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及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2020-09-10贺晓玲

新教育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贺晓玲

摘要:高校贫困生人格以及身心健康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工作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将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妥善完成,是高校学生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不到岸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中坚力量,和大学生的成才之间有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辅导员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贫困生思想实际情况作为依据,找寻到有效性比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1.问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高校贫困生已经逐渐演变为了一个特殊性比较强的群体。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高校贫困生思想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依据,积极的找寻有效性比较强的创新途径,逐步开展针对性比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让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最终也就可以在贫困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2.高校贫困生实际情况

(1)贫困问题的形成原因。高校贫困生是20世纪90年代涌现出来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现阶段我国贫困生总数和比重还是呈现出来一种逐步增长的趋势。依据相关调查工作得到的结果显示,贫困生问题的形成原因是:来源于老、少、边、山、穷等区域当中的农村家庭基本上都是依靠农田来维持自身的生活,与此同时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经济收入单一性强,在此情况下想要支付学生的学杂费,自然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假如说再遭遇到天灾人祸的话,就更会呈现出来一种雪上加霜的感觉;子女数量比较多或者家庭当中出现变故,大部分落后的区域当中想要让计划生育得到贯彻落实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因此一个家庭当中大多都会有多个子女,本来家庭情况就不是很好,需要同时维持几个孩子的上学就更加困难,在此情况下如果家庭当中再出現一定变故的话,因为主要劳动力匮乏,因此想要对学生的学费做出保证,也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2)思想问题。可以这么说,现阶段高校贫困生的主流思想政治情况显得较为乐观。他们拥有检定的政治信仰、热爱党和国家,也有着极为顽强的意识,勇于接受现实;也怀有远大的理想和长远目标。在此情况下,大多数贫困大学生都拥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呈现出来一种健康向上的态势,可以使用客观的心态去面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但是也有一些贫困生当中的问题较为明显,假如说信念不是十分坚定,感恩意识匮乏,诚信意识不充足,就会对其自身的进取心造成一定影响。在此情况下一定需要加强针对高校贫困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心理角度上的问题。在经济等领域当中承受沉重压力的情况下,再加上自身的生活经历也显得比较特殊,某些贫困生会在心理层面上承受一定精神压力,在此情况下自然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评价,也会逐渐让某些学生产生自卑、焦虑以及抑郁等心理问题,在此情况下就会产生和“经济贫困”相对应的“心理贫困”,逐渐在经济和身心角度上形成“双困生”。因为以往一段时间当中贫困生都显得比较自卑和孤僻,也不善于和自己周边的人进行交流,在此情况下自然会将自己和其他的同学相互隔离开来。上文中所说的这种类型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知心朋友的,甚至在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事情的情况下,难以找寻到一个倾诉的对象,更是不会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长期将自身放置在一个孤独和寂寞的环境当中;当面对社会当中存在的某些不公平现象的时候,经常会带有一定仇视的心理;从而在双向选择就业政策施行的过程中,想要展现出来的充分的自信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也难以向企业推荐自己,在此情况下想要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当中谋求一席之地,自然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

3.应对措施

坚持让“两个问题”得到解决,让学生的人格逐渐得到健康的发展。针对贫困生来说,经济贫困是引发精神贫困的直接原因,假如说想要让精神领域中的问题得到解决,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经济贫困这样一个问题。高校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逐渐将助学贷款方法机制完善起来,也逐渐让奖学金制度完善起来,推行勤工俭学等几项措施,保证贫困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学业妥善的完成。

贫困生本身是大学校园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应当得到切实的关注和干预。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与机构在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较为重要,常规性的心理咨询课程以及讲座,可以让贫困生从理论角度上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情况形成一定认识,并掌握一定的基础性心理问题解决方法,在实际学习生活当中不断的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整,逐渐培养出来健康的人格。除去上文中所说的这个问题之外,高校也应当依据本身实际情况和贫困生问题构建出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倾诉机制,以便于可以实时的对贫困生心理动态形成一定认识,有效的组织适应性比较强的干预性措施。在开展丰富多样的集体性活动、校园文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来将团体性辅导以及行为训练的力度大幅度提升,在此情况下也可以让因贫困产生的各种心理压力逐渐得到缓解,积极的在既定时期内将共性和群体性的心理问题妥善解决,最终也就可以对贫困生人格的健全性做出保证,促使学生形成比较好的心理品质,以便于可以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当中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除去上文中所说的这些措施之外,高校也应当积极的应用多种措施和媒介来将贫困生面对师长的时候的心理压力减轻,将不自信的感觉消除掉,更加真实和大胆的将个人意愿以及看法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此基础上,学管部门应当及时的反馈各种类型的信息,以便于可以让贫困生感觉到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并逐渐养成信息沟通、思想交流以及情感共鸣的习惯,最终也就可以形成双向和良性的互动,让教师和学校得到学生的信任与认可,从而也就可以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大幅度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当逐渐成为辅导员关注的一个问题,辅导员应当将这一项工作在实际工作领域当中贯彻落实,将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比较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情况,以便于可以让大学生养成一定感恩心理,不断的让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应用优异的成绩来为家庭提供回报,也可以在日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最终成为我国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胜强,赵雪晶. 高校在资助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21):37-39.

[2]贺杏妹. 高校辅导员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分析[J/OL].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1-4. (2017-07-05)

[3]刘利,陈晨,卢伟. 浅议如何将学生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结合起来[J]. 卫生职业教育,2017, 35(12): 13-14.

猜你喜欢

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