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结合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的运行研究

2020-09-10曾泽军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高等教育

曾泽军

摘 要:依托产教结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创新的路径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工作室教学模式类型,可分为实验型、项目型、设计型、作坊型以及创业型五种,高校应当结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要求,采用设计项目与教学的一体化课程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然后通过分析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运行基础与运行保障,如师资力量建设、设备与职业资格鉴定、构建以实践为中心的考评标准与教学监控机制、利用多元制度强化教学管理等,提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做到稳定项目来源、落实与协调各项管理制度、实施工作室教师聘任制、采用灵活自主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措施。

关键词:产教结合;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112-02

依托产教结合,通过设立多种类型的工作室进行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为今后的就业与创业创造心理与技能条件,同时提升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育质量,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一、产教结合背景下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类型

(一)基于产教开发:实验型工作室

实验型工作室由受企业委托,承担产品研发或市场调研方面的实验性工作的教师主持。教师将一部分研究工作内容编入教学内容中,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实验。实验型工作室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总结结果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探索精神,并获得知识。

实验型工作室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仔细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行为,并将学生的创意思路与相关作业合理归档[1]。这类教学模式通常由具有系统性的小型课题构成,适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有利于他们对设计素描与色彩、基础图案、三大构成要素以及相关市场调研内容的探索性学习。例如,色彩的调和、色光的分解、色彩对心理的影响等,通过科学实验获得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与吸收。

(二)基于产教合作:项目型工作室

项目型工作室以产教合作为依托,实行项目负责制,责任教师将項目实践与教学内容合二为一,借鉴德国包豪斯工作坊“以任务为驱动、以行动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设计,一改封闭的传统教学格局,把不同的技能与知识整理、组合为相应的教学项目。这类教学模式适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承接与字体设计、型录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以及摄影与形象设计相关的项目。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包括市场调查、商业谈判、材料挑选与估价、设计制作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操作技能。

(三)基于产教一体:设计型工作室

设计型工作室由教师担任企业设计师,依照设计公司的岗位安排,实施定期轮岗并对外经营。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工作室的生产、管理与经营,不仅要带领学生承接设计项目(如广告设计、展示设计、形象设计、文案策划等),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前沿咨询,例如中央美术学院肖勇教授主持的“第七工作室”。这类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用商业价值直观地展现学习成果,学生可以在参与工作室的生产、管理与经营过程中完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基于产教分离:作坊型工作室

作坊型工作室由教师和技师共同承担,以校办企业或厂房的形式为学生以及教师提供技能实践平台,例如印前设计课程所需的实践教学[2]。这类教学模式适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在印刷、包装、商品展示、书籍装订、视频制作等方面的技术实践,也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为教师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创造外部条件。

(五)基于产教支持:创业型工作室

创业型工作室由教师、企业与毕业生组成,以营利为直接目的,不设教学任务,直接对接市场,这类教学模式适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四年级的学生,有利于引导与扶持学生创业、就业。例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与视觉传播设计研究中心,已吸引大量毕业生和外部企业入驻,开设多家涉及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订与视频制作等方面的创业型公司。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运行基础与运行保障

(一)运行基础

1.师资力量建设

在产教结合背景下,工作室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水平与实践能力具有较高要求。整体素质较高、结构安排合理、设计与研究水平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这一教学模式运行的基础。由于工作室内容不同,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差异[3]。实验型工作室的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与较高的研究能力,能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实验,并设计出相应的实验项目,通过实验结果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项目型工作室的教师应具有高水平的“双师素质”,不仅教学经验丰富,更须拥有一定的设计经验;设计型工作室的教师应为本学科的骨干,具有承担企业设计工作与组织教研室活动的经验;作坊型工作室的负责人应由专职教师与兼职技师共同承担,技师主要负责技术指导,教师负责理论教学;创业型工作室的教师应具有在企业工作或创业的经历,熟悉国家对创业企业的优惠政策,参与的学生应具有创新能力与创业条件。

2.设备与职业资格鉴定

工作室的设备与办公环境是产教结合教学模式运行的必要前提。因此工作室须配备电脑、办公电话、打印机、投影仪、相机、会议桌等设计公司所需的办公设施,并且须具备稳定的电源、畅通的网络以及良好的通风条件与采光。

工作室应参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依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技能考试类型设立相关的技能鉴定所,通过奖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考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和考评员资格[4]。同时,制定可操作的技术指标,完善相关技术资格认证体系,开设与技术资格方向相匹配的经营方向。

