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被”字句的认知构式语法探究
2020-09-10邵小玲
邵小玲
摘要:汉语中新“被”字句因其形式和语义的不可预测性,引起了学者们对该结构的研究热潮。国内已有学者从概念整合、原型理论、构式压制等方面解释该句式的生成机制。本文试图指出前人研究在理论基础和论证价值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借助转喻剖析该句式的认知动机。最后基于构式网络的继承性,本文证实了“新被字句继承并创新于经典被字句”这一说法。
关键词:新“被”字句;转喻;构式语法;认知语法
一、引言:新“被”字句新在哪里?
在介绍新被字句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传统被字句的结构和意义。传统被字句(又叫典型被字句)表明某事件中,受事对动作行为的非自主和不可控,传递遭受义,比如:小王被(老师)批评了。它是由汉语中传统的“把”字句转换而来,形式可概括为:受事+被+(施事)+及物动词。
然而,新兴“被”格式在形式和语义等方面都显现出了创新之处。比如:“某高校学生被就业”。笔者初步将其形式概括为:...NP...bei+X...。形式上,该句式X槽成分灵活,不仅局限于及物动词。从语料库“被 X”举例中,笔者发现X槽可由形容词、名词、及物动词、数字、介词短语等不同语法成分填充。另一方面,传统被字句中,施事出现或者不出现均可,但新被字句中的施事强制不出现,换言之,“被”和“X槽”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此外,新被字句存在语义矛盾的特点。“就业”本应是句子主语主动实施才能完成的行为,学生自身有选择权,但是该句中“被就业”影射了学生被迫就业或者被谎称就业的信息。当不及物动词进入到X槽中,语义往往涉及复杂事件,包括就业者,信息报道者,就业结果等多种因素。
综上所述,新被字句形式和语义上都具备不可预测性。依据构式语法相关概念:任何语言形式,只要其形式或功能的某些方面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或其他已存在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就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构式。因此,新被字句也是构式。
二、前人关于新“被”字句的分析及挑战
自2010年来,不断有国内学者对新被字句现象作出描写和分析,他们从概念整合、原型理论、构式压制等方面解释该句式的生成机制。这些角度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新被字构式的生成,但忽视了传统句式和新型句式之间的继承网络关系。而二者之间的语法关系对于分析新被字构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的目标是借助转喻理论和构式语法的网络知识观来解释新被字句带来的内在矛盾。首先,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体现了普遍的认知机制。当然,这些机制应该在语言结构中有所反映,转喻引申往往在句法组合或者特定的构式环境下发生(张韧 2007)。因此,用转喻来解释新被字构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其次,构式语法以“构式”概念统摄了从词素到句子各个层面,认为全部语言知识都可以描写为由构式组成的网络或构式库,构式内部具有层级性和承继关系(Goldberg 2013: 17-21)。
本文研究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如何解读新被字构式的形式和功能?第二,新被字句的生成机制和句法动因是什么?第三,新被字句是否独立于传统被字句?如果不是,二者有何联系?
三、新“被”字构式的认知探究
(一)构式的形式和功能
笔者基于前人文献对构式的形式和功能总结如下(杜澄宇2012):
新被字构式:【形式:A+被+X/功能:语义:复杂事件中的遭受义、被迫义和被认定义;语用:反讽揭露事件的操控性,表反讽】
其中A指代事件的蒙受者。X槽成分灵活,影射了一个复杂事件,多表达某些操控人员强迫/误认为X。例如:被高铁:(某些人)被铁路部门强迫乘坐高铁了。
(二)新“被”字句的句法生成动因
基于新被字构式的基本表达式,我们发现,新“被”字句中仅呈现了X,但它传达了X背后包含的复杂事件。说话人希望借助该构式,突出复杂事件中的某个维度。根本原因就是通过转喻机制,用比较凸显的语义内容 X 来转喻整个复杂事件(施春宏2013)。以 “被高铁”为例,可以理解为由于高铁路线的增加导致普通列车车次的减少,因此公众无奈之下乘坐高铁,此处用“被高铁”指代“被强迫乘坐票价相对较高的高铁”。此时,说话人因故有意隐含事件内部原因,因为该表达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社会、经济等因素,难以全面地概括其意义。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新被字句中施事不出现。
(三) 新“被”字句的构式网络表征
从构式网络观来看,新被字句和传统被字句处于同一个网络(inheritance network)中。传统被字构式居于上层,新被字构式继承了它的遭受义和语序,并生成自己的独特句法形式(X槽的开放性)和其他语义(被遭受,被强迫,被认定)。同时,继承关系是基于兩个构式共享的“被”字语义。传统被字句中,通过“被”字表达了遭受(典型义)义或承受义。在新被字句中,遭受义延续,即对上层构式的继承。从历时特征来看,“被”字语法化或者虚化的程度并不是特别强,由此可见词汇和构式之间的互动。创新关系体现于二者的转喻机制。为了凸显某个语义特征,新被字句在句法上直接投射该词类。
分析了新被字句和传统被字句的关系后,可能有读者质疑:既然有继承关系,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字句还是新被字句?这需要从形式(包括施事的出现,动词的及物性;把字句的转换)和语义(遭受义,被迫义,被认定),语用(反讽)和语境等多种因素综合判定。例如:这次我考试有一半题没做,但在老师的努力下,我被及格了。该句讨论的事件是:老师让我通过了考试,且“老师”作为施事出现在句中。在情感上它与传统被字句有吻合点,表明说话人处于受益方,而非遭受方。此外,我们可以对照英语 “The teacher passed me or failed me”,推断出汉语中及格也可以作为及物动词。综上,笔者认为该表达是传统被字句。
四、结语
本文从认知构式语法的角度,讨论了新被字构式的形式与功能;生成机制及其与传统被字构式的网络关系。具体来说,新被字句形式可概括为:[NP...被X...],功能包括遭受义,被迫义和被认定义。它由传统被字句的转喻生成,继承并创新于传统被字句。此外,本文通过对两个构式的判断方法,再次验证了认知语义学的概念语义观:语义和语用不可分离,且语言单位的字面义和百科知识义相互联系。
参考文献:
[1]Goldberg, A. 2013.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es[C]∥T. Hoffmann &G. Trousdale.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5-31.
[2]杜澄宇. 新兴“被XX”构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3]施春宏.新“被”字式的生成机制、语义理解及语用效应[J].当代修辞学,2013(01):12-28.
[4]张韧.转喻的构式化表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0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