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滁州市地名变迁

2020-09-10王予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滁州市滁州扬州

王予

摘 要: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因滁河而得名。滁州城古时称做“涂中”。滁州在隋朝之前并未出现,隋朝改南谯州为滁州,至此,滁州地名正式出现。“滁州”出现以后,一直沿用至今,已经1 400多年。其间经过发展演变,也曾被废除,行政区划也因此有所变化。1949年滁州改为滁县,1992年正式更名为滁州市。

关键词:滁州市;地名;变迁

中圖分类号:K9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293-02

一、地名的意义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带有一定的特性,包括时代性、地域性等。中国的省名、地名往往带有一定的地理标志,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代表着某一块特定的区域,也体现了我国的行政区划。从古至今,中国的大部分省名和地名都发生过变化,这是我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和发展。如今地名是人们生活、工作、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名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传承,代表的是这个城市的范围。地名中的某些字体现了先民的智慧,甚至从地名中就能了解一个城市的发展轨迹。它不仅是人们赋予一个地方特定的名称,因为这块区域是整个地区人民生存的家园,所以也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寄托。滁州市地名变迁体现了滁州地区的建置沿革与发展的轨迹,沉淀着滁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寄托了滁州先民的美好生活向往。

二、滁州的得名

滁州市历史悠久,是个人杰地灵的城市,得名于滁河。滁,古代作“涂”。“涂”又通“除”,涂月是指农历十二月,除夕就是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曾记载:“遣军十万,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堂邑是指现在南京市六合区,也是滁水流经的地区之一。涂塘是指“堰滁水为塘”。因滁河古名为“涂水”,故滁州城古名为“涂中”。滁这个字原先是不存在的,是先人创造出来的。“滁”字的发明创造,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也体现了古人在造字方面的成就。“滁”字也体现了滁州的山水形胜,体现了滁州的地理标志——滁河。直至北宋初,徐铉整理审核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才把“滁”字收入其中。今滁州市辖区在南北朝之前并无建置,“滁州”地名在隋朝才正式出现,涂水也在唐朝正式更名为“滁河”。滁州地名虽然在一千多年间数次改动,但一直沿用至今。

三、隋朝以前滁州市地名概况

(一)先秦至三国时期

华夏文明发源时,今滁州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根据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黄河流域原始社会晚期遗址图(新石器时代)的记录,滁州地区远古时代就已有先民生存。夏商周时期,这里分布着椒国、钟离国等部落方国,安徽地区都属于淮夷范围。这时的淮夷包括扬州、淮河这一带。之后这一地区属于吴国,吴国灭亡后属于越国,越国灭亡后属于楚国,这时滁州市并无地名,只是一个大致范围。按地理方位来看,滁州地域古时属于扬州之域,秦朝时属于九江郡,西汉时属于淮南国。《汉书·地理志》记载,九江郡是秦朝时设置,高帝四年更名为淮南国,武帝元狩元年重新设置。王莽时叫延平,属于扬州。东汉时属右荆州九江郡,有全椒、钟离候国。据《后汉书·地理志》记载:“九江郡秦置。洛阳东一千五百里。……全椒、钟离侯国。阜陵、下蔡故属沛。有涂山。义成故属沛[1]”。三国时,今滁州市境属于淮南、广陵两郡。秦汉至三国时期的滁州市仍然没有正式地名,但这时今滁州市的辖境已现雏形,此时滁州地域依旧属于扬州之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时期,滁州地域属于扬州淮南郡。据《晋书·地理志》:“扬州,案禹贡淮海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2]”。滁州秦时属九江郡,九江郡是晋时的淮南郡。“淮南郡秦置九江郡。汉以淮南国,……全椒、阜陵、钟离……[3]”。东晋时侨置顿丘县,属顿丘郡。“皖东名区滁州市,……东晋侨置顿丘县,属顿丘郡。南北朝时郡县更改频繁。北齐有南谯洲。[4]”“南梁大同二年(536年)置南谯州,州治在今全椒县桑根山之西。北齐天保三年(552年),南谯州治从全椒牵至今滁州城[5]”。今滁州市境的南谯区就是因滁州曾是南谯故城而设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滁州虽然还没有正式地名,但今滁州市辖区已开始出现。

四、隋朝至明清滁州市地名变迁

(一)隋唐至元

北魏北齐时期,今滁州这一带曾经设置过临滁郡。滁州地名于隋朝正式出现,此后一千多年基本保持建置。隋朝时滁州属于江都郡。“清流旧曰顿丘,置新昌郡及南谯州。开皇初改为滁州,郡废。又废乐钜、高塘二县入顿丘,改曰新昌。十八年又改为清流。大业初州废[6]”。隋开皇年间设置滁州,大业初年废州,清流县属于江都郡。唐朝时又重新设置滁州,今市境属淮南道。《旧唐书·地理志》:“滁州,隋江都之清流县。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置滁州。又以扬州之全椒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永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滁州[7]”。这时的滁州领有三县,清流、全椒、永阳。北宋、南宋时滁州地名未变,属于淮南东路。“滁州,上,永阳郡,军事。建炎间,置滁,濠镇抚使,寻废。嘉熙中,移治王家沙。景定五年,复旧治[8]”。元朝创立行省制,滁州曾升为滁州路,后又降为滁州,属江浙行省扬州路。《元史·地理志》记载滁州唐朝时系扬州地置,后来改为永阳郡,后又复为滁州。至元十五年改为滁州路总管府,二十年仍为州,隶扬州路。

