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背景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探析

2020-09-10渠孟璟

南北桥 2020年24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慕课大学生

渠孟璟

【摘    要】慕课为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机遇。在我国,目前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依然存在着教育资源过度分散、教学形式单一、高校团队成员合作不足等问题。慕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网络化、开放性、大规模的特点可以很好的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相结合。本文从建立教师慕课团队、开办慕课平台、开发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实施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慕课  信息素养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092

在当今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因特网快速发展的不断延伸,信息素养已然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和重要能力体现。自从慕课由国外引进我国,近些年来,国内高校纷纷开设慕课课程,短时间内慕课热潮如火如荼,组建信息素养慕课、研发慕课配套教学用书,是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就在2020年12月9日-11日清华大学召开的世界慕课大会上,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在全球教育创新的实践中,慕课正在成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中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可见,慕课的出现打破了地域、时间、人数的束缚,必将为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带来重大的变革。

一、慕课背景下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一)加强综合信息培养

信息素养既包括了对信息的反思性发现、自我理解性评价,还表现在对信息的利用、再创及合理参与学习的技能,是一种综合能力。当前普通高校对于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侧重于学术文献检索技能的培养。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由新媒体融合发展衍生出的各类网络媒体、数字读物、移动媒体等已经逐渐成为了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各类应用转件、自媒体及网络平台等成为了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1]。因此,高校应积极拓宽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完善和丰富培育方式方法。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对所获信息的判断能力、联通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模拟及实训课程。其次,高校还应对大学生进行信息安全及信息道德方面的教育,培养其在获取和利用信息时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的自觉意识,使得大学生树立健康、守则、安全的良好行为品质。帮助大学生熟练应用不同方式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及共享信息的综合信息能力的提升,激发其积极行为和创新精神。

(二)以生为本,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大学生信息应用能力

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应用和思辨能力是高等学校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落脚点,慕课背景下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及思辨意识,帮助其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首先,高校应在传统的信息素养课程基础上,根据现阶段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习惯偏好等进行更新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找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点,把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有机融合,讲授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让课程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其次,针对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生需求,优化设计慕课课程。坚持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力争实现信息素养与高校的科研、教学生态环境相融合[2]。关注大学生的学科及专业特点,在进行普及性基础慕课课程的同时,开设更具专业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的课程。

二、慕课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慕课宣传推广,提升高校图书馆慕课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和信息中心,是高校文化知识的传播枢纽,同时肩负着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及普及工作。创新服务,理念先行[3]。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慕课,其核心思想集中体现在倡导“开放、自由、平等”,这一重要理念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师及图书馆人的认知和行为。其中,高校图书馆员作为高校教育的参与者和重要支持者,理应首当其冲,要及时更新服务理念,调整工作思路,开展以大学生用户为导向的创新信息服务,以顺应当前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趋势。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做好慕课宣传服务及推广工作,利用图书馆官网、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举办慕课讲座等方式,让更多大学生认识、了解、并熟悉慕课,利用图书馆自身资源优势为大学生及用户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供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其次,图书馆员要积极参与、辅助、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保障。不仅如此,馆员们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慕课服务理念和信息素质,真正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可替代的信息组织者和数据分析者,为全校师生提供知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数据分析信息等多种有价值的信息产品,最大化顺应慕课用户的多样需求。

(二)强化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功能建设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提升信息素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部2019工作要点》更是提出了“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其目标是实现“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提升师生信息素养”[4]。作为高校文化、文献和知识中心的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资源,力争为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服务,构建“线下+线上”协同开展、组织完备、技术完善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积极拓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打造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精品课程,包括慕课课程、在线直播课程、数据库推广课程等,强化图书馆信息素养功能建设,不断推进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转型升级。

(三)嵌入优质慕课课程,实现信息素养慕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开放、大规模是网络化慕课的核心价值,慕课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及地域限制,无需统一组织和安排用户的学习及考核。另外,慕课学习平台所具有的即时学习数据分析统计功能,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很好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其社交化网络社区理念使得师生间完全没有了所谓的等级关系,有利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5]。当前,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制作慕课课程,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多所985、211高校在相关平台陆续推出慕课课程,比如:清华大学研发推出的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开发建设的好大学在线等。再有,一些本土化的新型慕课平台也在不断完善中相继建成,如,UOOC联盟、华文慕课、中国大学慕课、网易云课堂、智慧树等平台的陆续开通。正如国家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所说:“线上的课线下的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模糊了分界的混合课”[6]。高校需要根据自身慕课建设基础及现狀,结合慕课平台的影响力、开放性和访问量,还有各大慕课平台的课程设置及特点,有选择地开展本校与平台的合作模式,确定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主要投放慕课平台,并在此调研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有结合地开放慕课课程,完成信息素养慕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力争实现信息素养教育效能最大化。【基金: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课题《MOOC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ZDJH-080)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毕达宇.慕课下高校“双创型”人才信息素养培育模式[J].教育观察,2018,7(13):81-83+114.

[2]汪庆怡.高校信息素养类慕课教学内容研究——基于国内MOOC平台的调研[J].贵图学苑,2020(01):9-15.

[3]陈萍.慕课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03):37-39.

[4]李显辉,肖铮,黄国凡.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应急响应在线实施策略——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20(20):90-96.

[5]吴淑娟.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信息素养课堂中的应用——重塑慕课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的价值[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39(04):46-50+92.

[6]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慕课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