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如何提升小学低段学生社会参与能力

2020-09-10段影星

南北桥 2020年1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段影星

【摘    要】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做个合格公民。为此,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创设生活情景,打造有生命力的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迫在眉睫。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社会参与能力  学会生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76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综合性的德育课程,不是以简单的知识传授为主,而是开放课堂,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以知识为重的教学理念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这就要求21世纪的这代人必须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必须是充满活力与竞争意识,拥有极强的社会参与能力的一代人。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使学生学会生活,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一、更新教育观念,正確认识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与个性特征,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独生子女在家长们的过分溺爱下,动手操作能力低下,社会活动参与力低下。而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方向,新的学科素养再次提出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必须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设立,从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中,真正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提升自己。

事实上,现代社会是一个呼唤实践能力的社会。小学生的社会参与力主要表现在其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及融入社会生活的兴趣、习惯、态度等方面。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以及学生未来的经济生活联系在一起,把课堂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活,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成长。不仅是让学生尝到某一种实用技能,而且要获得谋生的能力,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做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充分印证了学生社会参与力的培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道德与法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由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家排好队”,学生对常规有一定的认识,但不深刻,行为的落实不到位。他们在学校能做到遵守秩序,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就做不到这一点。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言行要符合社会要求,使学生明白保持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个人素质的体现。

三、提升小学低段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几点思索

1.了解低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低段小学生年龄小,对学习有好奇感,乐于表现自己,期望得到老师和家长表扬,具有一定的上进心。对于课堂学习能做到认真听讲,尊敬师长,懂得遵守公共秩序,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但从总体上说,道德认识水平还很低,不具备较好的辨别是非能力。

2.明确小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培训的目标。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经验储备、品质特征,明确其目标为,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提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做健康文明的社会小公民。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丰富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课堂教学方法是多样的。

(1)以“故事教学”走进“家庭生活”。家是儿童重要的生活场所,如一年级上册“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单元,可引导学生建立家庭生活规则,增强自身安全意识,构建积极的家庭生活观念。

(2)借助“角色扮演”初步建立规则意识。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学生可以分饰家庭成员中的不同角色,感受每个人在家庭生活中的职责。

(3)设置“情境模拟”。低段学生难以开展深入的社会实践,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为儿童提供实践机会。如在教室内外模拟情境,让学生们感受在公共场所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4.走出课堂,运用实践智慧,在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社会参与能力。活动形式多样。

(1)展示活动。一般要求学生课前准备所需要的材料、小制作等,在课堂上向全班或小组进行展示。例如,二年级下册第4课“试种一粒籽”,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画的画、自己种植的实物、自己写的种植日记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尝试种植的收获。通过展示,让学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从中总结出种植不仅需要有爱心,肯努力,还强化了学生种植过程的积极体验。

第12课中的“我的环保小搭档”,通过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环保帮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环保的习惯和做事方式。

(2)观察与调查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调查能力,深入了解自己生活世界的能力。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还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需要老师的正确及时指导。如第6课中的“传统游戏知多少”,其中有对长辈的采访,就是一种通过与当事人对话交流的方式进行调查,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提高能力。

总之,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给路边小树浇点水、打扫一下街道卫生等简单的劳动行为,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来提高他们自身的生活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尊重他人,吃苦耐劳,有责任感等一些良好品行,并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从小就应该让学生不断走入社会,通过实实在在的事例,一次次地让学生感悟和体验,作为社会的一员,要融入社会中去,去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生活,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将来为社会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