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0-09-10刘丽君

南北桥 2020年24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刘丽君

【摘    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和目标做出进一步整合,以此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让历史教学课堂变得更具深度和更具内涵,是教育新时期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锻炼,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措施。对此教师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加系统的历史培养与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域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165

一般而言,核心素养是指教育工作者就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按照相应的教学要求与目标,对学生某一课程综合能力所提出的具体培养标准。它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指明了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对于改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和形式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基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视域,就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强化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展开具体的探讨。

一、形成历史时空观

历史知识中牵涉非常多的时间点和地点区域,要想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学生就必须要对这些时间点和地点区域有充分的了解,甚至需要反复记忆和背诵。但是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涉及的历史时间点和各种地点区域比较复杂,学生要想攻克这一学习难题十分困难。

这需要学生形成历史时空观,学会将某一历史事件放入时空框架之中,对这一历史事件所具有的各种关联和因果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楚各种历史事件的顺序、发生的时间阶段和地理区域,从而实现高效学习,让学生能够对相应的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在学习我国科举制度演变时,学生需要找到一个坐标轴,如以隋朝创立科举制为坐标轴,然后按照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唐朝完善科举制、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科举制度进行进一步演变、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制度这样一条思路,就是学生历史时空观的体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有更加清晰的思路和认知,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就科举制度每一历史时期的演变与当时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的各种联系进行联想,从而把握科举制度的演变和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具备更加突出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革新教学理念

在近些年的教学中,教学理念的革新一直备受重视。但是即使在这样文化的教改氛围之下,还是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过于固执死板,因循守旧。在教学中不知变通,一味地推行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历史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抑制,非常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从长远来看,无论是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具备历史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师都应当革新教学理念。教师要紧紧把握教学发展需求,要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动态,树立更加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并且以此来指导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够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更好的把控,提高历史教学力度,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具质量。

三、提高历史教学深度

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已经颇具深度,其知识内容可以说是涵盖古今中外,非常的广泛。通过对高中历史系统和完整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兴衰和发展史,更能够深深地感受到民族发展和崛起的不易,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深刻洗礼。但是由于目前高中教学过于注重文化成绩,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多时候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复述与回顾,过于看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而忽视对历史事件和知识的深度挖掘,历史教学的深度不够,未能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精神层面的历史教育有所欠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同时也非常影响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传承,难以实现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有效丰富。

针对这一教学不足的情况,教师应当总结经验教训,在未来的历史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和知识的深入挖掘。作为教师应当看得长远,不能单纯着眼于学生的文化成绩,更要看到历史教学对学生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涵养作用,要让历史教学变得更具深度,有更深刻的教育意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提高,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成长为更具思想与文化的青少年。

四、调整教学方式

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式虽然很好地迎合了历史教育的需求,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缺陷。首先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限制了学生个人思维的拓展,让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变得既艰辛又枯燥。其次是不符合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与需求,使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压抑和沉重,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教学效率。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不再过分局限于知识记忆与背诵,而是更加注重多方面素养与能力的锻炼,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意味着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新的教学方式必须要更好地凸显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更好的扩展,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束缚,更好地助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更加符合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需求,才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的。

五、直面教学问题

教学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对高中历史課堂教学做出调整与改变的过程中,更是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教学问题情况。面对已经出现或者潜在的各种教学问题,教师要勇敢地直面这些问题,要想更好地扫清教学阻碍,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在面对教学问题时要充满信心,充满勇气,要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教师要具备严谨的教学态度,要对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索,尝试提出解决办法,运用各种教学举措和策略不断地尝试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逐个击破教学问题,让教学工作得到更好的落实,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朝着核心素养的强化培养方向更好地发展下去。

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大的教学命题,也是近些年教学中的一项重大教学任务。身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清楚地明白,这一任务不是一朝一夕之间能够轻易完成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提出更加独到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