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问题调查及对策探析

2020-09-10张磊丁璐

关键词:对策探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张磊 丁璐

摘  要:人的生命存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生命的意义感(meaning in life),指的是个体积极寻找意义并发现自己的生活有多大意义的程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人们意识到生命的顽强性。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现状进行调查,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标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即使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生命意义的总体状况良好,生命意义感平均水平达 50 分以上;(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四同学的生命意义感影响最大;(3)不同学科的生命意义感差异显著;(4)处于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地的大学生在拥有意义感、寻求意义感以及量表总分均与未处于突发地的大学生存在較大差异。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命意义感;对策探析

青年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了解他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对于生命的理解和生命的思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方面,有助于丰富关于生命意义感的研究,特别是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研究;在实践方面,有助于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在特殊时期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对当前教育和管理进行指导,同时为学生以后的生命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标准。

一、生命意义研究现状

生命是一切活动的基础。生命意义感作为一种心理结构,对于个人而言十分重要,是防止自杀倾向的保护性因素。神经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认为,寻找生活的意义是每个人的主要动力,即使我们面临着不可避免的痛苦,我们也有寻找生命意义的自由意志[1]。他进一步指出,意义是要被发现的东西,不是给予的东西,也不是发明出来的东西。同样地,Steger和他的同事们将生命的意义定义为一个人的存在和存在的本质所产生的意义和感受到的意义[2]。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学生样本中生命意义感已被证明是抑郁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变量,也是感恩、勇气和自杀意念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即部分解释了这些结果对自杀意念的缓冲作用。在社区样本中生命意义感也被证明是生活原因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老年人考虑自杀的可能性[3]。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生命意义感被概念化为一种连贯性,它也被发现在以情绪为导向的应对、避免分心的应对和学生的自杀表现之间起调节作用,尤其是在女性中[4]。根据现有的文献,生命意义感既可以作为中介,也可以作为调节者,或解释因素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如调节特定风险或保护因素与自杀表现之间的关系,或缓和(通过弱化)风险因素与自杀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到目前为止,最广泛使用的衡量生命意义的自我报告工具是生活意义问卷(MLQ)。它由两个亚量表组成;寻求意义感(Search for Meaning,MLQ-S)、拥有意义感(Presence of Meaning, MLQ-P)。意义的存在构念是指生命中意义的实际体验,而意义的寻找构念则是指生命中意义的寻找和获得的过程。人们一致认为,意义的存在有利于主观幸福感,但在寻找意义方面的研究结果却是喜忧参半。斯泰格把对意义的探索称为人类个性中一个独特的、未被充分重视的维度,不同于对个性和认知风格的更广泛衡量,其标志是对生活中各种想法的深思熟虑的开放态度。当个人需要寻找意义时,这似乎意味着他们的生活缺乏意义。概念问题涉及到MLQ的解释分数。过去的研究表明,MLQ-S分数明显与神经质、抑郁、负性情绪的测试分数呈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不相关,但是MLQ-P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然而,其他最近的研究发现,虽然存在意义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但在这种相关关系中,相比于低寻求意义个体,高寻求意义个体的存在意义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更高,这意味着寻找意义发挥了积极作用。一项发展性研究还表明,在青春期和成年初期,对生活目标的追求与生活满意度的提高有关;另一项关于压力调节的实验研究发现,当被试被要求思考他们生活中预期的压力时,他们在寻找意义方面的得分有所提高[5]。无论无何,意义感始终起到缓冲作用,让人们控制自己的生活,从而使他们更有压力。在面对未来的压力时,对生活意义的追求有助于他们以更连贯的方式理解即将发生的不良事件[6]。

综上所述,当前的研究将生命意义感作为一种抑制自杀的构念,这对于教育者来说十分重要,也启示教育者要重视生命教育。而以往的研究背景均为在正常情景下,而在突发公共事件下,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结果分析,并进行对策探析,希望可以给广大教育者带来一定启示。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为大一到大四的大学生,发放问卷 2140份,收回有效问卷 1942 份。在有效被试中,男生 572名,女生 1370名;大一学生 829名,大二学生 516 名,大三学生 423名,大四学生174 名;理工农医类658名,人文社科857名,艺术类427名;户籍为城镇的学生 763 名,农村学生1179名;所处广东的学生1551名,所处湖北的学生187名,其他地方的204名,其中有138名学生处于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地(以下简称突发地),1804名学生未处于突发地。

(二)研究工具

由Steger等(2006)编制,王鑫强(2013)修订。其中拥有意义感(presenceofmeaning,MLQ-P)共5题,分别是第2、4、7、8、9题。寻求意义感(searchformeaning,MLQ-S)共5题,分别是第1、3、5、6、10题。每个分量表均由5题组成,采用7点评分:从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共10个项目,第1-9个项目来自于刘思斯和甘怡群的研究,第10个项目来源自王孟成和戴晓阳的研究,第2个项目为反向计分。本研究中,两个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35,0.771。

