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0-09-10徐东敏
徐东敏
【摘 要】阅读一直被认为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部分,能够促进词汇的拓展、语法的提高以及社会和文化意识的积累,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初中语文学习阶段,培养阅读能力不仅在于反复练习,通过积累阅读量培养语感,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地教导有关阅读的知识、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131
初中语文课本除了古文和现代诗歌,还涉及小说、散文、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多种体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要使课堂生动有趣,教学内容有层次条理,更重要的是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很多教师的备课工作做得十分细致和充分,课堂的流程设计也非常完整,但在真正上课时,只是将该讲的知识点讲完,走完课堂流程。学生的参与感极低,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了教师灌输的课本知识,课下也只会死记硬背课文的中心主题,完全没有自己思考或感受过。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把学生理解思考放在中心,就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要素主要包括:认读、理解、记忆、分析、综合、速读、应用、评价、创造。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掌握学生阅读时的心理特征,有效引导。如果学生不掌握阅读技巧而是漫无目的地翻阅,无论花多少时间,看多少书都是无济于事的。教师对于学生学什么、为何学、怎么学要去做清晰深入的了解,只有将教与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趣味引读,重视朗读优秀篇章
教师设计一篇精读课文的课堂一般会分为三个课时,步骤分为:学生预习、朗诵导读、概括理解、提问思考、揭示主题、评价分享等。教师在上课前一天布置提前预习课文的作业,这个步骤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会使学生在第二天更快地跟上教师的授课思路。
对于教师来说,引入一篇精读课文的要求是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那么引读的趣味性就必不可少。从作者的生平经历或写作背景引入课文是一个很好的课堂设计,但很多教师在引读时忘了趣味性,将作者的写作背景简单介绍一遍就开始了课文讲解。其实作者的写作背景不外乎是作者经历了一件事,颇有感触,于是将事情或当时的感受记录了下来。教师引读的内容就可以从事件着手,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引读。我们看《百家讲坛》里的主讲人总是把历史人物讲得生动有趣,教师不妨也模仿一下讲段子的手法,或者利用微课形式,学生听故事听得开心,自然也就对这篇课文感兴趣了。
朗读课文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非常大的作用。朗读课文强调普通话正确流利,同时声情并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在朗读时独立体会这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注意其中的多音字和词组搭配。朗读可以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语和表达素材。在教学形式上,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可以设置比赛或游戏的环节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或者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情景中。在朗读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好批注或是标记自己很喜欢的段落和句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引导思考,以学生为教学对象
教师教学最忌讳“走流程”,一堂四十多分钟的课,如果教师基本没有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那么这节课就是照本宣科,学生有效吸收的知识少之又少。尤其对于阅读能力的训练,教师只能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往正确方向上去思考,并及时补充。教师在课堂设计上要偏向引导思考,不能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伴随着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而提高,但学生在思考时容易抓不住重点或钻牛角尖,这时,教师就要适时引导,明确点拨。教师在设计提问的问题上也要斟酌,提问方式要有逻辑性和渐进性,易于学生理解思考。如在《陋室铭》一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翻译全文后再分析文章主题思想,这篇文章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看似情感表达得很隐晦,实则直抒胸臆,所以从写作手法上分析就比较容易得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提问设计要从写作细节上深入体会,如文章开头两句写山怎么才叫名山、水怎么才叫灵水是什么用意呢?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就继续引导:山要有仙人才能出名,水里要有龙才灵气充沛,那房屋呢?于是引出来了全文的中心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三、情景联想,激发学生想象力
利用情景是课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如情景交融、以景衬情、借景抒情等。教师带领学生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处在这样的景象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悟能力。学生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助于提高语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如在《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朱自清所描绘的夜晚荷塘的景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听一首轻音乐,闭上眼睛想象月色下的荷塘景象,想象自己在荷塘边会做什么事情,最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如有的学生联想到夏季的荷塘清清凉凉的,自己会和父母坐在荷塘边聊天吃西瓜;有的学生联想到荷塘中的鱼,自己会和小伙伴捉鱼;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夏夜的蝉鸣蛙叫或者老人曾给他们讲过的睡前小故事。
四、阅读分享,模仿试写
教师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分享感悟或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并说明原因。这个方法能锻炼学生快速组织语言,提高概括和表达的能力。每个学生的喜好不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元化地思考。阅读分享除了可以邀请学生起立回答,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交流的形式避免有学生性格腼腆不愿在全班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情况,在小组内他们能更好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学生做阅读分享,除了课文,还可以针对学生课外的读物做一场阅读分享会,有助于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有意识地在独立阅读时使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分享会上,教师要求学生尝试模仿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这有助于学生将阅读时积累的素材和写作技巧應用到自己的写作上,这是一种知识的吸收转化。
五、结束语
总之,对于教师来说,初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所有的课堂设计都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学生主动思考,乐于表达,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传授阅读技巧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趣味引读,以兴趣为出发点,带领学生进入阅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活学现用,将课本完全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