隋朝滁州地名出现之后,至元朝并无大的改动。滁州的辖境在各个朝代因行政区域的变化而有所区别。虽然“滁州”这个地名有过变动,但还是保留下来。之后经过发展演变,成为了现在的滁州市。

(二)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滁州地名未变,一直沿用。明朝时,滁州先属凤阳府,后直隶南京。“滁州元属扬州路。洪武初,以州治清流县省入。七年属凤阳府。二十二年二月直隶京师[9]”。清朝时,滁州为滁州直隶州。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由广西布政使金鉷奏准,分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滁州属于冲、繁。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意思是滁州为地方冲要,且事务繁重。《清史稿·地理志》:“滁州直隶州:冲,繁。隶安庐滁和道。明初以州治清流县。省入,直隶江南。顺治初因之,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隶安徽省[10]”。

明清时期滁州行政区划变化比较频繁。明朝时,今滁州市境直隶南京。由于清朝实行省、道、府、散州四级行政体制,滁州改为滁州直隶州,先属安庐滁和道,后直隶江南。顺治时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设置安徽省,滁州改属安徽省,下辖来安、全椒和现在的滁州市市区。这一时期滁州地名没有改动,今天滁州的范围在这时已基本形成。

五、民国至今滁州市地名变迁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安徽省废除道、府、州、厅,滁州改为滁县,直属安徽省。“滁县,清代为滁州直隶州辖地,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驻地城关镇。民国元年1月改县。民国3年(1914年)6月属安庆道,10月改隶淮泗道[11]”。民国21年(1932年)4月,吴忠信任安徽省主席后,试行首席县长制。全省被划分为10区,滁县属于第四区。“第四区,辖凤阳、怀远、定远、寿县、凤台、滁县、来安7县[12]”。首席县长制被取消后,实行行政督查专员制度,滁县改属第五区。“第五区,专署驻滁县,民国二十七年2月改驻含山县,辖滁县、天长、来安、全椒、含山、和县。民国二十一年11月增辖嘉山县[13]”。嘉山县(现明光市)是1932年12月析滁县、来安、定远、盱眙4县交界地设置,现为滁州市代管的县级市。

滁县1949年1月24日解放,先属江淮解放区第一分区,4月改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1952年4月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56年改属蚌埠专区,1961年后又改属滁县专区。1971年,滁县专区更名为滁县地区,下辖滁县、来安、全椒、嘉山、天长等七县。从解放后到正式更名为滁州市之前,滁州地名一直为滁县。滁县于1982年11月5日撤销,改设立滁州市。这时的滁州市为县级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撤销滁县地区,正式设立了地级滁州市。1992年,滁县更名为滁州市,下辖来安、全椒、天长、定远、凤阳、嘉山,原县级滁州市分割成南谯、琅琊两区。

六、结语

地处于江淮之间的滁州市,地名古老,年代久远。先秦上古时的滁州地域一直存在,只是无正式地名。滁州地名于隋朝出现,迄今1 400余年。追溯滁州市地名变迁,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滁州行政区划的发展与演变。元朝时创立行省制,滁州并不属于安徽省。清朝设立安徽省后,才分隶安徽省。这时的滁州并不是市,因为古代没有市一级行政区划。滁州在民国时期改为滁县,行政区划也在变化,滁州的地名也一直叫作滁县。直到今天,老一辈人依旧习惯称滁州市(指滁州市区)为滁县。

当今的滁州市是一座比较年轻的城市了。滁县1982年改为滁州市,滁县地区1992年改为现在的地级市——滁州市。至此,滁州地名正式变更为滁州市,原来滁县地区的一些县都变成了滁州市的辖区。

参考文献:

[1]范晔.后汉书·地理志[M].北京:中華书局,1965.

[2][3]房玄龄.晋书·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5]史洲.安徽史志综述[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6]魏徵,令狐德棻.隋书·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3.

[7]刘昫.旧唐书·地理志(卷四十)[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脱脱.宋史·地理志(卷八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77.

[9]张廷玉.明史·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0]赵尔巽.清史稿·地理志(卷五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1][12]13]周振鹤,李晓杰.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滁州市滁州扬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李萍作品
陆黛灵书法作品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绒花”
滁州市机构养老服务调查
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水生植物在滁州市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第二十一站: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