(三)研究结果

两维度得分如表1所示,对它们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t=186.825,P<0.001。所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大学生在寻求意义感分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拥有意义感维度的得分;男女大学生在量表总分、拥有意义感分以及寻求意义感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以年级作为自变量,拥有意义感、寻求意义感及总分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寻求意义感和生命意义感的差别是显著的。而后进行LSD检验发现:(1)大四同学的拥有意义感略低于大一同学的拥有意义感(p=0.079,边缘显著);(2)寻求意义感的顺序排列:大一>大二>大四>大三;(3)大一同学的生命意义感显著大于大二同学、大三同学、大四同学的,大二同学、大三同学、大四同学之间的生命意义感无显著差异。

以專业类别作为自变量,拥有意义感、寻求意义感及总分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专业类别的对大学生的拥有意义感、寻求意义感和生命意义感的作用均是显著的。而后进行LSD检验发现:(1)拥有意义感的排序为: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社科类>理工农医类;(2)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的寻求意义感显著高于艺术类大学生和理工农医类大学生的,而艺术类大学生与理工农医类大学生寻求意义感无显著差异;(3)生命意义感总分排序为: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社科类>理工农医类。

对不同户籍地的大学生的拥有意义感分、寻求意义感以及生命意义感总分进行t检验,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不同户籍地大学生在拥有意义感分、寻求意义感以及量表总分上均没有显著差异。

以所在地作为自变量,拥有意义感、寻求意义感及总分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所在不同区域对大学生的寻求意义感的影响边缘显著(p=0.067)。而后进行LSD检验发现:(1)湖北地区大学生的寻求意义感显著高于广东地区大学生的(p=0.020<0.05),略高于其他地方大学生的寻求意义感(p=0.094),广东地区大学生和其他地区大学生的寻求意义感无显著差异;(2)广东地区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略高于湖北地区大学生的(p=0.057),而与其他地区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无显著差异。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发现是否处于突发地的大学生在拥有意义感分、寻求意义感以及量表总分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最近处于突发地大学生的拥有意义感分、寻求意义感以及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没有处于突发地大学生的。

以性别、年级、专业、所处地域、是否进入突发地、户籍地作为自变量,拥有幸福感、寻求幸福感、生命幸福感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是否处于突发地×年级的交互效应显著(F=2.729,p=0.012<0.05),在三个因变量水平上均显著,并且发现是否处于突发地主要影响大四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三、讨论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基本现状

由结果得知:即使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总体状况较好,生命意义感平均水平达 50 分以上。寻求意义感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拥有意义感维度得分,男女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拥有意义感着重于状态和结果,寻求意义感着重于过程,在生命早期特别是在大学阶段,人们会具有强烈的动机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因此大学生的寻求意义感显著高于拥有意义感。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维度

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寻求意义感的年级顺序排列为:大一>大二>大四>大三,大一同学的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大学生,大二同学、大三同学、大四同学之间的生命意义感无显著差异。其原因认为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憧憬未来,而随着年级的增加和知识的丰富,逐渐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寻求动机也随之降低。大四学生正处于毕业论文创作和找工作的关键时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这两项重要事件的进行,使得大四学生有些焦虑,从而加强对生命意义感的寻求。

高鹏等人研究发现,理工类学生生命意义感得分低于文科类[7],与本研究结果相吻合。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相比于理工类大学生比较感性、情感更加丰富,对于生活、生命的思考更多,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激发他们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因此寻求动机更强。而艺术类大学生如美术生、音乐生、体育生等情感、想法、思考可体现在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中,这是艺体生情感情绪宣泄的出口。通过访谈得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艺术类大学生都通过自身方式表达情感:美术生通过绘画、设计海报等等,音乐生通过创作歌曲,故拥有较高生命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会因地区而有所不同。在突发地的大学生的体验感更强,更能强烈地体验到生命的脆弱。这一切都会激发大学生对于生命意义感的思考,因此其寻求意义感高于其他地区的大学生。

处于突发地的大学生的拥有意义感、寻求意义感以及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没有处于突发地的大学生。也就是处于突发地的大学生在经历或者见证这一事件,其生命意义感会降低。他们身体上要接受检查,心理方面会感受到创伤。此外,在处于突发地的大学生中,大四年级的差异最为显著,即处于突发地的大四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显著低于未处于突发地的学生。大四学生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打乱原有的计划,加之突发地的影响,从而降低生命意义感。

四、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带来很大的影响。为如何进行有效生命教育,研究认为有以下对策。

