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运用
2020-09-10李文洪
李文洪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其主要作用在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投入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某一节课而言,教师要善于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合理创设情境,以促进课堂效果的提升。本文结合案例探讨了三种基本的情境形式,分别是历史故事情境、生活实际情境、讨论交流情境。在平时教学中,教师注意结合实践多加思考和总结有关情境创设的问题,以期提升课堂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历史故事情境;生活实际情境;讨论交流情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要能够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投入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方面,情境教学法是最有效也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某一节课而言,教师要善于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合理创设情境,以促进课堂效果的提升,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体会,以教科版四年级《马路修到家门口》一课为例来对此作一简要探讨。
一、创设历史故事情境
所谓历史故事情境,就是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小故事来辅助教学,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这种情境的作用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古今对比感受时代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从而更好地把握相关知识点,如《马路修到家门口》一节,就比较适合创设历史故事情境首先使学生感受古代的交通状况。对此,笔者首先为学生讲了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种著名的诗。这句诗说的是,皇帝唐玄宗为了让杨贵妃吃上从遥远的南方运到京城长安的的新鲜荔枝,命人快马加鞭,在沿途驿站不断换马,一刻也不得耽误。但是,即便如此,也需要十天杨贵妃才能吃到荔枝,而且吃得早不是新鲜荔枝了。从这个故事中,大家体会到古代的交通怎样?”学生会回答“很慢”“落后”“交通不便”等。笔者接着问:“大家现在想吃到新鲜的荔枝,可以选择那些快捷的运输方式?”学生会回答“火车、汽车、飞机”。这个历史故事情境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古今交通线路的差距,从而对接下来的教学形成一种铺垫。
二、创设生活实际情境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生活实际情境是最基本的课堂情境之一,也是多数教师相对最为熟悉的情境形式。如在《马路修到家门口》一节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现代交通手段的快捷和方便特别是“马路修到家门口”的重要性,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如下情境: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盛产樱桃的村庄,但由于交通不便,导致新鲜的樱桃不能及时运送出去卖掉,当地经济一直没有起色。直到有一天“马路修到了家门口”,村民们可以把刚摘下的樱桃搬上货车,在保鲜期之内卖出去,因而价格大涨,村民们也都过上了好生活。这种生活实际情境虽然很简单,但却可以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快捷方便的现代交通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类似的生活实际案例很多,可以说一抓大把,教师还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类似相关事件,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马路修到家门口”的重要性。
三、创设讨论交流情境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让学生讨论交流问题往往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重要知识点,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一些重要观点的体会,另一方面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促进其学科思维品质的发展。当然,讨论交流的话题一方面要紧贴本课知识,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给予合理的引导,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出发点。如《马路修到家门口》一课,在完成主体性的教学环节后,笔者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畅想未来的交通:“同学们,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不断的完善,让我们乘上时光的列车,到几万年以后的未来,那时的交通会是什么样子呢?假如你就是未来的筑路工程师,你想建造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假如你就是未来的轿车专家,你想制造一辆什么样的汽车呢?假如你就是未来的桥梁专家,你想修建一座什么样的桥梁呢?假如你就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地球的建筑的设计者,你会怎样设计交通设施呢?”这样的讨论交流情境,是让学生基于自己所学的关于交通的知识,去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在讨论和交流中各抒己见,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加深对交通的功能和意义的理解,同时,这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上,本文结合案例探讨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运用,三种基本的情境形式分别是历史故事情境、生活实际情境、讨论交流情境。在平时教学中,教师注意结合实践多加思考和总结有关情境创设的问题,以期提升课堂效果,促进学生更好發展。
参考文献:
[1]马福军.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 学周刊, 2015(8):32-33.
[2]庞家华.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 南北桥, 2017(23):106.
[3]解蕾. 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合理应用[J]. 学周刊, 2013(11):1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