(二)运行保障

1.构建以实践为中心的考评标准与教学监控机制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学监控与学生考评标准应当紧密围绕实践内容、教案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利用方面。在学生考评标准方面,应注重相关标准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可以分为职业技能认证、设计成果反馈以及工作表现三个板块,通过描述性的文字总结学生的工作表现与设计成果,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简易的分数评价方式[5]。在教学监控方面,可以分为学生收获与积累、行为变化、学生反馈以及教学效果四大板块,并采用师生双向互评的方式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2.利用多元制度强化教学管理

产教结合的目的在于将教学的重点从专业理论知识转移到技能实践培养上。通过设立针对不同年级的工作室,承担不同的设计项目,从而有效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但相关设计项目的开展与课堂形式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提升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因此,可以将学分制、工作室管理制度以及企业管理制度综合融入教学管理之中,为学生参加设计实践创造更多机会。

3.实施设计项目与教学的一体化课程设置

项目与教学的一体化课程设置将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模块,以项目为单位开展教学安排。传统课堂实践教学往往与市场脱节,在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生产流程、市场竞争、工艺材料等方面存在较多知识漏洞。基于工作室的一体化教学具有公司性质,特别是项目型工作室、设计型工作室等均模拟公司场景,每个学生各自“扮演”着不同岗位的角色,从商务洽谈、草拟合同到设计方案、与客户沟通,再到后期的回访,都以学生为主体,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主性[6]。

4.落实“3+1”人才培养计划

“3+1”人才培养计划是指三年的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学习与一年的视觉传达设计相关岗位实习。该计划能够实现理论知识与岗位实际需求的真正对接,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落实“3+1”人才培养计划是产教结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运营关键,学生在大一至大三通过实验型、工作室以及设计型工作室的学习,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最后一年参加作坊型工作室与创业型工作室的工作实践,以此积累职业能力,获得相关岗位的工作经验。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运行重点

(一)稳定的项目来源

产教结合背景下,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正常运行需要稳定的业务项目,特别是设计型与项目型工作室的教学基本依靠业务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导入。高校可通过校办企业或与校外企业建立长期且稳定的合作关系,以此保证工作室的顺利运营与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落实与协调各项管理制度

工作室的教学空间属于完全开放状态。项目型、设计型以及实验型工作室均由责任教师主持相关工作与教学活动,积极引入师生“双选”竞争机制,学生凭借劳动成果获取报酬;作坊型与创业型工作室自负盈亏,每学期由院系对教学效果进行考核,以工作室设计项目的质量与数量、成果反馈、学生评价为考核指标。将学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相融合,以此作为工作室制度的基础,明确岗位职责并协调分配制度。同时,协调学生角色与工作室员工角色的转换以及教研室管理制度与设计项目管理制度的对接。

(三)实施工作室教师聘任制

高校应根据工作室的类型与教学管理目标聘任优秀教师。实验型工作室责任教师应符合研究型教师要求,设计型工作室责任教师应符合资深设计师相关要求,项目型工作室责任教师应符合“双师”型教师要求。由各个工作室的责任教师提交任课教师聘任要求与计划,院系统一聘任。其中,专兼职教师比例可为2:1,兼职教师为公司制导师,专职教师为学分制导师,采用“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发展专业技能、参加设计比赛。

(四)采用灵活自主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各类工作室责任教师应依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倾向于技能性与创新性,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贯穿相关课程的知识结构。并根据视觉传达设计市场的实情引入最新工艺、材料与设计方法,带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各个环节中领悟设计理念,掌握设计手法。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地模拟公司真实场景,引导学生从“学生”角色切换到“员工”角色,参与进设计项目的洽谈、核算、竞标、方案设计等全过程。相关知识的传授以引导和沟通为主,强化学生分析市场、讨论方案、工作汇报、设计研讨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积累知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四、结语

基于产教结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这一教学模式以师资力量建设、设备与职业资格鉴定为运行基础,以项目与教学的一体化课程、“3+1”人才培养计划、多元化的管理制度为运行保障,是培养视觉传达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因此,高校应当稳定工作室的项目来源、落实与协调各项管理制度、实施工作室教师聘任制并采用灵活自主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以确保该教学模式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会锋.多视域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理论探究——评《视觉传达设计的多角度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6(5):78-79.

[2]韦超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J].高教探索,2016(s1):66-67.

[3]武高飞.从实践中探索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创新方法——评《视觉传达设计的造型要素与不同领域》[J].中国教育学刊,2016(2):108-109.

[4]陈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项目导入式+校企联动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装饰,2019(5):110-113.

[5]徐蓉.论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时代的变化[J].新闻战线,2016(6):141-142.

[6]张山林,赵凌宇.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意思维研究——评《视觉传达设计创意与表达》[J].新闻与写作,2018(3):147-148.

(責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视觉传达设计高等教育
新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及其发展研究
新媒体设计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高校教学思考
数字化境遇中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探索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