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没有学生的开学典礼 一篇“共抗疫情 爱国力行”的鲜活稿件

2020-09-10熊远树付迪西徐勤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立意开学典礼爱国主义

熊远树 付迪西 徐勤

摘 要: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一场特殊的开学典礼,通过新媒体的报道、转载,成为全城热议的话题,打动无数人的内心。这背后包含了什么特殊的元素?本文通过追溯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析一个通过小切口展现大背景、挖掘大主题的典型案例,以此说明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和发掘能力的重要作用,对新闻采写实践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开学典礼;爱国主义;新闻敏感性;立意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019-02

“重庆市綦江区第一实验小学2020年春季开学典礼,现在开始!首先,进行升旗仪式,请全体肃立,奏唱国歌!敬礼!”……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这是一场“没有一个学生参加”的开学典礼。不过,綦江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全校师生通过视频观看了整个过程。视频长达15分20秒,内容包括参观校园、升旗仪式和校长寄语这些环节。

上游新闻重庆频道2月10日12:24刊发《一场没有学生的开学典礼 却让校长激动流泪》,很快引起各方关注,并被各大网站转发。《重庆晨报》次日头版倒头条转载《一场没有学生的开学典礼 却让校长激动流泪》,《重庆日报》次日9版头条转载该条新闻,并配快评《未来中国的样子》。

这篇稿件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这篇将抗击疫情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贯通起来的稿件让不少读者感动得热泪盈眶,唤起大家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共克时艰,同心战“疫”。

一、开学第一课不能没有升旗仪式

春节前,湖北省多个地区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快蔓延至全国,重庆也不例外。1月24日,重庆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整个重庆加入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1月27日,重庆市教委发布消息“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延迟春季学期开学时间”;2月6日,重庆市教委再次发布消息,“决定我市各级各类学校2月底前不开学”。这样,原定于2月10日全市中小学校开学的日子,因为疫情,不得不推迟。

学生不能到学校集中学习,但学习不能耽误,所有教育工作者为“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做着各种努力。綦江区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张吉惠坦言起初就是一个朴实的想法,希望带着老师和孩子们跟随镜头看看许久未见的校园。

我们向来重视“仪式感”,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曾说,“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同样,在学习和成长中也需要仪式感。

一场正规的开学典礼,升旗仪式不能少。于是,张吉惠萌生了举行整场开学典礼的想法,从进入校门到升旗仪式,再到开学致辞,一个不缺。“这是一个开始,每个新的学期,我们都满怀希望地踏上征程!这是一种态度,我们要让国旗在开学第一天如期升起!这是一场宣言,要让孩子们知道,无论在多大困难面前,都不应该停下脚步!”

张吉惠找到也在学校值班的德育副主任李綦玲,两人一个录像,一个出镜,用普通手机拍摄。“因为升国旗的地方,距离放国歌的音响很远,所以又找来后勤主任廖正坤来放国歌。”视频拍完,但大家都不会剪辑。正发愁时,副校长陈昌云主动表示自己会视频剪辑。

让孩子们在电脑前举行开学典礼,在我们国家负重克难的紧迫时刻,用这场仪式唤起的不仅仅是前进的力量,它更多地将坚强与笃定、乐观与从容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灵。用户或读者看到孩子们在电脑前庄重的敬礼,也会获得一种无以言说的强大力量,并感受到国家、民族未来的无尽希望,即蕴藏在这些孩子身上。

二、让学生唱响新时代爱国主义主旋律

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南开大学时指出,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全新的战略谋划,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安排。其中,要求大众传媒“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

大众传媒如何创新方法手段,使爱国主义宣传报道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是关键。上游新闻重庆频道2月10日刊发的《一场没有学生的开学典礼 却让校长激动流泪》就是这样的优秀报道案例。

2月10日上午10:40左右,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接到用户爆料称,一段视频正在刷爆他的朋友圈。这段视频展现的是綦江区第一实验小学举行了一场没有学生的开学典礼,所有学生通过视频观看。

校长在视频中首先带领学生们参观校园,然后现场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操场空荡荡的,仅校长一个人站在那里,她饱含泪水,戴着口罩唱着国歌。随后,她庄重地走上国旗台,向台下鞠躬敬礼,并开始长达10分钟的开学寄语。

开学仪式上的所有环节都是那么庄重,校长在国旗下的讲话更是直抵人的心田,让人感动。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这位校长用她独特的方式为学生们送上了一份特殊的开学礼物和一次特别的爱国主义教育。记者敏锐地感觉到,这绝对是一个极佳的题材,立即与当事学校的校长张吉惠取得联系。整个采访过程很顺利,记者迅速完成稿件《一场没有学生的开学典礼 却让校长激动流泪》,并配發这场特殊开学典礼的视频,于中午12:24刊发。很快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有綦江区居民跟帖介绍“我们几乎是全城区都在讨论这场开学典礼”。

