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科技英语非标准化考核模式研究
2020-09-10徐志晖杨波
徐志晖 杨波
摘 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沈航飞动专业”)科技英语非标准化考核模式将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途径与考核方式有机结合。从转变考核模式理念、构建全过程考核模式、加强试题创新性设计、创建非标准化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将翻转课堂、随堂跟踪评测、阶段性测验以及项目考核和期末评测纳入全过程非标准化考核体系,形成“教、学、考”动态教学模式,实现“自主预习、课堂互动、课后复习、过程考核和期末评测”的教学与考试模式改革,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形成主动学习、小组学习以及创新学习良好氛围,突出学生学习能动性和科技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学生工作后的国际化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非标准化;考核模式;科技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TP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6-0155-02
标准化考试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自20世纪80年代起,标准化考试因公平性和客观性在我国得到广泛推广。标准化考试大致可以分为试题编制标准化、考试实施标准化、阅读评分标准化以及分数转化与解释标准化四个环节[1]。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检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手段仍然是标准化考试,即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定统一试题、答案和评分标准[2]。随着2014年3月教育部推行大学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标准化考试倾向于知识性考核、考试评分过于刚性等局限性越来越凸显[2-3]。在“以本为本”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形势下,标准化考试成绩能否成为评价教学效果、衡量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科技英语考核模式现状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凸显
在科技英语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教学,上课讲授科技英语词汇的特定含义和用法、分析语法结构并逐句翻译课文。学生被动参与课堂教学,课上接受教师的讲解、课下完成作业。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难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和探究新知识[2]。
(二)标准化考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考试仅能检验学生认知能力的好坏,却无法全面考核学生综合信息、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标准化考试的知识性倾向以及一味追求科学化、精确化和规范化的考核或学业评价方式,都驱使学生只关注学业的终结性评价,对自身是否具备应有的专业能力漠不关心。
(三)考核模式存在一定弊端
多年以来,沈航飞动专业评价科技英语教学效果的手段主要采用标准化考试,课程考核采用“总评成绩=平时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的模式。占总评成绩20%的“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发言、随堂测验、考勤和课后作业四个部分,其中每项占总评成绩的5%。“期末考试”为一次性闭卷笔试,试题包括所学教材中科技英语词汇、单句和段落的翻译,期末考试着重考核学生知识性内容的掌握情况。过程性考核占比总评成绩较低,致使学生不重视整个学习过程,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同时学生的学习态度、成就以及能力提升程度无法实现量化考核。
(四)试题类型较为单一
试题类型偏重于衡量学生对知识性内容的掌握程度,而试题中体现应用能力部分(如:汉译英)仅占卷面较少比重,无法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语言组织等创新能力。
(五)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学生即使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顺利通过考试,却在毕业设计外文翻译和英文摘要撰写等环节表现不佳,所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未有效提升,专业性国际化交流和英汉互译能力明显不足。
因此,标准化模式下的科技英语单一考试制度难以评价教学质量、无法评测学生能力、容易形成“高分低能”现象,科技英语考核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科技英语非标准化考核模式研究
本科教育阶段需要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科技英语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公共英语基础上,熟悉科技英语的特点和掌握常用专业术语,具备较强的从英文科技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笔译能力,并在科技英语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得到一定提高,为结合专业实际运用英语打下良好基础。然而,标准化考核模式完全忽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缺乏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4]。在“以本为本”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形势下,沈航飞动专业科技英语课程非标准化考核模式改革,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基本点出发,形成了融合翻转课堂、随堂跟踪评测、阶段性測验、项目考核和期末评测的全过程非标准化考核体系,突出学生学习能动性和科技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的国际化交流水平。
针对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科技英语课程的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科技英语应用能力及学习能动性,从2019年开始,沈航飞动专业开展了科技英语课程非标准化考核模式研究,从转变考核模式理念、构建全过程考核模式、加强试题创新性设计、创建非标准化考核体系等四个方面推进。
(一)转变考核模式理念
非标准化考试模式不应局限在考试上,而应当把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途径与考核方式有机结合,形成“教、学、考”动态教学模式,实现“自主预习、课堂互动、课后复习、过程考核和期末评测”的教学与考试模式改革,让学习回归学生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领路人,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二)构建全过程考核模式
过程考核模式的搭建在侧重于应用能力培养的非标准化考试模式改革中至关重要,课程教学模式也应与全过程考核模式相辅相成。
第一,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课前布置教学任务,学生以预习作业的形式进行课前自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课堂中,采用学生讲授、教师“点评+补充+拓展”的教学模式,课堂互动频繁,教师量化记录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情况。学生上课有备而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后认真复习,从根本上将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学习。真实的课堂表现和课下学习活动得到量化考核,学生的关注点从期末考试成绩转向平时的学习行为[5]。
第二,随堂跟踪评测时,教师给出从科技文献摘抄的句子和段落,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电子词典等工具,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在限定时间内共同完成英文科技文献翻译。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教师及时点评并做出对学生的量化评价。
第三,阶段性测验是每个阶段知识点汇总后的随堂测试。阶段性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量化考核学生运用专业英语词汇进行文献翻译的能力。科技英语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翻转课堂对学习行为的改变、随堂跟踪评测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在阶段性测验中将不断以科技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表现出来,学生逐步树立科技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第四,项目考核是在课程结束前,学生自主翻译一篇与专业相关的文献或者文献的一部分,英文文献由学生自主选择并由教师认定。项目考核从模拟毕业设计英文文献翻译和查阅与专业相关科技文献的角度出发,锻炼了学生从科技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笔译能力,是对所学课程的一次全面性综合训练,也是对科技英语笔译能力的一次强化过程。因此,项目考核能更有效地评估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既可提升学生科技英语的学习能力,又可以公平检测教学效果,有助于驱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加强试题创新性设计
非标准化考试并非完全舍弃标准化考核陈述性知识部分,而是对试题进行创新性处理[1]。陈述性知识是人类学习的基石,学生只有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才能具备利用这些知识完成给定任务的能力。当陈述性知识以客观题形式出现时,容易让学生进入用逻辑思维猜测题目答案的误区。因此,针对期末评测试题进行了创新性处理,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尽可能避免考试中的投机取巧现象,增强试题测试的有效度。
(四)创建非标准化考核体系
非标准化考试旨在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沈航飞动专业科技英语非标准化考核模式改革中,在转变考核模式理念、构建全过程考核和加强试题创新性设计的基础上,创建全过程考核测评机制,实现课程全方位、多维度的动态量化考核。期末评测由原有占总评成绩80%削减为40%,学生的學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成得到合理的量化评价,学生因此转变以往期末突击的学习习惯,更加注重过程学习,课堂互动频繁和听课效率提高,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三、结语
在“以本为本”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形势下,高校教学应从老师讲了什么转变为学生学到什么,真正把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作为教学工作重点。沈航飞动专业科技英语非标准化考核模式改革,将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途径与考核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有效培养学习内驱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同时,非标准化考试模式改革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要不断更新,教学设计要更加合理,教学目标的实施和考核评价机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成效进行动态调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郭彤.浅析如何改进标准化考试[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33-135.
[2]孙婧,王文溥.高校非标准化考试模式初探[J].长治学院学报,2016(2):96-97.
[3]陈洁,张磊.标准化考试的哲学省思[J].当代基于科学,2018(12):90-96.
[4]王乾,等.新工科计算机通识课的教与学平台及非标准化考试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9(4):102-106.
[5]田旭.英语专业写作课非标准化考核方式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6):139-140.
(责任编辑:林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