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2020-09-10黎景恒

南北桥 2020年24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小学数学

黎景恒

【摘    要】新课程改革推动了教育发展的步伐,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指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其中德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世界观、人生观。本文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073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和严谨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结推理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学习观具有积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自主人格。因此,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现状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德育的重视不足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应高度重视。在制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时,最终没有纳入德育内容。这是因为传统教学十分重视学习成果,把学习成果放在教学的首位。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素质教育的倡导者,然而,教育的启动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仅要改变学校目前过于注重结果的态度,而且要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变化小学各学科的状况。由于对数学成绩的高度重视,道德教育一直被忽视。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中,学生常常把教师作为他们的榜样,甚至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偶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许多教师会从学生小学入学带到毕业,教师和学生共同相处的时间很长,所以许多学生说话的方式、说话的方式、走路的姿势和教师会非常相似,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例如,注意自己在校园里的走路姿势和语言行为,用微笑问候学生;与学生交流时,注意平等的姿势,注意穿着整洁,确保随时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教师在教学中重要的是要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衣着要简洁大方,语言清晰、逻辑性强,板书标准齐整,眼神亲切,不随意放任,更不要高高在上,而是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一起参加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在课外辅导中,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还应该耐心细致,把学生当孩子一样爱,这充分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社会责任感;让每个学生在一个快乐的环境中成长,不仅使学生对上数学课产生期待,而且在心中会有一种对教师的爱和尊重,从教师那里接受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教师要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真诚地开展教学活动,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影响,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精神面貌。

(二)根据教学过程开展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它不同于道德课和社会课,而是渗透在数学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结合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和环节,实现教学中的实时渗透,逐步把握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德育渗透。如8路车上有46个人,28个人在百货公司站下车,13个人上车。车上有多少人?教学时,让学生先从数学角度考虑这个问题,一个是上车后下车,一个是下车后上车,然后在现实生活中思考,作为学生自己是使用哪种方法,哪种方法更好?通过以上实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两位数的加减法,而且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应该先下车再上车,牢记交通秩序知识,文明礼貌地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数学知识与道德教育知识的有效结合,学生不仅能掌握乘车时应注意的安全知识,而且能培养其文明礼貌行为素养。

(三)联系生活素材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 很难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即使在这些抽象的知识中渗透德育,其效果也未必理想。因此,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接触相关知识内容时运用知识,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还需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生活的相关材料开展教学活动,并通过实际案例渗透到生活教育中。例如,在学习外景课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创建游乐园的场景。五个学生在游乐园排队,可以让学生指出每个学生前后的人数,并计算排队的人数。然后,条件设定:最后一个学生因为第二个学生想早点玩而被推到后面,队伍改变了,与其他学生分开的人数被重新计算。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学生不仅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知识学习活动,还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位置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根据排队规则及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四)動手操作,培养互助协作精神

目前,许多家庭结构单一,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与合作。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上的积极引导,使学生懂得如何与他人分享,学会与他人分享。例如,在加减算术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在“10”以内的加减法中,小学生可以用手指来计算,“10”上面会用到教具。在课堂上,教师给每个孩子不同数量的教具,要求同桌的两个人完成多于“10”的加减法。强调如果你们两个还没有足够的教具,你可以向任何一个学生借。每个小组都被要求参加比赛,看哪个小组可以先完成加减任务。通过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而且可以使他们掌握加减法的知识,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内容。在小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深化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实现德育渗透,以数学知识为学生心灵、思想、言行的指引,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快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张丽珍.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000(008): 180-181.

[2]刘晓萍.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

[3]周郁威.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普童话,2020,000(008): 117.

[4]郭东永.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东西南北:教育,2019(5): 117.

[5]康峻茹.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华少年,2019(24).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渗透小学数学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