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地理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2020-09-10陈梅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3期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培养教育

陈梅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从对人地协调观教育概念的概述开始,然后提出人地协调观教育的主要内容,重点分析了环境、人口、资源和发展等方面的人地协调观教育,最后指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人地协调观教育,对真正提高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人地协调观;教育;培养

一、概念概述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思想家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是说一个人或一个国家需要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教育才能生存下来,得以发展,否则只有坐以待毙,死路一条。有鉴于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的地理学科教育教学中教学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和教育。

二、人地协调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由于教育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更是这样,所以,中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获得地理科学知识,则主要依靠地理教材。纵观初高中地理教材,人地协调观教育的主要类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1.人口人地协调观教育

人类的生产活动包括社会再生产和人口自然再生产两方面。一般来说,出现社会再生产和资源、环境不协调的人口自然再生产的现象时,就产生了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全球的第一号问题,全球诸多问题都和人口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粮食危机、资源危机,甚至是国家安全危机。

培养中学生的人口人地协调观教育是一个应该受到密切关注和重视的大问题,应该通过人口人地协调观教育,唤起中学生的人口人地协调观教育,增强人口观念,达到人口人地协调观教育的目的。

2.资源人地协调观教育

一般来说,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等。

人类无节制的盲目开发利用这些资源,造成了这些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甚至消失,使环境持续恶化,就造成了资源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而产生的,资源问题越来越严重。就能源问题来看,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量大幅度提高,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紧缺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3.环境人地协调观教育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发展人类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是也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比如我国北方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南方江南丘陵乱砍滥伐造成的“红色荒漠”;山西煤炭等能源的开采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非洲萨赫勒地区不合理的垦殖造成的荒漠化蔓延的趋势;巴西的朗多尼亚地区由于人口激增盲目开发使热带雨林变稀变薄。因为人口增加,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比如城市的快速发展引起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工业生产发展使SO2等酸性气体超量排放造成酸雨;臭氧层破坏;CO2增加导致全球变暖。

当代的中学生一定要具备环境人地协调观教育。只有在中学地理学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把环境人地协调观教育渗透进去,才能提高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达到培养中学生的环境人地协调观教育的目的。

4.发展人地协调观教育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看到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随着历史进程而变化的。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到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再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从发展的现实进程来看,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给我们的世界带来的是“穷国越穷,富国越富”,现实的情况与人们的主观愿望相背离,出现了一系列的发展问题。比如西部非洲由于长期受到水源的制约,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许多国家的发展受到影响,人民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由于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表象并没有掩盖住国际旧的经济秩序的存在,墨西哥、加纳等国债台高筑,发展受阻;在我国,由于东部能源和北方水资源的短缺成为我国发展的绊脚石,我国开工建设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南水北调等几大工程。所以,在中学地理学科教学中,应该通过对发展问题学习和认识,来培养中学生对世界和我国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发展人地协调观教育。

三、重大意义

1、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需要

当前,我们正行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就是不断地和内忧外患作斗争的历史,也更是在艰难困苦中不气馁,勇于拼搏不断前进的历史。事实证明,年轻一代对人地协调观教育的强弱,是民族兴衰的重要因素,多变的国际形势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教育。可见,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教育,渗透人地协调观教育,使中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现在、将来,认识到我们面临的危机的嚴重和责任的重大。将人地协调观教育转化为危机感和改变现实的紧迫感,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主义祖国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学阶段,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人地协调观教育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他们健康成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此,培养青少年中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教育和进行人地协调观教育势在必行。

3、中学地理教学改革深入的需要

人类总是在努力寻求一种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并谋求不断进步的教育方式或体制。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的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总体目标,就必须在中学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观教育。这是完善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在中学地理学科教学中,通过挖掘中学地理教材中的人地协调观教育内容,分析、整理和归纳出在中学生中进行人地协调观教育的主要类型,即环境、人口、资源和发展等方面的人地协调观教育,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和教育,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和健康成长的教学催化剂,对真正提高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人地协调观”内涵的解析及与教学内容的对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年01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DCK201801012.htm

2.人地协调观素养试题设计评析特点、问题与优化.doc-全文可读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814/7153052024001143.shtm

猜你喜欢

人地协调观培养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浅谈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旅行视角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渗透在教学细节中
关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存在问题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