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20-09-10唐东
唐东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程推进,初中数学课堂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数学教师探究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分层教学策略可以帮助不同成绩段的同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到了因材施教,针对性的教学,教师通过研究分层教学策略可以找出不同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设置不同层次的管理办法,最终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应用
引言:
教师探究分层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策略,给出针对性的、具有层次变化的教学方略,这样可以兼顾不同成绩分层的学生,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由于学生个体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上都有所差异,所以教师不能够对所有学生要求都一致,所以因材施教可以创建高效数学课堂。
一、分层教学策略的含义
(一)分层教学策略的含义及教学特点
分层教学策略是指在学生个体具有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个性化差异时,教师针对不同学生采用层次分明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针,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体能够掌握知识,锻炼数学思维,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二)分层教学策略的教学特点
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求教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方略,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让他们都能够学到应有的知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由于学生在学习水平上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成绩处于上游的学生,保持住当前的优秀成绩并获取更大的潜力,让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在稳中求进,由浅入深的逐渐进步,让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把握好考试中的简单题和中等题,规范解题过程,在打好基础的过程中获取更大的进步空间。每一部分学生的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策略也不同,但是最终的教学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二、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用性很强,所以目前很多高中学校都采用了分层教学策略,分层策略在数学实践中的实际应用主要应用于:设置分组,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根据层次为学生制定不同的练习标准。
(一)通过设置分组学生帮助学生互助互赢
教师通过设置分组让不同的学生被分派到不同的组内,这样方便教师开展分层教学策略,教师在设置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学生自身的感受和学习水平,还要将分层教学策略应用到分派组员上,不能放弃每一位学生,要将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都考虑在内。在设置分组的时候,同一小组的成员在成绩跨度上不要太大,教师应当将上游成绩的同学和中游成绩的同学搭配组成一个小组,中游同学和下游同学搭配成小组,形成“一帮一”的成员分布特点。
教师在进行课堂实践的过程中为了顾及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进度,容易忽视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所以教师为不同学生设置成绩跨度不大的小组,可以让不同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上游成绩的学生可以帮助中游成绩的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成绩有所拔高,也能够让上游学生为中游学生讲解数学题目或者解答疑惑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中游成绩的学生可以帮助下游成绩的同学打好基础,也能够在帮助下游同学的过程中,将知识更加熟练地应用,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小组之内的成员互帮互助,达到共赢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华师版八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数据整理时,由于这一部分的内容较为简单,且应用性较强,所以理解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很快的掌握数据整理的知识,并应用在解题过程中,这类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可以很快的将题目中的描述转化为数学语言。平均数、中数、众数这几个知识点较为简单,但是在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中,方差就较为复杂,计算的公式冗杂且计算量很大,学习水平高的同学可以很快的掌握这些内容,并能高效地应用在解题过程中,成绩处于中游的同学,在学好平均数、中数和众数这几个知识点之后,在学习方差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计算问题,而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在学习数据整理和初步处理时,容易混淆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的概念。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帮互助,学习水平处于上游的同学帮助中游同学加强计算能力,学习水平中游的同学,帮助上游同学巩固知识,学习水平中游的同学帮助下游同学理解概念,分清数据整理的指标,学习水平下游的同学帮助学习中游水平的同学加深对数据整理指标的记忆。教师也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同学间互帮互助,形成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二)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不同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基础题目之后,还要学会对新知识进行应用和拓展,学会举一反三;对于学习能力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要让这一部分学生把握基础知识,锻炼计算能力,做到稳中求进、逐渐进步;而对于学习能力下游水平的学生,教师则需要要求他们把握基础知识,夯实基础,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要出现低等错误和计算上的错误。例如教师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知识时,需要要求学习水平高的同学,在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时候要采取不同的判定定理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判定或者通过制作辅助线来解决判定平行四边形的难题;而针对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则需要要求他们把握好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做题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找出要使用哪一条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定理,做到及时的输出知识;而下游同学则需要牢牢地把握住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基础知识,将基础概念输入到知识体系中,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够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三)根据不同层次为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标准
教师也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练习标准和考核方式,对于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就是要为他们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让这部分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而言,他们容易出现计算上的失误,所以教师要针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计算量的培训,为他们布置一些计算量大的习题,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而对于学习水平处于下游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布置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在保障一定的计算量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规范的解答题目。例如在学习分式的计算这一章节时,教师要为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布置一些高难度的应用题;为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布置一些计算题,例如分式的加减乘方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锻炼这部分同学分式通分和合并同类项的能力;教师为学习水平處于下游的学生布置一些简单计算,让学生学会分式计算的过程,规范解题步骤,将分式进行通分,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再进行合并同类项,最后进行化简。
结束语:
在目前的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分层教学策略在教学上的优势,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分组、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课外练习和不同的评价考核标准,以此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知识,完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最终实现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孙娜.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构建之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8(05):72-73.
[2]颜金钟. 试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隐性分层教学[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83.
[3]麦初晓.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进行分层教学的探究[J].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8(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