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色,提“四力”,从新闻“民工”到全媒体精英
2020-09-10李飞云王宁
李飞云 王宁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社会面临着一场防疫抗疫的“硬仗”。对新闻媒体而言,这更是一场“大考”,疫情事件重大、信息海量、任务繁重、节奏紧凑,如何准确及时地向公众传递信息,展现疫情防控工作的方方面面,为疫情防控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是媒体从业者面临的难题。在这场“大考”中,重庆市南岸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转变角色,提升“四力”,练就“十八般武艺”,从新闻“民工”到全媒体精英,为打赢这场疫情报道战提供了强劲动力。
关键词:抗疫报道;“四力”;媒体融合;记者转型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040-02
2020年1月25日,重庆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第二天,南岸融媒体中心全体记者结束春节休假,全员出动奔赴抗疫一线,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采访报道,截至3月10日,融媒体中心全体采编工作人员已连续工作一月有余。
在这场新冠疫情防控战中,南岸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主动转变角色,从新闻记者向全媒体采编工作人员转型,不惜脚力、淬炼眼力、开动脑力、锻炼笔力,从信息筛选、新闻策划、全媒体采编技能等方面发力,为融媒体中心各平台提供了优质的稿源,较好地完成了内宣任务,同时也刷新了外宣记录。统计显示,疫情期间生产的新闻作品是去年同期的2倍,在各级各类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外宣数量是去年同期的5倍,其中《人民日报》2条,人民网、新华网、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34条,《重庆日报》、华龙网等市级媒体发稿200余条。
一、不惜脚力,当离现场最近的“记录者”
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不同于普通的报道,有价值的新闻现场往往是最危险的地方,如果一味追求新闻价值,不顾防控要求,不仅会使记者陷入危险,还有可能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但仅从外围进行报道,显然是隔靴搔痒,没有尽到记者的职责。面对这样的情况,南岸融媒体中心要求全体记者在遵守防控命令,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离“一线”尽可能近一点。
为打好这场抗疫报道战,按照市级各级领导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报道,新闻工作者要在一线、在岗位、在状态,疫情不退,工作力度不减、工作状态不变。在近两个月的报道工作中,南岸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到过社区,随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排查,爬坡上坎;去过南岸区医学隔离观察点,为受众揭开隔离点的神秘面纱;到过确诊患者曾居住的小区,蹲守24小时记录基层防控工作;还去过南岸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探访一线医护工作者。为在元宵节当天记录南岸基层工作者的真实工作状况,记者联系到南岸区一个镇,跟随6位社区党委书记,真实记录了他们从早晨8点到晚上9点的工作状态;为做好我区企业赶制口罩保供的新闻,缓解市民因为物资缺乏产生的恐慌,记者先后5次去企业采访,最晚的一天采访到凌晨两点钟;为了展现南岸疫情防控工作的真实情况,中心策划开展“直击一线”专题报道,其中一些采访对象为南岸援助湖北医护人员,受条件限制,只能用电话和微信采访。而南岸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南岸疾控中心病毒检测点等在普通市民眼中不能去的危险地方,记者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都会义无反顾地“钻”进去,并采写出了《医生+警察 夫妻双双“逆行”》《夫妻俩同抗疫:5天相见不到5小时》《5700名驾驶员坚守一线 把好公交安全运行关》《穿着尿不湿战“疫”》《南岸首例新冠病毒阳性样本这样检出》等可读性较强、传播范围较广的稿件。其中《南岸企業日夜返工 日产口罩七万片》《迎龙镇老夫妻 2000斤蔬菜是我们的一点心意》等报道先后刊载于《人民日报》。
在采访中,记者受到南岸区党员干部投身抗疫一线的感召,纷纷表示,做好抗疫报道,就是以自己的力量为抗疫贡献力量,其中两名90后记者还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淬炼眼力,当好新闻信息的“守门人”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事件,不管是新闻媒体、政府机关部门开办的公众号,还是各家企事业单位开办的公众号,都在产出信息,对南岸融媒体中心来说,还有各个镇街部门长期以来培养的通讯员队伍提供的新闻线索,在疫情防控工作最紧张的时期,中心每天会收到数十条新闻线索,这些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内容真假难辨。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甄别、筛选的过程中,记者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2020年2月初,记者接到某街道提供的一条线索:一位女性社区工作者身怀六甲,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甚至上门宣传排查。这样的事迹固然令人感动,但孕妇本应是被保护的对象,用人单位这样的工作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提倡这样的“奉献”?此信息一经媒体的报道,势必会放大影响,使新闻宣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融媒体中心果断决定放弃这条线索。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传达到人们面前的信息越来越多,多到受众无从选择,而新闻制作的过程却越来越粗糙,新闻、广告、舆论混为一体、分不清楚,真实性更是无从判断。另外,当下我们身处自媒体时代,为了博眼球,许多自媒体、公众号对信息真实性的把关不严。在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事件中,虚假新闻、信息可能会煽动公众的恐慌情绪,产生极大的危害。为杜绝虚假新闻,南岸融媒体中心始终将权威性、真实性放在第一位,对信息的筛选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一是针对确诊病例等信息,只采用南岸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提供的权威数据与信息;二是针对有关部门的疫情防控举措,坚持事先选题审查、事后审稿;三是针对提供的素材与信息,不盲从,坚持让记者到现场采访,进行调查核实后再报道。
