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高考改革的影响及考生应对策略

2020-09-10郑贵英

高考·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考改革新高考应对策略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新高考改革模式及改革进程,探讨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新形势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而为考生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高考;高考改革;应对策略

2019年,辽宁、河北、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陆续发布了高考综合方案,作为新高考第三批改革试点地区,以上省市高考改革均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截至2018年,全国已有14个省市逐步加入新高考改革行列,覆盖面接近高考考生总量的50%左右,新高考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可谓影响深远。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考生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新形势,考生更加需要认真分析,合理选择,在新高考的招生、录取的形势下有效规划未来。

一、高考新政策下,需要科学有效地进行选科

新高考改革采用“3+3”模式,除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科目外,还要求学生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门学科中自主选择3科纳入高考总成绩。此举不仅打破了从前的文理分科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同时,也给广大考生也带来了如何选科这个问题上的艰难抉择。

首先,新高考选科能够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我国的文理分科制度始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后,至今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文理分科制度下,学生只能在文科或理科中选择其一,之后在学校接受分别教育。时至今日,文理分科制度已然不能满足国家建设需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新高考选科无疑扩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能够使学生依据自身的科目优势及兴趣爱好进行高考科目选择。

其次,新高考选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对一门课程充满兴趣可以提高其学习的投入程度,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并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力。在从前的文理分科制度下,考生可能存在一两科不太感兴趣的科目,而新高考选科赋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能够促使考生深入钻研、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学习方法也会得到有效改善,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出于兴趣所选择的科目,能够增加学生的自律性,因此保持兴趣科目的优势。

最后,新高考选科能够促使学生对未来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新高考政策下,学生必须对将来想学习的专业乃至希望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这集中体现在学生需要根据相关专业的要求选择相应的科目。例如,学生希望考上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那么根据清华大学的土木类专业的报考要求,学生在选择科目时就必须选择物理。因此,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为了报考理想的专业,学生需要对相关专业的招生院校、就业方向以及发展前景等情况有所了解。这样会促使学生对学生对未来有会更加清晰地认知。

由此可见,新高考选科要求在赋予自主选择权利的同时,也要求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选择。

二、综合素质评价,究竟在评些什么?

在新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内容。具体而言,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个维度。综合素质评价不是通过为每个学生打分来进行比较,而是对针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特点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察和记录分析。新高考改革要求在以高考成绩的基础上,同时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进行录取。此举突破了以往仅针对学业因素进行评价的传统模式的桎梏,极大地推动了综合素质评价在中学教育中的实施,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高中教师能够通过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的成长历程进行科学分析,合理引导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发扬自身长处,建立自信,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自我反思,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其二,高校招生工作中将合理利用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依据人才培养要求针对档案进行研究分析,对考生作出客觀评价,实现了从选“分”到选“人”的根本性改变。总之,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能够改善从前考评工作中仅对学业因素进行评价录取的问题,旨在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这也在本质上体现了新高考改革力求让高考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

当前,尽管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评价体系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也实现了高校招生选拔的变革,意味着今后的评价录取将不仅仅重视外在分数的高低,而是更加尊重教育真正的内在价值,综合考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了价值理性的回归。同时,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也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不仅要求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更要加强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加深课外实践活动的参与。

当分数不再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时,学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及课外实践活动,从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的兴趣,展现出一个立体而全面的自己。这样不仅有助于考生进一步认识自己、提升自己,也有助于高校增加对考生的了解,将符合条件的考生录取到相应的专业。

三、多元录取,考生自主性发展的试金石

新高考改革最终要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新模式。近年来,综合评价录取、自主招生选拔等录取方式不断丰富并实践着新高考改革“多元录取”的招生理念。从中不难窥出,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模式在新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高考的价值追求不再是唯分数论,而是向尊重不同人才个性转变。

以2018年清北的录取数据为例,2018年清北录取学生总计约6500人,其中,凭借高考裸分录取的学生仅占总量的20%,而保送生则占比6%,自主选拔降分以及自主选拔降一本线的比例加起来高达39%。此外,新高考改革后,多所高校针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申请条件之一:高中阶段公开发表过论文、公开出版过书籍或撰写过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仅仅凭借较高的高考成绩,在多元录取中也未必能占据录取结果的绝对优势。多元录取正在倒逼着高中阶段的教育工作开始转向重视素质教育,传统高考选拔功能过于突出的局面将会有所改善,开始转向发掘学生的兴趣点与个性特长。这将会大大增强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其自主性发展的路径也将会更加丰富多元。

结语新高考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优势,这也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本质体现。在不断改革的高考浪潮中,教育环节的各方参与者都应该不懈努力,积极关注新高考改革进程,助力教育和考生的进步发展。对于广大考生而言,焦虑和纠结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唯有理性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方为致胜法宝。

参考文献

①王斌林:《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学校和学生的应对》,《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年第13期。

②陈晓东:《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改革中的应用》,《知识经济》,2019年第6期。

③李雄鹰:《高考改革与高考研究40年的回顾与反思——兼评国外高校招考制度研究》,《教育与考试》,2019年第3期。

作者简介:郑贵英,女,1976年9月4日出生,籍贯:福建福清。现任教于福清融城中学英语组高中部。单位:福清融城中学

猜你喜欢

高考改革新高考应对策略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