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2020-09-10陈晓琴

南北桥 2020年24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措施问题

陈晓琴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所花费时间短、精力少的现状,改变不重视朗读的观念,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与手段,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学习朗读的时间,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提高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来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048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只为追求高分成绩,而忽略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实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课文理解更加深刻,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更能讓学生在朗读中领略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现状与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问题

第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用极少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学生获得的朗读技能知识是零散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不太重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对学生朗读板块的设计时间花费极少。而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水平较低、逻辑能力不高的发展阶段,不少小学生对于教师只言片语的解读朗读技能感到无法理解或者一知半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系统地为学生讲授朗读技能与方法,让学生能够对朗读技能理解得更深刻。

第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朗读知识与技能时,教学形式单一。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能够呈现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但是对于语文教学中的个别能力培养,教学的形式、方法以及手段都还比较单一,特别是在期末考试中不会以明显的命题形式出现的朗读知识。这让专注力不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小学生在学习朗读方面的知识时难以接收。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措施

(一)改变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要改变朗读不重要的观念,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只注重学生语文成绩分数的提高”的观念,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或者有可能使得朗读成为学生的一项技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让朗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变得多种多样,让学生更能接受与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从网上下载比较优秀的有关课文的朗读视频或者音频,让学生在聆听别人的优秀朗读时,能够找到自己朗读时的缺点,学习别人朗读的优秀之处。而学生在看视频与听音频时,让学生对站在舞台上尽情地表达自我情感的朗读产生向往,从而激发学生对朗读技能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布置朗读作业,在课堂上请学生展现自我的学习效果,表现自己,教师再给予鼓励与评价。这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增加自我朗读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更多的朗读技能与知识。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可以举办朗读主题活动、开展朗读比赛,在活动与比赛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文章或诗词来进行朗读,让擅长写作但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能在舞台中表现自己。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朗读表演时进行多种形式创作,让学生对朗读产生新的概念,对表达情感的演绎方式有所创新。这样的过程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朗读技能的积极性,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舞台上表现自己。

再者,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留有空白,让学生有自我思考的时间。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往往节奏过于紧凑,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消化知识的时间。特别是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朗诵能力的阶段,往往匆匆而过,对知识点的讲解不够。学生往往只是听朗诵,或者齐读,很少有自我锻炼的机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以及给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知识点并能付诸实践。教师要在学生练习朗诵之前,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朗诵的内容,真切地感受朗诵内容的情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加速领悟朗诵的技巧,对朗诵知识点的学习不迷茫。

(二)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小学生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因此,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时,不可以太过死板,只是一味灌输学生朗读技巧,而忽略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知识。教师可以选择有趣的故事或文章,让学生来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朗读或对话。在角色扮演中,学习任务变成了游戏任务,让小学生更有动力去学习朗读的方法,更加融入角色,去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情感以及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朗读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发展多个兴趣,吸引学生。只有自己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教给学生。在课堂中,大部分学生往往期待教师能够展现自己的才能,特别是对教师依赖性特别强的小学生。因此,教师课堂中除了让学生观看其他人的朗读视频外,还可以自己朗读,来让学生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朗读学习的专注力,还可以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教师除了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还可以发展多个兴趣来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朗读时,融入多个元素,用吉他伴奏,将音乐融入朗读中;或者用舞蹈来演绎朗诵内容;将朗诵内容与歌唱结合等方式,让每个学生能发挥所长,树立学生学习朗诵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朗诵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有感情、有主见、有想法的人,而不是没有感觉的学习机器。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时也要如此,要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教师更要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以及不断发展其他能力,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利用学生向师性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教师更要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变换教学形式,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朗读情感,学习朗读知识,领略朗读技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措施问题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