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与创业意向的研究

2020-09-10赵瑞

新教育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

赵瑞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云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以领悟社会支持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中国云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生源地对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理解存在差异。而领悟社会支持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之间起着重要的积极中介作用。

关键词:云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意向;领悟社会支持

一、研究背景

高考扩招以来,毕业人数急剧增加,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中国国家统计局(2019)年公布了一组数据,自1999年开始实施扩招政策至201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总量大幅增长至近千万。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根据《全球创业观察2015/2016中国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早期创业活动指数 (Total early-stage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TEA)远超大多数创新驱动型经济体,但中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却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教育部(2016)表示,此问题已经引起国家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注意,并采取鼓励,培训及政策与财政支持等形式来鼓励大学生创业,以缓解国家GDP增长速度下降及大学毕业生人数大幅上涨的就业市场压力。因此,在国家的号召下,从2016年开始,中国高校陆续开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范围,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技能提供平台,以促进大学生创业比例及成功率做铺垫。

二、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于二十世纪末被西方研究者提出,这是一种米线未来的教育,以创业为最终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精神。Hankinson,Bartlett, and Bertrand (1997)在《创业精神和高等教育从形式背景到教学方式的挑战》一文中提出个人的创业决策是由两部分背景控制,分为创业意识与创业潜能,国家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个体的创业意识,而个体的创业潜能则可以尝试着以在教育中加入创业元素来影响。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可简单分为说教式模式和创业式模式,而创业式模式是在实践中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其对创业技巧的执掌。

对于大学生来说,启蒙阶段的教育尤其重要,创业气氛的营造,会引导大学生产生对创业的好奇心及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领悟社会支持

Cobb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次提出社会支持的概念。随着研究的逐渐进一步探讨,国际学者开始从社会互动关系、信息传达的角度和社会资源角度对观念进行叙述。首先,在社会互动关系范围,社会支持被看成是人与人的互动关联,这种关系反映在被支持者与外界之间的互动,被他人关注、采纳和有价值感,并在必要时获得他人的援助,这种支持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被感知。其次,从信息传递的角度,Cobb认为社会支持是一种信息,它包含三种类型的信息,分别是:(1)可以使个体相信被爱的信息;(2)可以使个体相信有尊严或价值的信息;(3)可以使个体相信他或她是团队中一员的信息。最后,从社会资源角度看,社会支持是所有能够满足个体需求的支持机构的总和(Sarason, Pierce, Bannerman,&Sarason, 1993)。即领悟社会支持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主要指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方面,它是社会支持结构成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领悟社会支持比现实存在的社会支持更为重要。基此,领悟社会支持是本研究侧重的变项。

四、创业意向

创业意向的英文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简称EI),Krueger (1993)在研究中将创业意向定义为,个体可能创建新公司的几率。Michael (1996)则将创业意向定义为创办新企业或为现有组织增值的个体所拥有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对自己是否可能创办新企业判断。创业意向另定义为个体实施创业行为的构想,是对创业行动的承诺程度(Mitchell, et al., 2000),也是个体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意愿和偏好(Krueger, 2000)。Thompson (2009)在研究中将创业意向定义为,个体计划创建新公司,且制定计划在未来实际行动创业的信念。丁明磊(2008)根据 Krueger, et al的观点基础上定义创业意向的人才能是潜在创业者,因此创业意向也可以认为是个人希望去创业的主观想法。姜海燕、余如英等人(2012)则定义创业意向位创业的动力,反映的是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倾向于创业,创业意向亦示为可能的創业者对创业的态度(陈巍2010)。创业意向也是心理过程,反映的是个人对创业的偏好简丹丹(2010),以及未来大学生创业的可能性(刘茜,2015)。

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其为规划未来毕业后的实践方向,因此本研究认同Thompson (2009)的观点,将创业意向定义为个体有意识地计划在将来某个时间点可能会付诸实践的创业想法。

五、创业教育、领悟社会支持与创业意向的相关研究

Ajzen (1991)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因此对行为意向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而受到广泛学者的认可。计划行为理论是在整合多属性态度理论(Theory of Multiattribute Attitude)与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划行为理论的核心是个体的意向会影响他们的行为。理性行为理论假设,行为的产生都要受到个人意志的控制。但现实中,个体对行为的控制通常要受到很多其它因素的干扰,理性行为理论对个体行为的解释力因此而大打折扣。计划行为模型建基于意向理论(Intentions Theory)和自我规范认知理论(Cognitive Self-regulation Theory)之上,说明任何个体行为不仅是个体性格的外在表现,而且还是特殊情境下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研究将国家政策、社会与高校大力支持的创业教育视为主观规范,将个人对此创业教育的支持程度的认知领悟视为认知行为,将创业意向这一行为意向视为行为意向来验证三者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支持,主要探讨创业教育、领悟社会支持与创业意向三个因素的影响关系,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中介变量,领悟社会支持在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君、李哈(2007)。大学新生领悟社会支持的现状调查。学习月刊,9,26-32。

[2]陈瑜芬、赖铭娟(2007)。台湾创业课程现况之探究。创业管理研究,3,117 - 147。

[3]程威廉、吕迎春、王永珍、王志海(2019)。我国创业教育政策发展过程、动力及思路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9 (2),77-81。

[4]单永、王公月(2015)。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感知地理环境能力。地理教学,18,54-55。

[5]丁桂凤、张媛、古纯文 (2018)。大学生乐观, 创业失败恐惧与创业意向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4,339-343。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双创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农科类专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探析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