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探讨

2020-09-10李会莲

高考·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李会莲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要求,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们对学生知识技能与学习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视,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高中数学是重点课程,要学好数学,教师就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够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非常重视。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知识运用能力

高中课程非常的紧密,学习任务繁多,光靠老师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与老师一起配合才能提高效率。因此,要想高效率的与老师配合学习的话,教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有自己的掌握分寸,能够学会自己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比单纯靠老师的讲解要高。所以,如果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不强的话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加学习的压力。下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点参考价值与帮助。

1.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运用的能力,就要改变传統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中的首要位置,以学生为主体。因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考察,学生只有学会自主学习与探究,才能够懂得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采取“灌溉式”的教育,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减少,学生一味的听老师讲,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自身能力的培养也就非常的缺乏机会了。所以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锻炼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创造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在面对问题时要有技巧、有方向的引导学生去解答,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为例,高三年级的学生最主要的是复习知识,将所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所以范围非常的广泛,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学习绝对值不等式需要运用到绝对值得几何意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两个旧知识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进行串联。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进行复习,然后带学生探讨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让学生能够运用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解决相关类型的不等式问题,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和整体代换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平方的方法转化成同解不等式,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广阔性、以及划归与转化的能力,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就能够非常的灵活了[1]。

2.创建教学情景

教师要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的方法进行,一个好的教学情景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创造机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个问题情景,将教学内容的疑问性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教师则要合理的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和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进行设计,将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就需要不断思考,应该运用什么知识和方法去解答,让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教师用契合生活实际的问题来设计教学情景能够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把数学与学生自己的生活认知联系起来,这样就便于学生理解和解答,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对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以《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创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景,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让学生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概念,将三者的概念用具体的事物代替,让学生容易理解,然后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判断中论证概念,能够自己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教材中的题目进行解答。教学情景的创设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情景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学会利用原有的知识来拓展新的知识,解决当前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联系的紧密性,逐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情景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和具体,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熟练和灵活[2]。

3.将数学生活化,增加学生知识运用的空间

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将数学知识渗透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增加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更好的训练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还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转化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有意识的设计与生活实际所关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的,还要锻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观察力,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如在教学《抛物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的抛出物品,观察抛出的轨迹,像学生初步灌输抛物线的概念,学生就能够形象的理解了。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地位,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多用数学思维去考虑问题,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训练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运用数学重视,感受生活的数学与数学的生活,沟通数学解决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点。从学生的生活认真水平和数学能力出发,以学的生活为背景设计一些数学问题,为学生创造数学知识运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数学知识运用的越多,越广泛,学生的运用能力也就越强,所以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需要生活[3]。

4.结语

数学知识的运用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有关,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思考怎样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凯燕.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2018,4(29):28-28.

[2]张晓辉.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16(2):98-99.

[3]廖海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J].未来英才,2019,1(6):15-15.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