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产拥有、身心健康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探究

2020-09-10吴亦伦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身心健康老年人

吴亦伦

摘 要:本文基于CGSS2010的数据,探究了资产拥有状况、身心健康程度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身心健康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较为显著,结合资产建设理论以及回归模型,资产状况也会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但是影响较小。

关键词:资产拥有;身心健康;主观幸福感;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291-02

老龄化给我国养老产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因此,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包括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他们大多从社会资本、身心健康、家庭功能等角度出发。与现有的研究不同,本文打算运用迈克尔·谢若登的资产建设理论,把资产拥有与身心健康两个指标放在一起,以资产拥有和身心健康作为主要解释变量,把人口学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同时考察它们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一)资产拥有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

资产主要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有形资产,即房产、私家车等物质资产以及股票等金融资产。现有研究较少探讨资产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大部分研究是从经济收入的角度讨论其与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国外学者Sanna的研究显示,经济收入越高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也越高。这可能是因为收入对其社会经济地位起较大的决定作用[1]。高润国等人的研究表明,经济状况越好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越强[2]。张秀敏等学者研究发现收入的多少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收入来源对幸福感的影响较为显著,经济来源有保障的老年人相比于需要子女提供生活费的老年人幸福感体验更强[3]。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把经济因素扩大为资产拥有程度,即老年人所拥有的住房、私家车、股票等有形资产都囊括其中。

(二)身心健康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

现有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均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Jones在美国底特律城市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基础上,分析发现身心不健康对老年人幸福感的负向影响强于身心健康对老年人幸福感的正向影响[4]。曹新美等学者基于赣州市的调查数据,分析得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身体健康状况呈正相关[5]。邹君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状况比临床诊断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大[6]。胡洪曙利用2015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研究显示心理健康能够减轻收入不平等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负向影响[7]。邓敏基于CGSS2015的实证数据论证了心理健康水平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远超过身体健康水平[8]。

梳理已有文献发现,虽然现有研究关于身心健康、收入状况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是,较少文献同时着眼于资产拥有程度和身心健康状况。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拟采用资产建设理论,同时从资产拥有状况以及身心健康的角度研究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同一个模型中放入资产拥有状况和身心健康的变量,分析二者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H1:老年人的资产拥有量越多,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H2: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越好,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下文将介绍数据与变量的测量及研究方案设计,最后得出结论。

二、 数据与变量的测量

本项研究的数据来自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2010),本文选取年龄在60岁以上的样本,共2 986人。其中男性占51.7%,女性占48.3%;城镇居民占55.3%,农村居民占44.7%。

(一)因变量:主观幸福感

(二)预测变量

1.资产拥有变量

资产拥有指的是个人拥有的任何具有商业或交换价值的东西,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等。本研究中的资产拥有指的是老年人的有形资产拥有量,主要包括房产、投资、私家车三方面。资产拥有变量主要来自问卷中对被访者资产状况的询问,包含九个项目:房子产权、家用汽车、从事股票投资活动、从事基金投资、从事债券投资、從事期货投资、从事权证投资活动、从事炒房投资、从事外汇投资。回答为:是;否;拒绝回答,分别把是、否赋值为1和0。

上述9个资产项目的显著性和KMO值结果表明这些项目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法进行因子分析后,获得三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期货期权资产因子”“证券资产因子”“实物资产因子”。其中,“期货期权资产因子”包括炒房投资、期货投资、外汇投资(因子负荷分别为0.932,0.849,0.817;特征值为2.489;解释方差达25.433%);“证券资产因子”包括基金投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因子负荷分别为0.819,0.739,0.721;特征值为1.636;解释方差为20.323%);“实物资产因子”包括房产、权证投资、家用汽车(因子负荷分别为0.695,0.591,0.449;特征值为1.032;解释方差为11.543%)

2.健康变量

本研究关于老年人的健康变量包括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变量在问卷中体现为对被访者目前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答案分别为很不健康、比较不健康、一般、比较健康、很健康,按顺序赋值为“1”至“5”。

心理健康变量来自于问卷中的问题: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您感到心情抑郁或沮丧的频繁程度是?回答分别为总是、经常、有时、很少、从不,按顺序赋值为“1”至“5”。

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较低较,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乐观。其中,身体“很不健康”和“比较不健康”的比例为6.1%和25.5%,而“很健康”和“比较健康”的比例分别为10.1%、31.6%,两者的比例之和约占四成。心理健康中,认为自身偶尔或者从不出现心理问题的老年人比例分别为39.6%和24.8%。

