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2020-09-10吴翠婵
吴翠婵
【摘 要】数学的学习有利于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效率是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本文将简要阐述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策略,期望能促进中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数学 教学效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119
中学数学的教学目前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弊端,首先,教学方式落后,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部分教师主要以应试教育的理念为导向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的关注度几乎没有。大多数教师采用课堂上知识的讲解与课后习题的训练分开式的单一化教学,无法熟练运用将知识与练习题紧密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其次,教学目标单一。部分教师的教学主要以提高分数为目的,未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目前我国新课标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数学的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基础,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学生角色错乱。中学数学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人决定上课的方式和内容,这严重违背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导致学生上课只能单纯地听课,而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第四,师生沟通不畅。由于教学任务的原因,大多数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往往不给学生上课提问的时间和机会,提倡学生课下问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教师又敬又怕,有的甚至还会躲避老师,因此,课下学生问教师问题并不现实,久而久之,就形成有问题也不问,“自行解决”的局面。因此,学生的学习盲点教师就很难把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下将从四方面综合分析如何提高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进行趣味性教学
中学数学的枯燥乏味是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元素将会使中学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第一,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有趣事件作为数学导学的开始,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前,教师可以拿着一个还没有组合的三脚架在课堂上进行组合,当组合两根架子时发现架子不能够稳固地站立,当加上第三根架子后就可以稳定地站立了,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这一新内容。第二,在实践中巩固数学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做好复习工作,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实践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进行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已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联系生活,进行趣味性教学是将课堂化枯燥为有趣的不二法宝,也是提高中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度
目前,在学校掀起了一股“分组讨论学习”之风,中学数学课堂采用分组讨论学习不仅适应潮流,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分组讨论形式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现自我,愿意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能够使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指出和纠正。其次,分组讨论学习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组讨论,每个学生都是小组的一个成员,每个人都有任务和责任,当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教学讨论中时,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完全的调动,会主动的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分组讨论式学习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每个小组之间都存在学习上的竞争,只有组内成员团结一致寻找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够战胜其他的小组,因此,学生的创造性和团结精神将会被逐渐激发。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进行总结性教学,将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向学生一一讲解。还可以把讨论过程中了解到的比较新颖的解题方法分析给全部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最佳途径。因此,这种自由、民主的学习方式将成为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效率的首选模式。
三、因材施教,寻找最佳学习模式
“百人百性”,因此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不能以偏概全,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心观察每位学生的品性,依据学生的性格,选取最佳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的差别是影响课程进度和课堂气氛的主要原因。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照顾大多数学生。不能因为绩效奖励而偏爱某些学习好的尖子生,要做到平等对待,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中学生正处于对世界无限好奇的年龄,因此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当今中学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学数学课堂上因材施教主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分层教学可以兼顾各阶段的学生,不论是学习成绩优异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分层教学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新教学评价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如果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及时的反馈就是成功的保障。在学生学习中学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的学习结果或问题以及时的评价,适时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前进。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而言,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具有代表性,而成绩差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較普通,不具代表性,没有必要针对全班学生进行再次的讲解,但是不论是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的赞扬,教师积极的言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进一步主动思考问题,发现更多的问题,还能够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成就感,中学生的成就感大都来自于教师的肯定和同学的认可,因此,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应该掌握的技巧。
中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教师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不仅要加大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力,更要关注教育前沿,适时掌握最先进、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依据所带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对学生来说,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效率不仅关系到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关系到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对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效率策略的研究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