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
2020-09-10粟凤华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样,在“0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主力军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班级建设必然要有契合新时代特点的核心目标和建设思路,这个核心目标即为政治正确、人际和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核心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不仅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而且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高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学生组织形式,班级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1]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体,[2]因而,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校的班级建设工作,加强对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工作的研究,对于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要加强新时代高校的班级建设工作,必须首先确立新时代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只有目标明晰,方向正确,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扎实有效地开展班级建设工作。
我们认为,新时代的高校班级建设工作就是紧扣新时代国家、社会、高校及学生等各方面的特点和要求,以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和成才为目标的班级塑造与管理工作,因而,其核心目标必然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这样才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它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政治正确、人际和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这既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是新时代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最终目的的高校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与内容。
一、政治正确
毫无疑问,政治正确应该成为新时代我国高校班级建设的首要核心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显而易见,政治正确不仅是对高校培养的人才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标准和要求,也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核心要求和根本遵循,因而,确保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建设思路、方法举措等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而影响并形成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确保其政治正确,必然成为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的首要核心目标。
二、人际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由此可见,“和谐”已经成为新时代我们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当然,国家与社会的和谐来源于人际和谐,来源于千千万万个小家庭、小集体的和谐,这也是我们国家与社会和谐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大学生人际和谐应成为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有品德,有修养,有情怀的新时代的大学生,才能使其将来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才能最终实现国家和谐、社会和谐的宏伟目标。另一方面,当前,“00后”已经进入大学校园并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这些在我国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升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成长环境舒适安逸,认知多元,自主意识较强,强调自我,个性张扬,新时代年轻人的特点表现明显。因此,在对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学阶段,开展以人际和谐为核心目标的班级建设也就尤为必要。这不仅是大学生正确开展人际交往,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自我实现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有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需要强调的是,班级建设中的人际和谐并不是指大学生彼此间维持一种一团和气的“良好”局面,而是大学生自觉以相互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交流沟通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思想和谐、道德和谐、语言和谐、身心和谐、行为和谐及关系和谐等。
三、朝气蓬勃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苏学生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他还教导同学们说:“青年人应具备两点,一是朝气蓬勃,二是谦虚谨慎。”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欧洲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历史何其相似,“朝气蓬勃”成为了所有青年大学生们最为显著的身份标签,这也是心怀理想,敢想敢拼的大学生们由内而外,举手投足间自然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相反,我们不可否认,伴随着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同时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精神面貌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亟待改正的问题:盲目自信,心理受挫承受能力差;网络使用自律性差;日常生活学习自律性差;功利性表征明显,奉献精神不强;规避高尚,崇尚低俗,庸俗化娱乐化趋势明显;成才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等等。[3]我们难以想象,这些大学生们如何能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如何能真正成为可以寄托国家和民族希望的新时代青年?正因为如此,作为高校大学生教育重要环节的班级建设工作就应该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上下功夫,这样,青年大学生们才能从心底焕发出蓬勃的朝气,才能形成优良的班风和学风,才能影响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四、奋发有为
青年大学生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栋梁之才,承载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正如1919年的五四运动,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青年大学生们以其不可阻挡的勇气和魄力发起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伟大爱国运动,打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大门。历史早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但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们仍然是我们新时代大学生的旗帜和榜
样。正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说,“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因此,在新时代高校的班级建设中,我们必须以此为核心目标,激励广大学生,牢牢把握大学阶段这一黄金时期,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培养优良品格,不畏艰辛,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并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业中,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如此,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如上所述,班级建设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班级管理,它需要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等所有班级建设参与者的共同努力,紧紧围绕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政治正确、人际和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培养教育学生,塑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才能最终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
[2]周济.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R].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2006.
[3]韩学山.“95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社会学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8,总第419期.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语文类课程对中职学生德育和美育培养的研究与实践”(ZJZB2019138)。
作者简介:粟凤华,1974年出生,女,侗族,湖南会同人,语文高级讲师,从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