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2020-09-10胡艮寿

南北桥 2020年24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胡艮寿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数学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立足小学生的特点,探究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说,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067

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才能主动的对问题进行探讨,才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如果没有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很难让学生得到高效的学习,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同时数学又是一门相对来讲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的学科,在此基础上,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就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是进行兴趣教学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进行数学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应当做好与学生的沟通,而这项沟通并不仅仅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和表达的方式要求学生表达自我的学习感受。沟通内容应包括: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与学生的数学课本知识、学生课程预习时存在的问题等。教师在进行对数学课本的了解时,需要了解教学大纲和教学方向,而学生在了解数学课本时,需要明确下一堂课中哪些知识更为重要以及哪些知识是属于生僻知识,这些内容需要着重聆听教师讲课或进行有效的课堂记录。

大部分小學生在初始接触到数学这一学科时,往往难以进行良好的自主学习,主要是由于数学属于一门抽象学科,对于认知以及阅历还处于初学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较为困难,故而需要做好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建设,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学生的影响最大,因此大部分学生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若采用小组竞赛与个人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产生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学生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联系生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以生活中的显浅例子来说明,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思考。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哪是侧面积,怎么求,而是利用了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让学生制作它的包装纸,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侧面积;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摆、围,通过这样的现实操作,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结合数学故事开展数学学习引导

由于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极为严密的逻辑性,这不仅是小学数学的特点,也是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随着近年来对小学课程进行优化的进步,在开展教学时。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基本可以为下一个知识点提供服务,为后续的诸多知识点打下基础。例如,在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课的教学时,笔者采用常规的数学思维模式指导学生根据题目列出“1234+4321”进行解答,学生的接受率仅为60%左右;笔者课后分析后发现,大多数小学生无法接受算式的原因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数学思维。所以在进行情景创设教学时,笔者将常规的抽象化数学思维进行具象化调整,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高斯关于“1+2+3...+100”的故事,让学生学习高斯的数学思维,并且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告知学生在进行加减法的运算时不需要一味地进行数据的增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寻找其中的规律。通过情景调节以后,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达到了98%,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何种问题的设置,其主要目的都是使学生能够更为配合的开展后续教学,切不可本末倒置,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影响教学质量。

五、多媒体教学,构建学习情境

信息技术已经高度发达,并仍在飞速发展,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大。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中,能够给教学工作带来诸多好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代表性的体现即是多媒体教学与多媒体设备深入每一间教室,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法是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有效方法。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要学会利用多媒体不受时间与空间约束的优势,随时随地帮助学生构建一个适合当前教育内容的学习情境。同时,借助多媒体声、光、形、色四位一体的优点,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卡通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达到初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首先,要通过趣味教学法来优化课堂结构,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初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其次,有目的地将游戏引入教学中,并时刻保持学生对游戏的新鲜感,保证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相关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最后,想要将来之不易的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就需要教师的情感教育,用真情打动学生,从而达到保持其学习兴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美玉.如何把握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节奏[J].文理导航(下旬),2021(01):36,42.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