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空间”创新作业设计 助力核心素养培育

2020-09-10封玲

南北桥 2020年2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封玲

【摘    要】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每框题末尾的“拓展空间”栏目,推动着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助力核心素养的培育及创新作业设计。用“拓展空间”创新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分为社会调查类、搜集分享类、明理辩驳等三个类别,促进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拓展空间  创新作业设计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057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2016年7月,教育部、司法部及全国普法办印发实施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行结合,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为了践行国家相关教育文件的理念,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在每一框题的最后设置了“拓展空间”栏目,将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实践,为创新作业设计提供了方向和实施策略,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拓展空间”创新作业设计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在于传授学生知识和提升能力,更在于通过实践环节,将理论观点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要求,强调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特别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拓展空间”是将课程知识带入实践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走向更广阔的生活领域。这一环节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能够自觉把课堂所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加以指导自身行为。

(二)助力核心素养的培育

“拓展空间”主题明确,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理解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注重情感体验,注重能力培养与核心素养的落实,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如部编版八上第四课第二框“以礼待人”中的“拓展空间”要求:1.分小组搜集社会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的事例,办一期板报。2.结合调研结果,开展一次以“文明有礼,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活动。需要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小组合作,开展调查研究,举办一期板报,开展一次主题演讲。这一“拓展空间”的要求可通过多样的作业形式进行落实、延展,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中“學会学习”“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的培育。

(三)创新作业设计

作业布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是《道德与法治》的作业大多以书面作业为主,多是学生独自完成,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很少,实践类作业较少,评价形式比较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以“拓展空间”为基准来布置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课程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德育课程。

二、“拓展空间”助力核心素养的实施路径

(一)社会调查类

社会调查类作业是指以“拓展空间”为依据,确定主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考察或分析现象,最终得出结论的作业。如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中的“拓展空间”要求:1.查阅相关资料,选取一个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实例,讨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2.开展国防意识调查:查阅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在社区和学校开展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统计,撰写调查报告;小组展示交流。针对这一“拓展空间”,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先让学生进行分组,分为问卷设计组、问卷调查组、问卷分析组、行动建议组、撰写报告组等,每组按照具体分工完成相应的作业,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的问卷设计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写作能力都有所提升,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搜集分享类

搜集分享类的作业是指以“拓展空间”为依据,学生课下分组搜集相关事例,完成阅读整理,并通过演讲,小报、板报等方式与同学交流。这一类作业需要学生先就主题进行资料筛选,自主阅读,并将自己的理解分析进行整理展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得以显著提升。如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四课第三框“诚实守信”中的“拓展空间”要求:1.分组搜集身边的诚信典型人物及其事迹,与大家分享。2.思考:他们为恪守诚信付出了哪些努力?他们坚守诚信的原因是什么?3.以“传承中华诚信美德”为主题,撰写演讲稿,在班级组织一次演讲比赛。针对这一“拓展空间”,在设计“活动化作业”时,可让学生分组搜集身边的诚信典型人物及其事迹,“身边”的范围可由身边的同学、家人等延展至各行各业中,并思考他们为恪守诚信付出的努力以及坚守诚信的原因。通过学生的自主搜集更能让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无价。将他们的感受写成演讲稿进行全班分享,也更容易激起大家的共鸣,有利于学生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质养成。

(三)明理辩驳类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容易片面化、极端化,明理辩驳类“拓展空间”将学生难理解、容易理解片面的知识融进事例或观点中呈现,并提出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佐证教材观点。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九课第一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拓展空间”要求:有人认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潮流,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积累了巨大的实力,再也不用担心国家安全了,你是否认可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理由。这一明理辩驳类的拓展空间鼓励学生表明自己的看法,可通过作业的形式搜集整理相关事例,利用课前或课后完成,课前可对知识进行预先理解,再在课堂上对于疑难点一一突破,课后可对知识进行深化补充,通过结合具体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生生交流探究、思考辨析,使“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共认,促进学生经验的调整、扩展”,使学生能够加强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正文的主体知识内容密切相连,让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更加省力,同时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索、分析理解、深度内化、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都将逐步提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拓展空间”栏目的运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张广宇.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使用建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1).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探究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关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