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的课程方向与内容构建研究

2020-09-10李雪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

李雪

摘 要:近年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等教育越发受到国家与社会的关注。其中,大学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且具有独特内涵的重要学科,能够促进学生继续提升语文能力与培养语文素养,这也是大学语文的课程方向。大学语文的内涵与语言学、写作学以及美學等人文性学科具有明显区别,因此对大学语文的内容进行构建,需要以“好文章”为载体,并且以此为标准,来对各种优秀经典文体进行阅读、解析与构建,确定大学语文的内容主体,并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方向;内容构建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166-02

新时期,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激励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入课程教学改革进程中。大学语文作为通识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大学语文的课程方向及定位,以及其课程内容的构建与设计,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而对大学语文课程方向与内容构建进行研究,是每一位大学语文教师需要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语文的课程方向

(一)课程定位

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通识课,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等特征。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首先能够起到文理渗透的效果,高校文科与理工科区分明显,而大学语文课程能够促进文化与科学的交融;其次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大学语文作为文化类的课程,有助于高校不断增强文化氛围,同时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载体;最后通过以好文章为载体,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增强语文基础,对学生学好其他课程与就业工作起到辅助作用[1]。

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主要来源于大学语文通识课程的身份以及学情背景分析两个方面。具体而言,大学语文是通识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高校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具备一定的母语素养,能够精确使用母语,基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开展,旨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大学语文通识课程的身份定位,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之一[2]。另外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与大学存在文理分科的现象,而理科学生普遍更关注科学知识,对于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语文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语文学科中的重难点——文言文[3]。并且部分学生认为大学语文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性不强,没有建立大学语文与专业发展的联系性,因此缺乏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需要将其定位为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都具有密切联系的母语素养课。

确定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之后,还需要确定整体的设计思路,需明确大学语文课程与各个专业学习与发展的联系,可通过共同制定课程目标、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建设教学模式以及共同构建文化氛围等途径来加强大学语文课程与专业学习的必然联系。只有将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各个专业学习的深度建设联合,才能有效解决当前大学语文所面临的“课程学习无用论”的问题与困境。

(二)课程内涵

大学语文课程与其他语言文学类的课程相比,具有独特内涵。如果将大学语文单指语言学课程,或是传授系统、专业语言学知识,这样无疑会降低各个专业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4]。语文的本位,主要是关注人的口头语文与书面语文的表达与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语文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因此不能脱离生活而单一地讲解语言学理论知识等内容。

大学语文课程与文学专业课程、理论性课程以及文化概论类课程的内涵都不尽相同,具体来说,与文学专业课程相比,无论是深度还是侧重点都存在区别,文学课程是对民族文学文本的表现形式进行阅读与鉴赏,而大学语文课程尽管也涉及不少文学知识,但是需要区分“语文”与“文学”的差异[5]。大学语文不单单是讲文学作品,课程所揭示的语言形式,相比于文学专业教育,更为丰富多样,并且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不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其成为文学家,而是让学生经过多种文本的阅读与学习,不断体会并掌握语文多样化的表达交流方式,以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6]。另外,与美学等理论性课程相比,大学语文课程尽管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更多地侧重于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悟母语之美,并非美学课程上对美学知识与理论进行传授。再与文化概论类课程相比,大学语文课程的主题是语文学习,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从而接受民族文化潜移默化的浸润,因此不能只关注文化史知识与文化概论的讲授[7]。

由此可知,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与方向,必须与其他与之相似的课程区分。通识教育体系中各门主干课程具有一定的呼应与联系,但分工也各有区别,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主体,与其他课程相比有所联系也存在不同,大学语文具有独特内涵,需以语文为本位,无论是立足点,还是归宿,都应该建立在语文上,保证大学语文的“本体”才能确保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初衷。

二、大学语文的内容构建

(一)选取“好文章”

结合大学语文的课程方向,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进行构建,可以明确大学语文的主题内容,即在以往“文选”形式内容的基础上来选取各式各类的“好文章”,以此为材料,确保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更为丰富且引人入胜[8]。具体而言,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构建,无论是教材编排还是内容讲解,需要选取“好文章”,即选取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文体且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本,涉及主修材料与拓展材料,并将“好文章”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与学习,教师再发挥自身组织与引导作用,对例文进行示范性的鉴赏、讲解与分析,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感悟什么是好文章,以及不同文体的高标准与文体语言的美感,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

