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2020-09-10廖宇科
廖宇科
【摘 要】幼儿需要进行美术方面的学习,以促进幼儿审美意识的形成。美术教育对幼儿的艺术审美和日常生活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不仅加强了幼儿对美术内容的具体认识,还拉近了幼儿和美术之间的距离。教师应在保持美术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将生活化策略灵活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幼儿园 美术教育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164
美术教育是指教师以促进幼儿艺术思维的形成为目的,对幼儿进行美术上的指导,引发幼儿对美的深刻感知。幼儿需要进行美术方面的学习,以促进幼儿审美意识的形成。美术教育对幼儿的艺术审美和日常生活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美术教育生活化作为其发展的主要趋势,教师应明确实施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所产生的影响,准确把握其策略的教学价值。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对美术教学产生的实际影响
1.便于拉进幼儿和美术之间的距离,促进幼儿对美术的练习。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产生的首要影响,便是让幼儿更容易在生活中发现美术的魅力,便于拉进幼儿和美术之间的距离,促进幼儿对美术的练习,让幼儿在美术练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美术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便是让幼儿产生艺术兴趣,加深幼儿对美术作品的认识,使幼儿初步了解到美术的性质。针对幼儿教育,需要教师针对美术课程的性质进行不断的引导,美术教育生活化则突出了美术的课程特征,便于教师向幼儿进行基础内容的讲解,提高正式教学过程的效率。
2.有助于教师普及美术基础知识,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的推行,不仅可以帮助缩短幼儿和美术之间的距离,还有助于教师普及美术基础知识,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便于幼儿今后在艺体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尚处于对美术较为陌生的阶段,教师应肩负起向幼儿传递知识的责任,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让幼儿在书法、画画等实践练习中构建艺术框架,形成良好的艺术思维。教育生活化的策略为教师的美术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教师更加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普及,使幼儿能够立足于现实,以更具综合性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体现美术教学的实际作用。
3.有利于推动美术教育的创新,提高课程整体的优化效率。美术教育的生活化,不止加强了幼儿在生活中和美术的联系,还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思路,有利于推动美术教育的创新,提高美术课程整体的优化效率。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环节中,不再对教学方法生搬硬套,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改良,让幼儿可以适应教育生活化的过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对生活化策略的反复思考,为美术教育的创新推动贡献了力量,为课程的整体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1.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美术教学,让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根据教育生活化的原则,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美术教学,让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培养幼儿艺术创作能力的过程中,可以由教师规定创作主题,让幼儿以自己日常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物为主,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艺术创作,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幼儿意识到美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幼儿学会仔细观察生活,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不同事物的特点,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领略美术的独特魅力。教师将美术和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便于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点,引导幼儿在美术学习中挖掘自身的美术潜能。
2.组织幼儿和家长共同参加美术活动,促进幼儿进行常识积累。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是以幼儿掌握一定美术常识为前提的,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和家长共同参加美术活动,促进幼儿进行美术常识的积累,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有效合作。教师可以将幼儿的优秀美术作品收集起来,举行美术作品比赛活动,组织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进来,教师对获奖作品进行展示并对幼儿进行奖励。教师应对活动环节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准备,使幼儿和家长在活动环节中进行互动,使幼儿通过积极的交流互动丰富自己的美术视角,从实践的角度发现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对美术的学习。
3.适当布置美术家庭作业,让幼儿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练习。教师可以适当布置美术家庭作业,让幼儿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练习,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学习能力,结合美术教学的主题,适当布置美术家庭作业,检验幼儿的课堂学习成果。教师需要及时对幼儿的作业进行评价,纠正幼儿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督促幼儿在美术上的讨论与练习,便于幼儿美术功底的增长。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幼儿分组完成,促进幼儿之间进行合作和思想交流。教师需要注意幼儿在此阶段的学习特征和规律,以培养幼儿的美术思维为目的,优化幼儿的学习能力,使幼儿的审美程度得到提高。
4.引导幼儿临摹生活中常见事物,激发幼儿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联想力和想象力是幼儿学习美术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能保证幼儿的长期发展。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的主题,引导幼儿临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激发幼儿的联想力和想象力,给幼儿的学习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教师在选取临摹的物体时,需要注意选择特征较为明显或幼儿较常接触的物体,便于幼儿进行想象力的发挥,使幼儿在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历程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隨着幼儿美术技能的提高,教师可以适当提高临摹物体的复杂度,让幼儿的临摹过程具备一定难度,使幼儿勇于面对美术课程中的挑战,有利于教师对美术教育生活化进程的推动。
三、结束语
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可以对实际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可以加强幼儿对美术内容的具体认识,拉近幼儿和美术之间的距离,还能提高美术教学的优化效率。教师需要注意生活化策略的实施过程不能只是对其要求的完全践行,应在保持美术教育进度的前提下,将这些策略灵活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会联系实际生活,在美术层面上进行独立思考,激发幼儿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楼燕.研究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000(001):119-120.
[2]李彩芳.新时期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初探[J].家长(下半月),2018,000(00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