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

2020-09-10付莉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化服务公共文化

摘要:新时代凸显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工作的重要性。当前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工作整体较往年有很大提高,但仍呈现出供给总量不够、供给质量不高、利用效率低等现实情况,基于此,本文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公共文化品牌、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四个方面提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战略,旨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工作进程,丰富群众性的文化活动,逐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关键词:公共文化;文化服务;精准供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工作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在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也包含了更多的文化期望。

一、 概念界定

(一)公共文化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二条规定:“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四个特点:公益性、社会性、均等性、便利性。所谓公益性就是指政府为公众免费提供的、不夹杂任何私人利益的服务,旨在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权力和文化需求,这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所在。社会性是指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只起主导作用,担当起应有的职责,履行好公共服务的职能,但绝不是事必躬亲。均等性是指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具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便利性是指政府通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不仅可以给公众的生活带来便利,而且有利于公众的身心健康,这样公众才更愿意参与进来。

(二)精准供给

所谓精准供给是指供给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需求,即供给与需求高度吻合。从供给方(政府)的角度看,精准供给需要具备敏锐和长远的眼光,善于寻找和发现社会公众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种供给绝不是简单地满足公民表面的诉求和低层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首先需要改变此前的粗糙供给模式,针对供给内容单一、缺乏供给弹性等问题,要善于改进,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更好地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对接的欲望,而是积极引领和支持公民自觉追求自身的文化权益,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

二、我省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

尽管近年来我省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较前几年有很大提升,但是公共文化建设和精准供给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总的来说包括两个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总量不够,质量不高;公共文化服务利用效率低下。

(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总量不够,质量不高

从供给方(政府)来讲,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供给总量不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数量少和种类少。公共文化服务包含多个方面,硬件设施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等等,软件设施方面包括公眾云服务平台、智慧平台等数字服务平台,由于我省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因此在公共服务的供给数量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另一个问题就是供给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政府的服务效能不够,供给设施陈旧,低水平、同质化,资源配置错位、缺少数字化服务平台等。

(二)公共文化服务利用效率低下

从需求方(社会公众)来讲,公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使用效率低下是最大的问题,这大大减少了政府供给的积极性。依旧以健身器材和公共图书馆为例,器材生锈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正是公众使用次数少、使用效率低的表现。图书室图书陈旧,但是无人反映,因为本就鲜人问津,政府也就不会花费过多资金和服务于此。如果每一项公共文化服务公众都积极参与到其中,他们不仅可以从中享受到政府为他们提供的文化权益,而且可以使得该项服务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同时,当公众的积极性提高,也会使得政府注意到当地公共文化供给工作的开展,从而才会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

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战略

(一)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也是为巩固思想文化工作基础提供重要支持的必然要求。 我们需要将公共文化发展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建设新型城镇化,新农村的总体规划,要尽快完善协调领导机制,出台相关政策,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公平规范,同时要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供给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评价监督机制,促进各机制间的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此外,还要推动机制体制创新,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服务方式,了解社会公众的真实需求,让文化服务更精准地对接群众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二)打造基层公共文化品牌

公共文化服务是无声的文化事业,是当地的文化名片。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着力打造地方特色服务品牌,推广“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等基层特色公共文化品牌。例如,一些地方以“智慧+”为核心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并在社区中建立“智慧书屋”和“人民书房”;一些地方为无人看管的孩子提供“课后课堂”;也有地方发掘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的优势,建立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中原文化舞台”,“农民舞台艺术”,定期举办戏曲和民间音乐比赛等活动。事实证明,只有建立符合地方特色,贴近人民需求的基层公共文化品牌,才能有效地增强人们的获得感,使更多人受益于公共文化服务。

(三)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建设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是数字化的时代。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增加信息技术投入,整合资源,促进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使所有人真正共享和互动。山东省公共文化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河南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例如,我省第一个区域文化云服务平台--“淄川文化云”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旗袍展览和广播是淄博市淄川区群众参与意识最高的两个项目,因此当地宣传文化部门根据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适当调整,用户反应良好。尽管我们的资源有限,但是我们可以使有限的资源通过网络链接为更多的人服务。

(四)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通过“我们的中国梦”、“中原文化舞台”、“农民舞台艺术”、“文化互通”等活动,活跃城乡人民文化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文化建设。 努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在促进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使人们在寻求知识,寻求幸福和寻求真善美的过程中修身立德,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文化资源日益丰富,群众的文化选择范围空前广泛,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果公共文化供给更新缓慢,与人民群众的胃口不符,自然会导致缺乏吸引力,所以必须要看到我国的公共文化需求正在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当群众呼吁提供动态的和社会化的文化服务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只停留于静态的和非社会的阅读、看报纸和看电影等活动;当社会习惯从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和娱乐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物理空间中。为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必须关注群众文化需求的变化,把握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推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

参考文献:

[1]巫志南.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精准供给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9(1):31-40.

[2]张贺.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精准供给”[J].人民日报,2019(005)

[3]姜雯昱,曹俊文.以数字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实践、困境与对策[J].求实,2018(6):48-61.

作者简介:

付莉,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服务公共文化
基层群文队伍人才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文化馆人的要求
论公共图书馆开办主题展览馆的必要性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关于文化馆(站)数字化服务的几点思考
润例起源与流变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