为更好地展现这篇稿件的效果,11日记者来到綦江城区,面对面地采访张吉惠校长。她不仅将整个开学典礼现场还原,还介绍了背后的故事、自己的初衷愿望、学校防疫工作的内容、目前网络授课的情况、家长和学生们的反馈。

对此,记者写下《没有一个学生的开学典礼续:开学第一课不能没有升旗仪式》,并在稿件中强化张校长关于将抗击疫情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贯通起来的内容:

当五星红旗升起,国歌响起的时候,内心深处被触动了。我想到我们的祖国正在面临困难,国歌唱起国旗飘起来时,又能给大家带来无穷的力量,能振奋人心。

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完成我们的学习任务,共同以此来抗击疫情。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通过学习,成为像钟南山爷爷一样,在危难时刻有能力保护好大家的人。只有通过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人生才有意义。

防控疫情,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国事。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让我们全校师生一道,“抗疫保学,居家上课,不负韶华,尽责为国”,保证学习好,保持身体好!我们在强大的祖国的支撑下,遵守要求,统一行动,病毒一定会被我们消灭干净!

我们有这么强大的祖国作为支撑,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万众一心共同抗击疫情,我相信,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們就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看到孩子们返校时一张张笑脸。

三、“点赞!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

这场线上开学典礼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个校长和两位工作人员。但这场线上开学典礼又不普通,因为这样的仪式感催人奋进,特别是在当前情况下,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不仅是一场开学典礼,更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这个关键时期,正是树立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期。看到视频中流泪的校长,视频另一端,孩子们在家中纷纷肃立行礼,立誓“一定要好好读书,为祖国不再受病毒侵袭而读书”。

目前,《一场没有学生的开学典礼 却让校长激动流泪》稿件仅在上游新闻的阅读量就突破120万次,用户纷纷留言称赞:“这场升旗仪式看得热泪盈眶”“防疫时期,校长的举动,我们很受感动,点赞”“校长的举动藏着的是对孩子们的爱”“点赞!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校长的小举动,藏着的是对孩子们的大爱”……

“我真的好想回学校,想跟我的学生在一起!”綦江区第一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杨小凤看完这场特殊的开学典礼后,早已哭湿了脸颊,心疼又感动。她说,虽然没有老师和学生在现场,但她与学生们的心早已连在了一起。她特别想念自己的学生,等到可以与孩子面对面交流学习时,她一定会更珍惜,更爱护他们。

谢丹是一位年轻老师,看完视频后也哭了,“我们不是孤军奋战!”她说,张校长以身作则,给孩子们讲了一堂“责任与担当”的课。“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职责,有责任,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被困难打倒。”谢丹将这番话发到班级群里。班上有一个学生的父母是医务人员,他说:“疫情面前,我的妈妈爸爸冲到了一线,老师这番话让我更理解了他们的伟大!”

家长群里一段视频让人印象深刻,一个男生戴着红领巾敬礼,眼里饱含着泪水。他叫何家俊,其父介绍:何家俊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开学典礼当天早上7点他就起床,穿上校服,戴上红领巾。当升国旗时,他一边敬礼一边唱歌,眼泪流了出来。何家俊表示,他受到家人的影响,梦想是当解放军。“解放军无私无畏,遇到危险不畏艰难,冲在第一线,真正地为人民做事,是我最大的梦想。”

《一场没有学生的开学典礼 却让校长激动流泪》是一篇选题准立意高的报道,是一篇有品质有思想的报道,是一篇小切口大主题的报道。文字朴实生动,讲述“共抗疫情,爱国力行”故事,用看似最平常的开学典礼演绎出师生之爱、教育之爱、爱国情怀。虽然是“空中连线”,但校长、老师和学生们可以触及彼此的心跳。张吉惠校长就说:“我真的没想到,学校录的这个视频经过上游新闻的报道,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看到视频里的自己,看到空寂的操场,升起的国旗,奏响的国歌,翻涌起的感慨不止一次触动泪眼,我感觉到了肩上的责任!”

猜你喜欢

立意开学典礼爱国主义
和冬奥一起向未来
开学典礼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说“立意”
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
论新材料作文讲评课的三个环节
把作文教学的根深扎进阅读教学的沃土
惠水县老年大学举行秋季开学典礼
西班牙政客怕挨骂缺席开学典礼 学生痛斥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