三、开动脑力,集思广益人人可作“策划者”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融媒体中心打破了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的策划方式,鼓励每位采编工作人员开展头脑风暴,做好新闻策划。每天下午,融媒体中心会在工作群里召开策划会,各个采编工作人员交流新闻线索,集思广益,做好新闻策划,并为第二天的采访“把脉”。
疫情期间,融媒体中心先后策划了“南岸192小时”“直击一线”“‘疫’地恋”“一手抓疫情防控 一手抓复工复产”等专题、专栏。其中,“南岸192小时”于2020年1月31日推出,当时正处于疫情暴发高峰期,这个主题策划将重点放在重庆市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南岸区委区政府的迅速行动与决策部署上,复盘192个小时内南岸区抗击疫情的重点时间线。“直击一线”栏目连续推出了10期,主要报道南岸区第一批援鄂的医护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定点医院医护人员、疾控中心防控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可以说是绘制了一张南岸疫情防控的全景图,创作出了一系列好稿。“‘疫’地恋”专题在情人节期间推出,采访了3对疫情之下的夫妻的故事,真挚感人,3篇稿件均被新华网、华龙网、上游新闻等媒体平台转载。在疫情过了最高峰值、全国工作重心转向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后,中心开展“一手抓疫情防控 一手抓复工复产”策划,为南岸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记者从之前采访过的一位援鄂医护人员的妻子那里了解到,她当天会趁丈夫中午休息的一点点时间,跟他视频通话。记者在选题会中分享这个选题时,我们立即意识到,奋斗在抗疫一线,与恋人、配偶分隔两地的人员的新闻故事会十分打动读者和观众。在讨论中,多位记者也表示,之前的采访对象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只是之前采访的主题是抗疫中的一线工作人员,并没有把重点放在他们与丈夫或妻子的感情上,于是我们决定开展一场“疫”地恋的策划,经过讨论,选定了3对夫妻。最终,3篇新闻稿件被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选用。这样的“头脑风暴”,使得人人都是策划者,极大地调动了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新闻宣传效果也大幅优化。
四、锻炼笔力,“多兵种”配合使记者成为“多面手”
在疫情报道工作中,南岸融媒体中心将工作重心由纸端完全转移到网端,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摄像记者“多兵种”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了记者的“生产力”,用最优化的资源,获取最丰富的新闻素材。
在疫情报道中,中心要求记者将原本的综合报道“三小时成稿”压缩到“一小时成稿”,消息报道“一小时成稿”压缩到“十分钟成稿”,第一时间保障网端平台稿源,同时,还要求新闻尽可能图文并茂、可视化,提高可读性。高标准、严要求极大地锻炼了记者的全媒体采访技能水平。
在以往采访中,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摄像记者虽是一起出动,但实则各自为战。现在,记者会在对新闻题材进行研判的基础上,打出“组合拳”“配合战”。例如,在对南岸区迎龙镇老菜农夫妇收菜送医的采访中,为保证新闻时效性,提高外宣采用概率,记者在到现场了解清楚新闻事实后,决定首先采用图片新闻的形式进行报道,半小时后,这条新闻就出现在了南岸网上,随后经过推送,这条图片新闻第一时间相继在华龙网、上游新闻、重庆日报客户端上刊出。当晚,视频新闻也在南岸网上刊出。随后记者再以通讯形式,对该新闻进行的延展性报道才在南岸网上刊出,而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则刊出了组图。
目前,原本的摄影记者都在视频拍摄和后期制作上有了长足进步,文字记者也基本掌握了视频拍摄的方法,其中部分文字记者还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后期制作。
业务技能的提升使南岸融媒体中心记者连续生产出了不少好的新闻产品,外宣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各级各类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外宣报道200余条(次),其中《人民日报》2条,人民网、新华网、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网端34条。2020年2月2日,记者采写的新闻《七旬夫妇 种菜送医》被《人民日报》以组图形式采用,[1]是南岸融媒体中心首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组图;2月6日,摄影记者采写的图片新闻“南岸口罩生产企业开足马力保供”又一次被《人民日报》采用;[2]2月14日,由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合作拍摄制作的援鄂医生与妻子视频连线隔空表白的小视频,被重庆日报客户端采用。
五、结语
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南岸融媒体中心顶住了压力,经受了考验,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各媒体平台加速融合,倒逼传统媒体记者提升“四力”,以新媒体时代的思维和技能“武装”自己,使南岸融媒体中心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參考文献:
[1] 七旬夫妇 种菜送医[N].人民日报,2020-02-02.
[2]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N].人民日报,2020-02-06.
作者简介:李飞云(1970—),女,重庆涪陵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党媒的媒体融合。
王宁(1986—),女,重庆人,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记者转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