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2016-10-09程从斌
程从斌
[摘 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提升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改革难题,需要打破原有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渴求,改革课程考核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势在必行。由传统考核模式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考核模式转变,需要从思想意识上、考核内容选择上、科学选定考核主体及考核方式方法上进行系统全面规划,建立完整的课程考核体系,以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教学改革;考核模式;系统研究;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058-02
与传统本科院校不同,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近百分之三十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深入地探索人才培养规律,系统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常态下市场需求和民众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期待。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学生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过程训练,而传统的以一次性期终考试来考核学生的方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渴求,因此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进行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现状分析
(一)人们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考核认识不足
1.把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作为课程考核的唯一手段。课程考核的直接表现是学生学习的完成情况,包括平时上课的出勤、课堂上对教师提问的回答、课堂上精神面貌的表现及期末考试的达标等等。如果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单纯地看成是考核的目的,考核的成绩并没有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和学生都会把课程考核能够顺利通过当作是最重要的课程教学目标。一些任课教师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课技巧的把握较为重视以外,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不热心。在他们看来,课程考核仅仅是学期期末的例行工作罢了,与学生平时课程学习质量没有太重要的联系,更没有必要精心设计,为难学生。在这种思想认识下,教师在课程考核中往往敷衍了事,不负责任,走过场。
3.把奖惩学生学习的努力行为当作课程考核的目的。大多数教师认为,课程考核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直接目的就是给学生施压,借以惩罚那些不努力学习的学生,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展示一下教师的权威。“不努力学习就会让你挂科”“你学习成绩太差了,还是补考甚至重修吧”,在这种思想观念主导下,任课教师就会把课程考核当作是目的而不是一种手段,学生则会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应付考核,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最终出现学习只是为了考核这一怪象。
(二)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能力评价缺乏是课程考核的主要表现
因为大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是刚升本不久,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多数教师的教学工作都会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进行。具体到课程考核方式上,大多数教师对课程常用的考核方式采用“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的方式,权重比往往是遵循二八定律,即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而期末考试成绩占80%。期末考试又分成考试课程和考查课程两种,考试课程采取闭卷方式,命题、制卷、考试时间强调一致性,还要求根据标准答案进行集体流水阅卷。而考查课程采取的是开卷的方式,由任课教师随堂考试,自由批阅甚至不批阅。平时成绩更多的是将考勤、课堂提问、课堂表现等等综合在一起,甚至会出现没有依据随意给分的乱象。课任教师命题的考试试题,缺乏对知识体系的全面考查,且内容常常局限于所讲授书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题目很少,学生只要通过考前突击,记住相应的知识要点即可,这是无法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的。这种考核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流于形式的考查课程的考核会严重挫伤部分学生的努力程度。长此以往,会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造成不容忽视的危害。
(三)没有建立起系统全面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升本时间晚,新增专业多,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导致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专业不匹配,结构不合理,短期内难以形成教学团队,也缺乏领军人物。因此课程往往压在一个人头上,课程考核当然也是授课教师说了算,形成不了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课程考核的目的偏离了人才培养目标。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意义
(一)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要进行课程考核改革
需要规划出能够系统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状况的,能够充分发挥课程考核引导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作用的,切实可行的课程考核方式和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有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才能促使多种考核主体参与、灵活多变的新型课程考核模式建立起来,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目标的实现系统与科学地评价学习效果。
(二)要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需要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以培养“就业能称职,发展有后劲”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课程考核模式能满足社会对学生各种实践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要有针对性地学习、锻炼,逐步充实完善自己,提高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拓展就业范围,培养自己的全面综合素质,给自己恰当的定位,最后争取成为社会职业竞争的优胜者。
(三)进行课程考核改革是地方性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要方式之一
地方性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方位的改革,教学改革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考核方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舍弃传统的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模式是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核心,推行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贯彻执行问题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方式,达到培养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备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的建议
(一)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必须与学校的科学定位相结合
科学定位是高校成功办学的前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愈演愈烈的生存竞争,既有社会需求结构性改变的压力,也有同类院校不断发展的直接竞争压力,只有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理论课教学要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增加与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积极推广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和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深造和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应用型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承担多重角色,而不能仅仅是单纯的操作。因此,人才培养应重视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以适应市场环境和发展变化。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要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表现出来,重点突破,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有别于研究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具备良好的社会实用性和成长性,达到多能多证,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二)科学选定评价主体,多角度进行课程考核
企业界流行的 “360度考评方法”(工作绩效考核主体可分为主管考评、自我考评、同事考评、下属考评,还有外部专家考核等)可以用来作为课程考核评价主体的选择,建立由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会、班委会、小组之间、组内、同学和学生自我等构成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提高了学业成绩评价的客观性。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形成课程考核风格
课程考试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由任课教师单一命题,而应结合社会实际情况,灵活多样、来源广泛,如可以从企业聘请导师命题,这样才能真实地考察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过程性和阶段性考核,并建立反馈机制,激励学生注重平时学习,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效果。通过理论知识测试、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答辩、主题演讲、小组汇报、调查报告、论文撰写等形式,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建立起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并重的、系统全面的课程考核模式。
四、思考
建立起科学系统有效的课程考核体系,不仅需要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过程的支撑,而且需要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应用来体现。因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是此类院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必然结果。当然,到底何种课程考核模式更加适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 参 考 文 献 ]
[1] 蔡敬民.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268-272.
[2] 张健.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J].北京教育,2011(4):51-53.
[3] 季桂起,宋伯宁.地方本科院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152-154.
[4] 李夏隆,白振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4(8):18-20.
[5] 郭春燕.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改革实践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15.
[6] 朱科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04-106.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