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020-09-10秦子朋

高考·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秦子朋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笔者结合自身高中历史教学实际情况,指出人文精神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意义和作用,并为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教学策略。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人文精神是人类一种普遍性的自我关怀,它具体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怀,肯定并塑造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关注点在于人类价值和精神的表现。当前教育部正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是新课程改革深化的客观要求。

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通过人文教育,可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意义与价值、社会的正确发展方向,并认识到人和自然、社会的本质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有以下重要意义:

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忽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义务教育阶段,部分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信息时代,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接收到大量负面信息等。种种因素造成一些高中生缺乏道德认知,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不遵守校规校纪,以“叛逆”为荣,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关于中国传统美德的课程资源,如孔子的“仁礼”,墨子的“兼爱”等等。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领会到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从而纠正错误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新课标核心素养方面提出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一些学生受错误价值观的影响,缺乏爱国情怀,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些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不乏伟大的爱国者,从古代的屈原、文天祥到近代为国捐躯的广大革命烈士,爱国人物和爱国故事多不胜数,教师在讲述这些内容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学生的家境参差不齐,学生的个人能力有高有低,一些家庭条件或个人条件较差的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部分学生自暴自弃,甚至会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高中历史中的重点之一就是西方人文思想,它讲究自律、平等、理性,鼓励人们为实现自身价值积极进取,不断奋斗。合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负面情绪和心理,重新树立希望和信心。积极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历史学科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上有着其独特的优势,要充分发挥历史学对人文精神培养的功能,笔者在教学中常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标要求,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将知识的传授、学习方法的指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等几个方面看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也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教学活动,领会其中的人文精神,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深入研究历史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挖掘教科书中的关于人文精神培养的内容。比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从鸦片战争失败的史实中,领会到勿忘国耻、为强国富民而努力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从太平天国内讧的教训中,领悟到团结协作、万众一心的团队精神等。教师要在以教科书为基础的前提下,不断地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领悟人文精神内涵。单纯的说教难以直接改变学生的价值观,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保证,必须要改变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讲解启蒙运动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将学生分组,让各组学生讨论并列出启蒙思想对社会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再进行点评、总结,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启蒙思想中的理性、平等、民主等理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悟到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精髓,并提高了合作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最后,要丰富教学评价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价有着直接的导航功能,要更好地造就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进行教育评价观念的革新。除了关注学习成绩外,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的课后作业不光包括课程的重难点知识,还要让学生讲出从中领悟到的历史精神及对自己的启示。教师批改时注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导,以帮助学生更正错误的观念,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理念。

三、总结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强化自身专业素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认知、感悟历史,进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爱国精神,并提高学生的信心、韧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国家、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4

[2]毛琳琳.試析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文理导航,2016,(03):151

[3]刘永山.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之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48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