关于“好文章”,好文章的选取,无疑是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大学语文内容的特点。好文章不单单局限于文学文本,还包括诗、词以及译文等。汉语译文是优秀的翻译家将优秀经典的国外作品翻译成现代汉语,促进外文汉译进入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前我国存在不少杰出的文言译作。另外也不局限于特定的风格,不仅仅限制于“文艺性散文”,而是包括全部的文体类型。因此需要遵循广义的文学观念,无论是哪种文体,只要文本内容优秀、经典,具有可欣赏与品味的价值,皆是“美文”。好文章的选取尽量不要受到约束,当前文学作品中,不同的种类与流派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能够反映人生的各面,并且优秀之作层出不穷,因此不能局限于以往的经典优秀文章,应该丰富“美文”的概念与范围,在“熟面孔”中多加一些“新面孔”,使大学语文的内容更具新鲜感,起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9]。“好文章”也不局限于纯白话文章,现代汉语包含多种形态,如文白混杂、语体文等,对于多元共生的文本形态,大学语文内容构建,对好文章的选取,除了白话文章以外,还可选取一些文言文献,确保文章兼容并包,让学生去了解文言的价值,在文言学习的过程中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构建,可以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以及课程讲解上选取“好文章”,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人均阅读量不足的问题。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出现许多新鲜事物,学生的课上与课下阅读现状难以令人满意,而语文新课程改革也关注并重视这一点,明确规定课外阅读量,然而当前真正贯彻“新课标”并实现其标准,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其他言情读物、玄幻武侠、网络段子相比,好文章尤其是古代作品对于学生而言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难以进入学生的视野[10]。大学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需要将蕴含优秀思想文化的汉语文章提供给他们,并促进他们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能够形成共同的语文取向与基本价值。

(二)内容编排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编排,当前主要分为按照文学史顺序与按照专题分类来进行编排。按照文学史顺序进行内容编排,即按照我国历史发展顺序以及中西方来进行编排;按照专题分类进行内容编排,即按照以史为鉴、亲和自然、诗意人生以及仁者爱人等专题来对文章内容进行编排。而我国普遍按照这两种方式来对大学语文课程内容进行编排,结合不同的内容编排方式来进行相应的内容设计。以按照专题分类进行课程内容编排为例,首先需建立专题教学模式,其次需要教师分工来组建专题,接着建立“轮作式”教学团体,最后进行反思,促进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断提升,以有效保证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11-12]。当下要求教育教学创新,内容编排也需要随之进行创新,但编排始终需要以教学实际为核心,不过分追求创新導致内容编排缺乏教学实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的课程方向是对课程进行定位,其开设旨在提升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而对大学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构建,需要选取“好文章”,以此为载体来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守军.“大学语文”课程中模块化教学的应用——以江苏海洋大学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10):134-136.

[2]陈媛萍.浅谈大学语文混合学习下应用文写作[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

[3]陈安平.大学语文课程的形成性教学评价改革研究——以武警海警学院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为例[J].汉字文化,2019(14):24-26.

[4]张银飞,章瑞,吴海龙.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及路径——以安徽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立项单位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35(6):53-57.

[5]曾凡云.从2018年高中新课标和新考纲看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J].汉字文化,2019(2):30-31.

[6]焦福维.高校书法课人文核心素养教育的价值建构——基于“大语文”观与《大学语文》实施现状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8,29(4):72-75.

[7]胡书庆.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理工科学生的大学语文教学为例[J].中州大学学报,2018,35(3):117-120.

[8]王闽红.发挥大学语文教育优势积极倡导人文精神传承——对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学科定位的探讨[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3):77-81.

[9]杨惠.浅析“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1):145-146.

[10]孙晓梅.大学语文的文化功能与课程建设[J].武警学院学报,2015(1):67-70.

[11]刘伟.关于大学语文教学拓展与延伸问题的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6).

[12]陈丽丽.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与教学改革[J].怀化学院学报,2011,30(7):116-118.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
网络时代大学语文教学路径探析
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思考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关于高校大学语文学科定位及课程建设的思考
文化视野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特色功能探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大学语文专著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