(一)制定个性化的生命意义感提升策略

大四年级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压力比较大的阶段,既面临着毕业论文创作和就业的双重考验,又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高校推迟开学,大四学生无法返校完成论文撰写,也无法参加招聘会。诸多因素增加大四学生寻求生命意义感的动机,而处于突发地的大四学生生命意义感显著降低,表明在突发地的所见所闻使他们的心理受到创伤,从而降低生命意义感。虽然国家已经在很多层面帮助大四学生缓解就业压力,例如扩大硕士招生规模,规模同比可能增加18.9万,扩大专升本规模,规模同比可能增加32.2万。同时扩大重点领域的招聘,比如中小学的教师等等,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仍然是一个难题。因此高校一方面要组织线上招聘会引导大学生通过线上求职、就业;另一方面辅导员、班主任要重点关注大四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年级相比,大四学生所背负的压力更大,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果毕业生表现出生命意识淡漠、生活消极的状态,辅导员或班主任需要及时联系家长进行必要干预。

由于学科专业背景不同,人文社科类大学生对哲学、社会类问题的思考更多,其寻求生命意义感的动机很足,而理工农医类大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枯燥、专业受关注度低,导致其生命意义感水平较低。因此针对理工农医类大学生,在线上学习尽量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并引导学生将课堂教学和具体生活实践相结合,及早展开职业生涯教育,帮助他们设置合理的就业方向和目标[8]。对人文社科类大学生而言,虽然他们探索生命意义感的动机很足,但很多时候如果只是停留于思想层面而不去实践,也会陷于被动。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也要鼓励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并且要培养合理宣泄情绪的方式,释放压力。针对艺术类大学,虽然本研究中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阶段艺术类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较好,但仍有部分艺术生存在学习松散,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因此要安排丰富的学习内容,避免艺术类大学生偷懒和意志丧失。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湖北区域以及处于突发地的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低于其他大学生的,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与辅导,以免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高校可以对这一群体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并以“生命”作为相关主题,一方面帮助其心理健康恢复,另一方面提升对于生命的认识。同时要对这些同学进行长时追踪,PTSD有时表现得并不会那么明显,会造成“没事”的假象,甚至有时当事人都不会察觉。因此一定要建立档案,长时追踪,以避免意外的发生。

(二)抓住时机,开展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对于生命的思考,因此高校要抓住这一特殊时机,充分利用在线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线上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和反思。如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团学组织、班级等各级组织展开充分学习,引导大家进行探索与生命意义的相关问题。总之,学校要把握好这个关键时期,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并积极思考生命的内涵,鼓励大学生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主动追求更高的生命目标。

同时,要提高大学生的生命同理心。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又叫做共情或共感,指的是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对来访者情绪情感的一种“感同身受”的把握。生命同理心指个体对于生命平等这个概念的深刻认知与理解。人们在生命意义判断中常以自我中心化,而忽略其他生物的平等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人与人平等,人与动物平等,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建立生命同理心,生命意义感不应当只关注个人的生命感受,还应该对其他生命予以尊重,这是对生命本身价值的认可。地球之上任何生物的生命都难得可贵,需要尊重和敬畏。

(三)多措并举,促进生命教育常态化

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并珍惜生命。当前校园里出现的轻视自己生命或者轻视他人生命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有一些轰动全国的校园事件,例如复旦医学院的黄洋案、马加爵特大杀人案等。高等教育除了要教授学生们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水平,也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结合起来,多措并举,积极地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很多内容依托于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只有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与他人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才有可能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价值观。

其次,生命教育要积极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将生命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积极健康的生命态度;鼓励全员参与,将生命教育与日常教育结合在一起。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在这里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因此保持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诉求表达和心理求助。生命教育需要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引领和陪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

最后,结合第二课堂,丰富生命教育内容。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彰显生命的伟大与独特。除积极建设校园社团文化外,还可以在校园内积极建设群体自助组织,例如惠州学院要求在班级里设置心理委员并定期举行线上和线下培训。心理互助组织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心理沙龙、心理电影欣赏等等。通过倾诉与分享,搭建相互理解的桥梁,在大学生中间建立生命情感的纽带。

参考文献:

[1](美)弗兰克尔V E.追寻生命的意义[M].何忠强,杨凤池,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69-70.

[2]Steger MF,Frazier P,Oishi S,et al.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assessing the presence of and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 [J].Couns Psychol,2006,53(1):80-93.

[3]Kleiman EM, Adams LM, Kashdan TB, Riskind JH. Gratitude and grit indirectly reduce risk of suicidal ideations by enhancing meaning in life: evidence for a mediated moderation model[J]. Res Pers. 2013,47:539–46.

[4]Edwards MJ, Holden RR. Coping, meaning in life, and suicidal manifestations:examining gender differences[J]. Clin Psychol,2001,57:1517–34.

[5]Cotton Bronk K, Hill PL, Lapsley DK, Talib TL, Finch H. Purpose, hope,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three age groups[J]. Posit Psychol,2009,4:500–10.

[6]Park J, Baumeister RF. Meaning in life and adjustment to daily stressors[J]. Posit Psychol,2017;12:333–41.

[7]高鹏,孙茂,张彦昭,孙汶雯,叶嘉毅.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0):41-42.

[8]陈玲玉.理工类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责任编辑  杨慧芝

猜你喜欢

对策探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佳木斯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对策探析
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对策探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的新思考
雾霾治理的对策探析
新审计准则下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