画在坐标系上的话画在哪里呢?
追问4:如何在坐标系中画出 呢?
问题4:现在我们在 上任取一个值 ,你能利用正弦函数的定义,确定正弦函数值 ,并画出点 吗?
从特殊点开始,先解决 无法准确的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问题,将横轴的单位长度由1转化为 ,引入三角坐标系。再由能够直接确定的纵坐标到不能准确表示的纵坐标,给学生提示,结合课前预习区设置的对三角函数定义的回顾,帮助学生寻找纵坐标和对应角正弦值之间的关系。接下来针对特殊点的重复练习,帮助学生熟悉借助定义确定點的方法,最后提炼出任意点的画法。这样的设置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实践效果较好。
(2)“小循环”完整原则
每个板块都是一个完整的小循环,循环的核心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发现”有“经过”有“结果”,是完整的。学生跟随老师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能够感受到问题从哪来,能够经历寻找答案的过程(可以是独立思考也可以与伙伴合作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出一定的结论(没有老师或课本的答案,完全是同学们探究之后得到的),这个结论不讨论对错,只要学生能够思考给出结论即可。在老师的刻意引导下,学生有意或无意的都会模仿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那么学生在下次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管是学习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问题,就会自然而然的延续这种寻求答案的方法,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为例,板块一:正弦函数在R上的图象,第一环节是教师导学、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思考正弦函数在R上的图象;第二环节是: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疑难,主要探究纵坐标是无理数的情况如何在坐标轴上准确表示;第三环节是学生展示点评、归纳提高,让学生发现点的纵坐标和对应角的正弦值之间的关系,尝试举一反三;第四环节是教师点拨、总结提升,教师引导思考任意点问题,回到函数在R上的图象。从R上的图象开始,最后回到R上的图象,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思路,循环比较完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习惯。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对图象的探究,而且是R上的图象,所以没有“对点训练、查找问题”这个环节,关于画图的练习是在完成所有图象的探究之后设置的,但这并不影响小循环的完整性,我们要尽量满足循环的完整,但也要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特殊情况,我们的模式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被模式禁锢,失去本心。
(3)问题适度原则
“问题”对于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正是因为太重要导致老师们都在研究问题,整个课堂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似乎一节课不提出十几二十几个问题就不算一节好课,但这些问题有没有必要,确实值得深究。笔者曾经在一次青岛市市级公开课上听到一位老师的课,整整23个问题,听得头晕脑胀,更别提第一次面对这些知识的学生了,虽说这位老师也精心的准备了,但是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实在不理想。所以说问题组要有,但是问题要精,要适度,不该问的不问,可以不问的不问,学生能够自己提出来的不问,牢记问题适度原则。
三、结语
从新课改开始以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板块式问题组教学模式在整合了一节内容的基础上设置问题组,形成单独的学习有机体,把重心放在了内容上,这是独特的,知识和能力相近相同的内容被划分到一起,在板块内设置问题形成探究小循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教育规律。但“教无定法”,不能所有课型、所有内容一刀切,教师的教学研究关键还是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尝试、探索,以激发学习兴趣、渗透数学素养为第一要义。
参考文献:
[1]相佃国.“板块式问题组教学设计”在高三复习课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12(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