(三)其他控制变量

以家庭经济状况表示收入指标。选择问卷中的问题:您家的经济状况在所在地属于哪一档,回答分别为远低于平均、低于平均、平均水平、高于平均、远高于平均,依次赋值为“1”至“5”,作为测量老年人经济情况的变量。方差齐性=0.000<0.05,t= 13.479,自由度=2 163.116,显著度=0.000<0.05,所以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关系。经济状况在平均水平以上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高。

本研究将城市基本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以及公费医疗纳入医疗保障因子中进行研究。此变量可以视为二分变量,未参加赋值为“2”,参加了的赋值为“1”。方差齐性=0.001<0.05, 所以t= 2.368,自由度=270.941,显著度=0.019<0.05,所以参加医疗保障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有参加医疗保障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高。

除了以上的变量,本研究还纳入一些基本的人口特征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例如性别(男=1,女=2)、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中学=2,高中=3,大专=4,本科及以上=5)。方差齐性=0.399>0.05,t= -2.064,自由度=2 964,显著度=0.039<0.05,所以性别差异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弱。

三、研究设计

本项研究的因变量是主观幸福感,是定序变量,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自变量是资产拥有状况以及身心健康状况。

首先,分别对两个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值有两个**,显著性检验结果,即sig(双侧)=0.003<0.05,所以资产拥有状况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显著性强,可以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pearson相关系数值由两个**,显著性检验结果,即sig(双侧)=0.000<0.05,所以身心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幸福感影响的显著性强,可以建立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其次,对身心健康和资产拥有状况这两个预测变量作多重共线性分析,容许度=1>0.1, VIF=1<10,条件指数分别为1.000和7.878,均小于10,所以两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情况,即两个自变量之间没有相关度,所以可以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最后,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后,输出的结果说明,决定系数为0.101,说明该方程的解释能力只有10.1%,F=163.995,P=0.000<0.05,说明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除了常数项之外,“身心健康”这个解释变量的T值较大,“资产状况”的T值较小,说明“身心健康”对老年人的幸福感影响较显著,资产状况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较不显著。由此可得回归模型为y=2.987-0.876x1’+0.301x2’。

四、讨论与结论

(一)结论

本研究发现,资产拥有状况和身心健康都会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造成影响。资产拥有状况影响的显著度较小,身心健康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较显著。老年人由于退休离开工作岗位,收入来源减少。经济收入的减少使他们产生了对未来生活的不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依靠自身长期积累的资产进行特定目的的投资,无形中增加了资产的价值,实现了自身的长足发展。以资产建设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事前救助,保证了各项基金的保值增值,这种积极、主动的事前预防有助于老年人应对各种风险。所以,资产拥有量越高,老年人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强。假设H1成立。

除了资产状况以外,身心健康程度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较为显著。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行动力和反应力迟钝,且普遍不同程度地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需要长期调养,这给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巨大挑战,严重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此外,健康状况会影响部分老人想要再就业的意愿。老年人再就业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就业经验,还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所以,身心健康状况越好,老年人的幸福感越强,假设H2成立。

(二)讨论

从本文的研究結论来看,一方面,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社会资本建设养老院、医疗机构等,优化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服务,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

另一方面,政府应实施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引导老年人进行储蓄、投资等资产建设,扩大老年人的资产拥有量,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Sanna Read,Emily Grundy,Else Foverskov. Social-economic Position and Subjective Health and Well-being amongOlder People in Europe:A Systematic Narrative Review[J]. Aging & Mental Health,2016,20(5):529-542.

[2]高润国,郭继志,沈郁淇,等.山东省城市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5,3(5):71-79.

[3]张秀敏,李为群,刘莹圆.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17,39(3):88-96.

[4]Jones T G,Rapport L J,HanksRA, et al. Cognitive and psychosocial predictor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urban olderadults[J]. The Clinical Neuropsychologist,2003,17(1):3-18.

[5]曹新美,刘翔平,唐宏.赣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70-74.

[6]邹君,唐丹,王大华,等.老年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2):194-196.

[7]胡洪曙,鲁元平.收入不平等、健康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老龄化背景下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2(11):41-56

[8]邓敏.社会关系、心理健康水平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改进——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9,25(3):85-93.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身心健康老年人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